<p class="ql-block">在本期读书活动引导篇里主讲人王旭东老师谈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书读完了就忘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忘了就忘了,没事没关系。但是读过的人和没读过的人就是两种人,不一样。你逐渐的改变不在于你记住了多少东西,而在于你读书的过程当中,这些内容就已经影响了你。 你阅读过程当中的感动,阅读过程当中的欢喜,阅读过程当中所产生的豁然开朗,无不影响着你,都已经让你发生了改变,所以忘了就忘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我觉得现在《论语》的阅读也是这样,思考重于记忆,过程重于结果。”</p> <p class="ql-block"> 一席中肯直言令青书协的朋友圈泛起了波澜,这是很多读书人的苦恼之一。大家七言八语的回复:</p><p class="ql-block">李峰老师——学而时习之,思之,忘之,养之。</p><p class="ql-block">李一鸣——跟王阳明说的相通,他讲“读书不是要记得,而是要晓得,要晓得亦是第二义,第一是要明得自家本体”</p><p class="ql-block">苏莉萍——无须记得,它也会逐渐唤醒心中那个本自光明、能知善恶的“良知”</p><p class="ql-block">蔡俊霞——读书是与每一个熟悉的成语见面,如见老友,原来色厉内荏在这里,道听途说也在这里,找寻的过程时时有惊喜。</p><p class="ql-block">辛立明——虽然读过也会忘掉的,但读书会满足好奇感,一探究竟而知其所以然,而且读书会让时间过的挺快!深入其中也是一种快乐!</p><p class="ql-block">商国栋—— 读书是一种生活,就象买菜也是一种生活,享受这种生活就够了!</p><p class="ql-block">李宝丽——读书的妙处,在于没有功利的目的,徜徉于书海中,有佳句深得我心,如观美景,春花秋月,赏心悦目,或见解让人如醍壶灌顶,拍手击节,会心一笑,这一日便觉值得。记不记得,反倒没那么重要了。</p><p class="ql-block">葛爱霞——“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书时世界在眼前,不读书时眼前便是世界。读书虽非唯一出路,却能为你打开更多出路,能解决八成以上的迷茫,悄悄抹去脸上的肤浅与无知。</p> <p class="ql-block"> 《论语》第十七篇“阳货”,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孔子提出人性本相近,后天的习染导致差异,强调教育和环境对人格塑造的关键作用。所以读书学习的目的不就是恐怕成为“不学诗无以言”的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之人吗?无论“色厉内荏之人,道听途说之人,患得患失之人”都在六言六弊中无所遁形。</p><p class="ql-block">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言六蔽”的思想内涵在于:它揭示了任何单一的美德都不是完美的,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追求智慧、明辨事理、通晓礼义)来加以滋养、规范和平衡,才能避免其走向反面,从而成就一种圆融、成熟且真正有益于社会的品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