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6年,巴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部《家》,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讴歌了年轻一代的觉醒和反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巴金在《家》的基础上,又写了《春》《秋》,这三本书就是巴金最重要的著作“激流三部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秋》便是“激流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在正式讲书之前,我们先来具体地了解一下巴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金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原名李尧棠,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等许多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岁那年,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广泛接触西方文学及社会科学著作,并参加了《半月》杂志的工作和一些进步社会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7年,他赴法国留学,同年出版译著克鲁泡特金的《面包掠取》。巴金的“金”字便取自克鲁泡特金的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现身文坛,是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描写革命党人杜大心反抗军阀的斗争及其命运,该作品引起文坛的关注。后又陆续出版《死去的太阳》《复仇》《雾》等。他曾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巴金在上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平明出版社总编辑,出版了《巴金短篇小说集》《爱情三部曲》等诸多作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作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巴金历任《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金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出色的翻译家、卓越的编辑家、出版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巴金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鲁迅就曾评价他: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无数年轻人被安排、被摆弄,为了维护父系的权威和家族的利益,接受大家长或者说命运的安排,放弃思考和抗争,听任悲剧发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其中最典型、最有争议的人物角色就是觉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虽然也接受了教育,但自小的成长环境导致的软弱,所有人对于长房长孙的期望,来自家族从小灌输的继承理念,让他不得不放弃抗争,回归家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也正是因为他的放弃抗争,让自己喜欢的女人一个接一个的去世,这才唤醒了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所以,他帮助觉慧逃离这个家族,作为长房长孙,他也承担着长辈的斥责和家族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觉新软弱的背后是善良,是矛盾,是自我牺牲。他为了弟弟们,独自承担了斥责和压力,觉民和觉慧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相比于男性,女性在封建家族里更像是权利的附属品,她们的人生之路更为艰辛:梅芬、瑞珏和蕙,甚至是仆人鸣凤,她们的人生悲剧都来自于封建礼制的戕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们端庄、善良、温顺、服从,换来的却是一个个不得善终,而这些也为觉新这一代敲响了警钟,也帮助了反抗的淑英、琴逃离桎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或许你会说,对于这些人,生活就像一场悲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正如巴金所说: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