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花生”

幽草晚晴(俞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家蔡珠儿在散文《香蕉之死》中说了一则触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希腊朋友告诉她的。以前在希腊,香蕉是异国风味的昂贵水果,只有克里特岛产一点,大部分香蕉都要从很远的非洲运来,等辗转运抵他所住的小城,蕉皮早已乌黑瘀伤,价格却毫不疲软。有一天,他父亲发薪水,买了一串香蕉回来。香蕉很快就被分得只剩下最后一根,他和妹妹追着抢,甚至不惜大打出手,他扯着妹妹的头发喊“小偷”,妹妹也狠狠地踢他,大叫“强盗”。父亲闻声赶来,勃然大怒,赏了“小偷”和“强盗”各一巴掌,然后把那根香蕉狠狠踩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到这儿,我被蔡珠儿鲜活的文字逗笑了,但是,却使我触动了童年往事。儿时的那些贫苦日子,大家都有目共睹,一般70后都曾经历过。那个时候,糖果是奢侈品,很少能吃上一枚的。只有家里自留地里种上的土特产花生,是唯一可口的零食。但这也很少在平时能够吃上一颗。秋天收获时,花生晒干了,被父母背上集镇上卖掉换钱,为我们作交学费用。剩下的一点花生留作来年的种子,根本不让我们多分享这些美味可口的花生,哪怕一颗两颗也可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天夜里,父母去生产队上工去了,只剩下我们姐弟仨人在家,打闹玩耍累了,调皮且瘦得像猴的弟弟突然坐了起来,悄悄俯在我耳边说:“二姐,咱们一块去把吊挂在屋粱上的花生袋扯下来,把花生炒熟了吃,干不干呀?”我一向胆小,不敢动那用麻袋紧紧包裹着的花生,何况那么高,我个子又矮又小够不到。也许那晚的弟弟的确馋虫上来了,不吃到不罢休的样子,只见他又推醒了困了睡着了的大姐,怂恿她去“偷”那高高悬在粱上的花生。于是我站在黑黑的家门口放哨,以防父母突然回来,不期而至。姐姐比我大三岁,比弟弟大六岁,个子高出我们许多。在微弱的令人心跳的煤油灯照耀下,只见姐姐吃力地站在了两张板凳叠起的凳子中央,用竹竿慢慢地挑拨着花生袋上左三道右三道紧捆着的绳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拨弄了快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家都快心灰意冷时,聪明的弟弟想出了一个点子,用割稻用的镰刀绑在竹竿上,划断那花生口袋上的绳子即可了。果然,一会功夫,装满了黄澄澄可爱的花生们,随着袋子“哗啦”一声轰然坠地。欢喜的心情像拾到了一大袋香甜的糖果般无比快乐开心。完全忘了父母回来知道了这一切,将会得到怎样严厉的惩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最快乐的事就是炒花生了。姐姐站在小竹凳子上,靠在土坯砌成的灶台边,费力地用锅铲子翻动着铁锅里的花生。以至因为激动,我在灶洞里添柴火太猛,把一锅香喷喷的花生外壳给烤得面目全非,里面的仁打开一看,黑乎乎的,散出严重的糊味来。毕竟是第一次炒花生,没有经验。花生还没熟透时,迫不及待的弟弟早己剥开花生壳,尝得有滋有味的,嘴里像老鼠般“吱咯,吱咯”个不停。那种情景至今难忘,不知现在当上老板的弟弟是否还记得那些因贪吃惹祸的童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最后,当深夜归来的父母发现了此事,我们姐弟仨每个人都尝到了一记耳光加痛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也是最初父母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记忆。因为我们姐弟仨从没偷过任何别人家的东西。只有那么一次,“家贼难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果,第二年的那个春天播种季节,因为家里没有了花生种子,无法种花生。也没有了收获花生的喜悦和快乐。一同随带着浓郁糊味还掺杂香味的经历,不再有,也回不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虽然有时我们有很多经历与书上写的人物故事,有些很多相同之处,甚至好像就是在写我们自己。虽然,笑意还在唇边荡漾,但泪光却己悄然闪出。</p> <p class="ql-block">本文入选《庐江民俗》书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