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6303919</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张永占(德高为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深切怀念我可亲可敬的老母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多场秋雨要穿棉。近些日子,连续多天阴雨连绵,气候湿冷,据气象部门报道今年气温比往年明显偏低,市民大都不适应,尤其是老年人纷纷穿上薄羽绒服等冬装御寒保暖。这时候市民们明显感觉到多彩的秋季即将结束,寒冷的冬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城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西邻巍巍太行山,北依流淌滹沱河,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冬天家家户户都依赖暖气过冬。冬季供暖期一般是当年十一月十五日至次年三月十五日结束,如果遇上天气骤变,气温下降过快,政府为了民生的改善,还要提前供暖或延迟结束。城市基本上采取集中供暖,市民感觉室内室外差距明显,屋外寒风刺骨,室内温暖如春;农村的供暖条件稍微差一些,尤其是前些年大多数是自己烧土锅炉烧煤取暖,现在政府补贴实行天然气烧锅炉取暖和空气能,既洁净又减少劳动强度,温度明显提升。但是很多人出于经济考虑,舍不得烧,室内温度多在十三四度,即使在室内也需要穿厚衣服。我们小区物业已经发出通知,嘱咐业主开始缴暖气费。每到这个时间节点,我就想起十四年前的一个春节,二舅家的大表哥给姑姑拜年,“教训”我要多买煤,好好烧暖气,让姑姑享受生活,提醒我要孝敬老母亲的往事,伴着绵绵秋雨更加怀念天堂的老母亲。</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冀中南农村,我从小生活在那里,十五岁考上学才离开,那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近些年虽然明显改善,但是城乡差距明显。我在城市工作多年,每年冬天都想让母亲到城市暖冬,可老人们习惯了农村生活和土生土长的乡间亲情,离不开那个生活多年的人间烟火,喜欢在农村老屋房舍居住。老家有个大院子,一共有六间大北屋,父母亲和弟弟一起合住,分住各三间,冬季取暖期就合在一起烧锅炉,我每到临近冬天都会给父母亲一些钱,让他们专款专用买煤取暖。大家住在一起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弟弟和弟媳对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让老人安享晚年,一家人其乐融融,轻松惬意。</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2011年春节前,我回家探望母亲,然后继续回到医院值班,不能陪伴老人共度春节。父亲已经去世八年,八十一岁的老母亲身体硬朗,生活自理,自己还能做饭,下地干点零活,平时都是独自生活。春节前天气非常暖和,很多人都感觉异常,老家有一些人就停了暖气。恰巧老家发小的老父亲病故,我回家吊唁,顺便回老家看望老母亲。那天是大年初四,由于两天前突然大风降温,天气特别寒冷,我推开门进屋,发现母亲蜷缩在炕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坐着看电视演唱京剧。此情此景,让我心里一颤,叫来弟弟询问为什么这么冷没有烧暖气呢?弟弟连忙解释说,前两天天气太热,很多人都停烧了。看电视天气预报说马上就要回暖了,坚持两天就过冬了。我们两个话还没说完,正在这时门外响起一阵阵自行车铃声,原来是大舅二舅家的两个表哥给姑姑拜年来了。</p> <p class="ql-block"> 我把两个哥哥迎进屋内,手里接过他们带来的一大堆营养品,母亲笑容可掬,拉着他们的手问长问短,我招待哥哥们喝茶吃水果,立刻下到厨房,三下五除二搞了几个菜,很快就摆满餐桌,大家好几年没聚会了,兴高采烈坐下喝酒聊天,互相问候和拜年。二舅家的大表哥,长我九岁,在县城工作,是远近闻名的企业会计,业余时间掌管好几家企业账目和报税,他经历丰富,见多识广,而且也是有名的大孝子。他一看家里温度这么低,再摸摸冰凉的暖气片,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一边看看母亲,又一边冲着我,态度温和,不紧不慢,表情凝重地说:“老弟啊!我姑都八十多岁了,家里这么冷,老人受不了的。弟弟在农村收入有限,你应该多给些钱,保证供暖才是最好的孝顺啊!”我们老家有个风俗,如果让娘家人说出话,那就很难堪的事情了!我本来刚刚进家,看见屋里冰凉就已经很内疚,看到表哥表情严肃,丝毫不给我留情面,但说的句句在理,字字入心,更让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眼里噙满泪水,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眼泪流下来,当着母亲和表哥的面儿态度诚恳,发自内心地一字一句地表决心:自己做的不好,愧对母亲,愧对良心,以后每年都给弟弟补贴一千元,保证家里暖气烧好,屋里热起来。哥哥的话语说的我和弟弟口服心服,两个人七手八脚把暖气烧起来,炉内重新燃起红彤彤的火苗,暖气片摸上去有点烫手,屋子里很快就温暖如春。母亲看着兄弟们一起端起酒杯,共同祝老母亲幸福长寿,母亲嘴里笑出声来,一家人又沉浸在喜庆祥和的节日团圆气氛中。</p> <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一直到深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心里来来回回翻个儿,我也是好面子的男人。今天让表哥提醒我,真是让我丢尽了脸面。可是扪心自问,这些年也经常回家看看,来的次数不少,给钱给物不少,跟老人聊天,陪老人看病,也付出了很多实际行动,在朋友圈里也算是孝子了,满以为自己对待老人尽心尽力,无可挑剔。可是转念一想,我们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更多的是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没有设身处地站在老人的角度着想,总觉得给老人一些钱,买一些营养品,回家看看,坐一会儿就走,这就是孝顺老人。其实老人舍不得花钱,也吃不了多少东西,真正的需求完全和我们不一样。像某些领导视察工作一样,敷衍了事,走马观花,喜欢走过场,流于看街景,而没有真正站在老人的角度,从她们的真正困难和需求解决问题,入脑入心才是真正的孝顺啊!</p><p class="ql-block"> 我丝毫不在乎表哥批评我的态度,而是从心里感激他,如果不是他的提醒和“教训”如此态度诚恳,我还是那个粗心大意,让别人看着是多么孝顺的儿子,这次春节聚会对我的启示让我终身难忘,以后的日子里,也经常三醒吾身,反思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究竟给了老人都是关心关怀和关照。</p><p class="ql-block"> 从那天以后,我感觉到自己作为长子,更要注重老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的细枝末节,我和兄弟姐妹一起照顾好老母亲的晚年生活。除了每年秋后,及时给弟弟一千元买煤,还嘱咐他多了解母亲暖气热不热,后半夜冷不冷,要想方设法保持室内温暖,让母亲在寒冷的冬天享受幸福生活。他们和母亲朝夕相伴,弟弟和弟媳更加注重生活的细微之处,无微不至地关心老人,兄弟姐妹们也设身处地体谅照顾老母亲,来回报母亲的无私奉献和养育之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