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渗透法 助力全育人——漫步阅读时光

听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叶——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这些绿芽正是在爱的滋润下萌生出来的,有了这些可贵的绿芽,任何生活都会色彩斑斓。——希腊谚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思想、知识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两条交流途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情感交流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情感活动,运用一定的情感手段,充分挖掘课堂教学过程、内容本身的情感因素来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与之共鸣,并得到升华,从而实现教育目标,达到积极的教育效果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教师要以语言生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准确性、简明性、逻辑性,而且教师语言还要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感染性,以便使教师讲课不仅能传递知识,也能传递情感,以充分发挥语言在表达、传递情感信息方面所具有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教师要以表情传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究发现,不仅现实情境中的表情能诱发情感,再造情境中的表情也能诱发情感(如舞台上的表演),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面部表情)的高超艺术,把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从而把对学生的情感的感染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教师要以“境”冶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做法从教学氛围入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以增进情感感染的程度。许多内容本身不含情感因素,但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赋予教学内容以一定的情感色彩,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科学与人文交相辉映,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从各个角度进行赋情操作:通过对不蕴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进行人格化的讲解,以赋予其情感色彩;通过对不蕴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化的讲解,以赋予其情感色彩;通过将逸事插入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中,以赋予情感色彩;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性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活动过程。当教师对教学充满激情时,他就会深入专业教材,努力挖掘教材包含的情感因素,并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当这种情感与理智融合在一起起而产生共鸣时,教学就达到艺术化的最高境界,就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让课堂掀起感情的浪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放出新绿;真情是一泓泉水,给干涸的田野注入生机;真情是心的净土上长出片片翠绿,是爱的河流里卷起朵朵浪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感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在欢乐的情境氛围中,会产生愉悦的情感;在悲愤的情境中,会产生悲愤的情感。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动人的情境之中,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想象获得了“触景生情”的效果。在教学运用情感渗透法要把握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挖掘情感点。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从情感维度对教材进行把握,并对内容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使教材内容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教材——学生”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交互对话中产生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织成情感线。基于情感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渗透法的主线。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情绪的高涨和愉悦,通过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障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拓展情感面。学生的积极情感要向生活世界延伸,向精神世界拓展。课堂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接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断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理性学习注入实践的生机和活力,以充实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打造情感场。教师要让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课堂中充溢,使学生感受人性的温暖,以更好的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信赖的情感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五,滋润情感心。应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和苦苦探究之后的成就感与愉悦感,体验到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享受到课堂生活所带来的本质上的价值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情是一缕阳光,会驱散厌学者心头久住的寒冬;真情是一首歌谣,会馈赠乐学者一句愉快的心情;真情是一种博爱,会让学困生惬意的沉浸在书香中。教师的每一句真情的话语,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默默温情;教师的每一份真情的关心,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无限乐趣;教师的每一份真情的体贴,会让学生享受到校园生活的无尽幸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的真情让人品出了母爱的浓度,亲人的真情让人品出了家庭的温度,朋友的真情让人品出信任的程度,教师的真情让人品出了成长的密度,同学的真情让人品出了真诚的广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董彦旭《课堂教学〈心〉主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有感:情感渗透法对学生成长有着非常重要。每一届学生的最后一堂地理课,总是使尽“阴谋诡计”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以去年毕业的学生为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处心积虑的从秋期开始准备工作。四个班225个学生每人一张明信片,全手工书写,利用自己的各种碎片时间进行操作,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准备。然后花了将近两个周时间准备了一个课件,一篇文稿……万事俱备了,另外准备了每人一颗棒棒糖。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一场“阴谋”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今天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最后一课!今天我们不讲地理知识,闲聊一点别的!……”然后叭叭一大堆输出,从坚持学习到珍惜时间,从守护亲情到坚守本心……乱七八糟的一大堆,最后自己都不知所云!也许是因为提前“贿赂”了学生,整体上来说一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很多学生也有自己的感触!其实做教育的人都知道,传递的知识在某一天会忘记,但是有一些精彩或是难忘的片段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也是希望借此播下一颗种子,让其在学生成长中生根发芽,长出不一样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是现在老了吧,没了太多的心思去构思类似的课堂!其实音乐为催化剂,以照片为助力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感交流场,达成情感育人目标!以后也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期待能有更多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