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如翻书32:《生命的礼物》

欣如空间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是的,我确信!</b></p><p class="ql-block"> 欣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确信!</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多多少少会在你心里激起波澜的书,一本你读它之前与读它之后,心性会默然不一样,发生变化的书;一本可能可以助你,如何面对生死,多一些坦然与平静的书。</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确信!</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是我收到的一份珍贵的生命礼物!</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01充分地活</b></p><p class="ql-block">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玛丽莲对“死亡”的态度,接纳生命的终点,以平静之心看待归期。</p><p class="ql-block"> 瑪丽莲87岁确诊癌症后,接受了10个月的化疗,为延长生命努力。 </p><p class="ql-block"> 但当生活已经不再是“真正的生活”时,玛丽莲选择了安乐死。她对丈夫欧文说“如果我能把你放到我的身体里待几分钟,你就会明白。”</p><p class="ql-block"> 她说“我不惧怕死亡,但惧怕死亡的过程;每天一点一滴的死去令人难以忍受。”</p><p class="ql-block"> 欧文没有逃避,选择与妻子“并肩凝视”死亡。两人一起回望走过的日子,对生命永远炙热,携手共进;两人坦然讨论“告别”的细节,如何处理收藏品书籍等事务。</p><p class="ql-block"> 内容明明写的是直面死亡、但你读到的却是挚爱,温暖与能量。</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死得其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正如玛丽莲所说:“一个对自己的生命毫无遗憾的87岁老妇人的死,不是悲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普遍的深层情绪,贯穿生命的始终,成为人类行为选择中不容忽视的底层逻辑。</p><p class="ql-block"> 如何克服减少这份与生俱来的恐惧?《生命的礼物》这本书的主人翁亚隆夫妇做出了榜样,他们给出了最理性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活得越充实,便死的越坦然!”</b></p><p class="ql-block"> 亚隆在书中写到“没有死亡,我们一生中所作所为都没有意义”,正是死亡的“有限性”,才让每一个“当下”有了重量。</p><p class="ql-block"> 死亡是每一人不可避免的终点,人生旅程注定是“向死而生”的,我们做得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充分地活”!</p><p class="ql-block">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p><p class="ql-block"> 是时候,把你自己以及你的日常所需放在第一位,以此为重。</p><p class="ql-block"> 活得灿烂,死得其时!</p><p class="ql-block"> 圆通圆满!</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02“爱”不释手</b></p><p class="ql-block"> 在《生命的礼物》第18章,欧文写到“握着玛丽莲的手,就是我此生最大的快乐,再没有什么可以比拟,我对她始终'爱不释手`,永无满足。”</p><p class="ql-block"> 作者欧文·亚隆说: “从15岁到88岁,我们一生都在热恋中”。</p><p class="ql-block"> 四季轮转,万物更迭,都在一个“情”字。</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生命的意义是如何构建起来的?爱里应有尽有。</b></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我没有遇见如此动容的神话爱情?”</p><p class="ql-block"> 注意,面对所有超越你生命之上的幸福美好,有益的打开方式都是:祝福与慰籍!生活中有了光亮,生命中有了榜样;而不是拿来比照自身,自惭形秽,徒生悲叹!</p><p class="ql-block"> 参差不齐,是人世间斑斓多彩,幸福各异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不要陷在自己哪哪不如人的漩涡里挣扎度日,去爱!</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好生活,是“'爱”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 对伴侣说:我们还会在一起,很久很久。是的,我确信!</p><p class="ql-block"> 对孩子说:不要怕选择,你是一个有家的人。是的,我确信!</p><p class="ql-block"> 对亲人说:你对我有多么重要,共度过嬉笑亲密时光的人。是的,我确信!</p><p class="ql-block"> 对朋友说:走着走着,长长的路,就成了家人。这份情感多么美妙,是的,我确信!</p><p class="ql-block"> 你不喜欢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爱”不释手地生活,也许才有可能成为你本该成为的人,拥有你本该拥有的人生!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03不舍劳作</b></p><p class="ql-block"> 欧文•亚隆与玛丽莲相伴65年,他在书中写到:</p><p class="ql-block"> 我从不怀疑自己对玛丽莲的爱有多深,我深深确信,没有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可以和我对玛丽莲的爱相比拟。</p><p class="ql-block"> 那88岁的欧文为什么没有被丧妻之痛打垮?</p><p class="ql-block"> 他为什么能穿透人生至暗时刻的深邃孤寂?</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答案:生生不息,劳作不止。</b></p><p class="ql-block"> 《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是玛丽莲提出两人一起合写的。全书共35章,从22章始,由欧文独立撰写完。</p><p class="ql-block"> 玛丽莲死后,欧文感到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孤独,他觉得没有玛丽莲的生活是不真实的。</p><p class="ql-block"> 但生活依然有意义,他有未完的工作与责任。写作《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是玛丽莲给予欧文的最后一份生命礼物。</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一份加长版的爱的呵护!</b></p><p class="ql-block"> 在书中欧文写到:“我如此一门心思投入一本书的写作,每天早上8点,我就会迫不及待的赶到办公室写作时。我每天会花几个小时写这本书。”</p><p class="ql-block"> 不给时间他沉溺于巨大悲痛,让他转身做事去忙,这是玛丽莲对欧文的加长版的爱,让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接受一切发生的可能,但生活还要继续。这时,可以拽着我们继续往前走的,就是投入具体的事务劳作中。</p><p class="ql-block"> 88岁的欧文是这么走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每天都会散步,45分钟,有时和朋友和邻居一起,但大多都是独自一人。</p><p class="ql-block"> 另外我还会和好友莫林通话几个小时,撰写和编辑即将出版的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p><p class="ql-block"> 多数时候我都很忙,不想要被打扰。</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某种意义上说,充满老绩,是实现诗意栖居的通途!</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好生命都是一道人类之光! </b></p><p class="ql-block"> 这道光里流淌的是:慷慨而持续地去付出,去给予这个世界温柔。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自我实现”,更在于自我实现后,你与世界他人的交织,在于你是否曾为世界他人带来过暖意。</p><p class="ql-block"> 读完书时,我多了一份觉知的喜悦,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炙热”。</p><p class="ql-block"> 我愿更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的日常,每一份喜欢的事,每一个珍惜的人;更强烈地渴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活成即便告别,也能坦然说“我充分地活过了”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10/22 深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