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阅江楼

沉墨815

<p class="ql-block">秋高气爽,适新设五号线贯穿南北,何不做一次市内游?我以为五号线坐到底的方家营就能到阅江楼。可是出了方家营站,一片茫然。只好用手机高德地图导航到了其东门,走了不少冤枉路。拾级而上,秋尽江南草未凋。阅江楼轮廓半隐若藏。狮子山的自然风景优美,人造景色也是再熟悉不过的记忆。终于登顶,脑海里尽是宋濂的《阅江楼记》的雄文。若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决定建一座仿古楼的话,这狮子山也只不过江畔一山而已。想那朱元璋老儿打败陈友谅后,站在狮子山顶,看那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气万丈,天下初定,政通人和,应该有个颇成气宇来纪念大明基业。遂下令在狮子山最佳观景点建造高阁。可是地基都打好了,大臣群工们都兴致勃勃地忙着建楼。文臣们的阅江楼记/序/赋等上佳雅文都提前写好了,朱皇上也逐一笑批过了。朱和尚那厮却做了一场恶梦后突然下令停建,全国上下莫不慨叹,谁也搞不清楚皇帝老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桩兴事却成了好几百年的烂尾工程。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总督和他们的僚臣们觉得朱老儿的动建兴致不能半途而废,于是就有了现在这雄伟壮观的楼宇,圆了朱老儿的阅江楼梦。想那老和尚必定时不时带其臣属魂游这江南名楼吧?虽是仿古建造,缺乏家乡南昌滕王阁和湖南岳阳楼之深厚的文化底蕴,却也有宋濂大儒的《阅江楼记》支撑门面。我忽然怀疑,当年拍板建此楼的江苏老大是不是姓朱?</p><p class="ql-block">站在楼顶,俯瞰四周,一派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十倍手机变焦果不负我,南京长江一桥拍得很清晰。想当年这座跨江桥可是举全国之力建造的,不输于苏联人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占据小学课本长达十多年。如今看这历史名桥,与其附近的四座跨江大桥比,简直太差了。如今建个江桥,也只不过南京市府拨点小钱建建而已。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东逝之水记载了多少风云奇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