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艺术宝库朔州崇福寺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春山烟雨

<p class="ql-block">  6月17日7游崇福寺、雁门关。</p><p class="ql-block"> 崇福寺位于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将军、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建造。到辽代,寺被改为林太师府衙,后又改为寺庙,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间,寺庙扩建,大兴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寺”一直至今。</p><p class="ql-block"> 崇福寺,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堂、地藏殿、三宝殿、弥陀殿、观音阁等建筑。弥陀殿是崇福寺主殿,是寺内最大的殿堂,始建于金代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span></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关隘,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素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最初称“勾注塞”,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曾在此驻守,大破匈奴。<span style="font-size:18px;">镇边祠就是祭祀战国名将李牧,后改为佛寺。</span>雁门关长城明代复筑,全长5033米,敌楼、烽火台保存完好。古关道保存完好的石板路,曾是商旅和军队通行要道。猴岭长城明代长城代表作,以险峻著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span>被誉为“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