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想写给即将离去的秋天一点文字,于是,我出门去寻它……</p><p class="ql-block"> 脚下的落叶,不再是诗里那种干脆的、踩上去会发出碎裂声响的薄片。</p><p class="ql-block"> 秋雨浸润了几日,它们变得绵软而驯顺,踏上去,只发出一声闷闷的、满足似的叹息,便紧紧地贴住了大地。这声音,是只有心在极静时才能听见的。</p><p class="ql-block"> 道旁的法桐,大半叶子已落尽了,剩下些最顽固的,三片五片地缀在枝头,也是那种焦干的、蜷曲的褐,像一封封写满了又终于无话可说的信笺,在风里微微打着颤,却还恋着那寄出的枝头。</p><p class="ql-block"> 空气里满是清冽的、带着腐殖质芬芳的凉意,吸一口进去,仿佛五脏六腑都被这秋气涤荡过一遍,说不出的通透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这般景致,是引不起什么激越的欢欣的,却也绝不会招致悲伤。它只是让你沉静下来,不由自主地,便要“多占一点笔墨”。这笔墨,并非是落在纸上的,而是心神的一种流连与涂抹。</p><p class="ql-block"> 目光在一株老榆树皴裂的树皮上,会不自觉地多停留片刻,看那深深浅浅的沟壑里,积着年岁的尘与今朝的露;心思在一方褪了色的青瓦上,会无端地漫漶开去,猜想它曾见过几度月圆,又送走几回雁阵。这便是我忍不住在秋色里多了的一点停留,是不经意就沉思在秋意里的多愁善感。</p><p class="ql-block"> 这“多愁”,并非愁苦,而是一种丰腴的、细腻的感触,是心田被这朴素的景象所充满,自然溢出的、清浅的涟漪。</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觉得,秋天的颜色是最朴素的,也是最本色的。它没有春的招摇,那初生的鹅黄嫩绿,是要向世界证明些什么的;它也没有夏的跋扈,那墨绿的汪洋与繁花的烈焰,是一种生命力的炫耀与征服。至于冬,那无垠的雪白,固然纯洁,却也是一种坚硬的、拒绝的姿态。唯有秋,唯有秋什么也不证明,什么也不争夺,它只是“沉淀和升华”后的本来面目。</p><p class="ql-block"> 绿色褪尽了,便显出枝干本来的苍劲;红花凋谢了,便裸露出泥土本来的浑厚。它没有修饰,没有点缀,有的只是深沉和厚重!</p><p class="ql-block"> 这深沉,是阅历风雨后的缄默;这厚重,是承载了荣枯之后的宽博,它像一位卸去了所有华服与珠翠的君王,坦然地坐在他的国土上,眉宇间没有得意,也没有失意,只有洞明世事的从容。这般气象,怎能不让人深陷其中?</p><p class="ql-block"> 这便让我想起中国画里的美学了,尤其是倪瓒那般孤峭的笔意。</p><p class="ql-block"> 他的山水,总是几株萧疏的树,一抹寂寥的坡,大片的留白,是水,也是天。那画里,何尝有过一丝娇媚的颜色?全是墨的干、湿、浓、淡,全是线的皴、擦、点、染。然而,那一片素净与空灵里,却蕴着无尽的意趣与风骨。</p><p class="ql-block"> 秋日的大地,便是一幅倪瓒的画卷。它摒弃了五光十色的喧嚣,只以最本质的线条与块面,勾勒出宇宙的骨骼。</p><p class="ql-block"> 这没有虚化,没有娇媚的本色,是一种大美,一种近乎道的呈现。它不强加给你任何情绪,只是静静地在那里,让你自己去观照,去体悟。于是,那多一点的笔墨是秋色,这秋色,原来是天地以我为纸,以时间为墨,所挥洒成的一幅无价的长卷。</p><p class="ql-block"> 我的脚步慢了下来,几乎是一步一停,在这幅长卷里,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另一种形态。它不再是钟表上那催命的、滴答作响的箭,而是一条宽阔而平缓的河流,在此处打了个漩,形成了一片深潭。</p><p class="ql-block"> 光阴的流速,仿佛被这满眼的褐色与金黄胶住了,变得迟重而黏稠。这便是多一点的时光了。</p><p class="ql-block"> 这多出来的一点,是从日常的奔忙里偷来的,是从功利的计较里省下来的,是心灵从时间的奴役中暂时获得的一点点自主。</p><p class="ql-block"> 我什么也不想,只是看,只是走,只是呼吸。这多一点的时光是秋色里的莫名!这“莫名”,真好,它是一切言语道断后的心领神会,是超越了悲喜的安然共处。</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天色向晚,西边的云层里,透出最后一片柠檬黄的光,给这素净的世界轻轻敷上了一层薄薄的、温暖的釉色。</p><p class="ql-block"> 该回家了。转身的刹那,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也被这秋色浸染过,带回去的,不再是一颗纷扰的心,而是一片沉静的、属于秋的,多一点点的时光与笔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