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逸趣(三题)

以德会友

<p class="ql-block">  在一般人看来,军营生活格式化、纪律化,一定是枯燥无味的,其实,近距离走进军营,深入军营,定会发现其多彩的一面,甚至有趣的一面。比如,发生在我在广州军区射击队工作期间的一些事情,就记忆尤深,十分有趣,现如实整理些许并分享于众。</p><p class="ql-block"> <b> 告别“烟枪” </b></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出现过“双枪”黔军,正因为他们手中多了杆烟枪,所以战斗力大打折扣,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曾把他们打得丢盔弃甲,极其狼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新组建的广州军区射击队,一度出现过“双枪”队员,好在队领导发现及时,并采取严厉措施,才让已渐渐上瘾的那些射手集体向“烟枪”告别。</p> <p class="ql-block"> <b>  A:“烟枪”的由来及其它</b></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是赶时髦,有人说是男子汉的潇洒,不管怎么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广州军区射击队4个男子班的运动员,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衣兜里大都装有两小件:打火机、香烟。不抽烟,或者抽廉价烟,在某些运动员看来,那是丢格掉份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人们习惯将抽烟的人称作“烟民”或“烟鬼”,可这些运动员不喜欢人家这样叫。“咱们是搞射击的,叫‘烟枪’更合适,有专业特点嘛!”</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运动员当中,就有了“烟枪”、“老烟枪”的叫法。被人喊作“老烟枪”,有人以为是很荣耀的事。</p><p class="ql-block"> 有些现象时常令队领导尴尬:检查各班开班务会情况,一推开男子班的房门,一股浓烟便扑鼻而来,原来班务会开成了“班雾会”;男厕所的许多蹲位里,经常是好像竖立着一排排小烟筒,缕缕青烟直往上冒;上级首长、机关来队检查工作,有的运动员竟叼着烟堂而皇之地在营区走来走去……</p><p class="ql-block">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该到‘缴枪’的时候!” </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向队长把手狠狠往办公桌一拍,下定了决心。 </p><p class="ql-block"> <b>B:办公会,专题研究“禁烟”问题</b></p><p class="ql-block"> 时间,1991年10月22日晚。</p><p class="ql-block"> 队领导办公会上,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将“烟枪”们的“威风”煞下去,并缴掉他们的“烟枪”。</p><p class="ql-block"> 党委书记、队长向继明首先分析了一番射击队运动员抽烟现状:“烟枪”占男运动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据教练反映,运动员自染上烟瘾后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训练无精打采;“烟枪”抽的香烟已由中档向高档发展,攀比之风日盛,津贴、薪水不够开销就以各种借口向家人讨要;抽烟不分时间、场合,损害军人形象……</p><p class="ql-block"> 领导们纷纷发言:</p><p class="ql-block"> ——要把戒烟作为部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p><p class="ql-block"> ——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宣传教育,一手抓制度落实;</p><p class="ql-block"> ——要注意净化内部环境,领导、教练员和工作人员要带头戒烟;</p><p class="ql-block"> ——要订出一个硬性措施,再也不能让“烟枪”们为所欲为了。</p><p class="ql-block"> 会开到半夜,推出了一个“射字第70号”文件。这个内部文件就禁止运动员抽烟问题作出了若干规定。</p><p class="ql-block"> 文件打印下发到各班,队里组织了专题教育。黑板报还连篇登载了“吸烟有害”的系列文章。“禁烟运动”搞得有声有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有烟瘾的运动员纷纷戒烟。男子手枪慢射班戒烟行动最快,第一个成为“无烟班”,为此得到了队里颁发的100元“戒烟奖”。</p><p class="ql-block"> 但是,仍有少数“老烟枪”缺乏戒烟的决心和毅力,明里不敢抽,就暗地里抽,与队领导玩起了“藏猫匿”的把戏,从而引发了一场── </p><p class="ql-block"> <b>C:“禁烟游击战”</b></p><p class="ql-block"> 路边店里,两个运动员在吃田螺。正巧向队长坐车路过,瞥见其中一名运动员嘴上叼着一支香烟,于是悄悄下车……</p><p class="ql-block"> “你刚才抽的烟放哪儿了?”令向队长惊奇的是,走进小吃店,那位运动员手中除了一双筷子,什么也没有。</p><p class="ql-block"> “我没抽烟呀,队长。”运动员起立,主动将所有衣兜翻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衣兜里没有香烟,地上也没烟头。难道看走眼了?向队长吸了吸鼻子,明明有烟味嘛。于是,他命令那位运动员把鞋子脱下。这下露馅了:香烟盒和一支没抽完的香烟全被踩扁在鞋内。按“70号文件”第二条规定,这位运动员被罚款70元,并停发一个月营养品。</p><p class="ql-block"> 射击队运动员宿舍西头一个废弃的猪圈,平时人迹罕至。但自从开展“禁烟运动”以来,这里却成了个别“老烟枪”的“避难所”。王建峰副队长看出个中奥秘后,或潜伏,或根据他人提供的“情报”带人迂回包围,先后抓获偷吸香烟的“烟枪”3人次。</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自开展“禁烟”活动以来,先后有10名违反规定的“烟枪”受到了经济上的制裁,共计罚款480元(全部充公用于购买图书);有3人在军人大会上作检查。有一名干部运动员因缺乏戒烟毅力,或公开或暗地里抽烟,对抗情绪较大,除受到经济制裁外,还被延长半年党员预备期。</p> <p class="ql-block">  队里动了真格的,那些抱着侥幸心理偷偷摸摸抽几口的“烟枪”终于明白,消极抵抗、死硬对抗都是没法过关的,于是痛下决心,先后将烟戒掉了。那位烟瘾最大的被延长党员预备期的同志,痛定思痛,没过多久也将打火机连同那盒没抽完的香烟丢进垃圾桶,最后一个向“烟枪”告别。</p><p class="ql-block"> “告别”烟枪,意味着告别一个在成长中已经养成的陋习,告别一段难于人言的不堪经历,告别那些个与军人荣誉极不相称的作风,从而焕发出军人应有的风采,并激发出强大的优质战斗力。此后,广州军区射击队捷报频传,在全军专用枪射击比赛乃至亚运会、国际军体赛等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高峰期,还夺得过全军赛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双第一。</p> <p class="ql-block"><b> 狗 趣 </b></p><p class="ql-block"> 我在多个营区待过,很少见到有狗在军营内大摇大摆遛逛的,因为军营一般不准养狗,但到军区射击队工作时,却见到了几条被官兵们精心喂养的狗,在大院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甚为惊奇。</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些狗都不名贵。用射击队官兵的话说,全是“杂种”。的确如此,这些狗都长得不土不洋,不伦不类,全是狗王国不讲文明、胡乱通婚的结果。别看它们长得都不起眼,可一条条膘肥体壮,趾高气昂,福大命大,都受到了特别保护呢。</p><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期天,军区几位首长着便服到射击馆比试枪法,名叫“苏冰”、“密斯”的两条母狗见来者面生,便凶狠地冲上去准备“干涉”,好在向继明队长眼快,上前大喝了一声,才把狗唬住。得知这狗是射击队养的,首长不高兴了,质问向队长这是怎么回事。向队长将情况道明,首长不再说什么,这些狗们才保住性命。</p><p class="ql-block"> 还是一个星期天,驻地几个青年溜进射击队营区偷摘琵琶吃,被狗们发现了,于是公的、母的、老的、小的一齐上,把几个小青年吓得爬到树尖上,半天不敢下来。等到在树上向当兵的作深刻检讨,才被保护着走出大院。“总有一天,我们要把你们统统送进火锅!”后来,小伙子果然带着毒药、猎枪来报复过几次,但均未得逞。</p><p class="ql-block"> 扬言要把狗干掉的,还有北京军区的男子步枪射击名将杜龙。因为,运动员不知何故竟将江教练养的那条母狗取名“苏冰”,而“苏冰”正是杜龙的妻子——北京军区射击队女子步枪运动员。92年11月全军射击锦标赛在广州举行,有人唤那条名叫“苏冰”的狗时,前来参赛的运动员苏冰忙“嗯、嗯”地答应,引起哄堂大笑。当她得知这是怎么回事时,便恼羞成怒,告状于杜龙。杜龙虽觉得友队将这条丑陋不堪的母狗取名“苏冰”是对其爱妻莫大的侮辱,用小口径步枪干死它的心都有,但也只能是嘴上说说而已,终不敢付诸于行动。</p> <p class="ql-block">  好多年过去,直至我转业离开射击队前,这些名叫“苏冰”、“密斯”、“哈利”、“火锅”、“花花”的狗们,除了让杜龙耿耿于怀、遇见便特别膈应的“苏冰”不慎死于一次车祸外,其它都还健在。尽管外人对他们喊打喊杀,甚至有人还付诸行动,但它们在射击队受到了特别保护,并且享受“运动灶”,依然过着十分悠闲自在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并非射击队官兵不知道营区不能养狗的规定,而是这些狗对营院的安全警戒实在太有用了。营区那么大,武器库那么多,哨兵的任务的确很重。而有了这些狗效劳,无疑增加了一份安全因素。据统计,射击队建队四年,被狗发现并被抓获或被吓退的小偷就达40余人次,至于被狗驱赶的私闯营区捡破烂的就更是不计其数了。94年春节前后,驻地附近几个单位先后发现有人专偷女性内裤。这位心理变态者,有一天还潜入射击队家属区,一连偷走了5条女性内裤。当第二天深夜再来行窃时,被“哈利”“花花”发现,一顿猛咬,赶将出去。此后,再也没见女性内裤被盗了。</p><p class="ql-block"> 最受射击队官兵宠爱的狗,首推“密斯”。“密斯”有两个优点,一是忠于职守,二是好管闲事。本来,抓老鼠是猫的本职工作,可射击队养的猫都好吃懒做,见了老鼠就躲,没抓过一只老鼠。“密斯”就不一样了,一发现老鼠就猛扑上去,往死里咬。即使老鼠躲到了树上,它也会召集其它的狗守在树下,伺机擒拿。</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在所有的动物里,若论品德风貌,有情有义,非狗莫属。这话一点不假,尽管狗也有不少缺点,譬如仗势欺人,咬伤人后会传播狂犬病等,但它仍然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在射击队,就发生过不少人争着给下了狗崽的母狗送饭的事。94年的那个春天,还有人给分娩后的“密斯”悄悄地送去一件七八成新的军大衣保暖,这事让新上任的王政委觉得有点过分,于是下令追查,可查了几天也没查出什么名堂。</p><p class="ql-block"> 不过,当年狗的名声不太好,什么吠声扰民啊,什么乱窜乱拉啊,什么易传染狂犬病毒啊,等等,不少城市还立法“严打”,并专门成立了打狗队。广州也有过针对狗的专项行动,大气候如此,射击队这几条曾经大难不死的狗后来还能否再悠闲地生存下去,不得而知,因为95年我告别军营转业到地方工作了。只是一回想起这些狗的趣事,我就会莫名地在心里嘀咕几句:狗呀,说你们是人类的朋友还真不为过呢,你们要是没那些讨厌的毛病该多好呀!</p> <p class="ql-block"><b> 射击队里三刘芳</b></p><p class="ql-block"> 你听说过同一单位里有三个同名同姓同性别的人吗?</p><p class="ql-block"> 巧了,当年的广州军区射击队就有!</p><p class="ql-block"> 三人都叫刘芳,都是女军人。教练员刘芳,河南人,时龄28岁,但进行专项训练已12年。当射击运动员时,是运动健将,三次获全国冠军,并超过亚洲纪录一次。1985年任女子步枪教练以来,又带出一批在国内外射击比赛中摘金夺银的射击好手。时龄25岁的管理员刘芳,湖南人,以前也是一位专业射击运动员,只是后来才改任管理员兼出纳工作。运动员刘芳是位从河北邢台特招入伍的姑娘,时龄19岁,从事女子手枪专项训练,是位有发展前途的年轻运动员。</p><p class="ql-block"> 她们同名同姓同在一个单位工作,难免闹出一些笑话。队领导点名,有时三人异口同声答“到”,有时三个都保持沉默。不得已,队领导点名或叫人时,只得加上“教练员”、“管理员”、“运动员”之类的定语。分送信件,则更难办。通信员小乔常常叫苦,一接到“刘芳”的信件,就得挨个问。有时自作聪明,将发自她们各自省份的信件分送她们,结果还是送错的时候多。更难堪的是,有时“刘芳”自己也有搞不清的时候,直到拆开信件才发现此信是写给另一个“刘芳”的……</p><p class="ql-block"> 也有战友觉得叫她们名字时,加上“教练员”、“管理员”、“运动员”之类的定语特啰嗦,于是就以大、中、小加姓名相称。简化后的称呼更上口,渐渐地,“大刘芳”、“中刘芳”、“小刘芳”就叫得更流行了。</p><p class="ql-block"> 笔者好奇,曾在不同场合向她们问起过为什么要起这么一个名字的问题。三人均爽快作答。大刘芳说:“我的名字与‘流芳’谐音,当然是希望巾帼建功、流芳百世啰!”中刘芳说:“‘芳’有芳香的意思,寓意好,用它起名的就多,我也不例外哟!”“我喜欢时装与美容!”唯独小刘芳没正面回答,但看得出,她是位爱美的姑娘,她是想留住芳容、留住青春呀!</p> <p class="ql-block"> (陶德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