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人生一场梦

荒原狼

<p class="ql-block">荒原狼是我的一个朋友,或许是另一个我,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与狼性,有绝望也有希望。我猜想他开展读红楼读书会的目的有以下几个,希望像红楼梦一样匿名,自由的发表观点,红尘的世界生活会有很多压力,焦虑,抑郁,烦恼,想有这么一个读书会是一片净土,幻想中的乐园,像红楼梦的大观园一样,男男女女,无拘无束,叛经离道,放下尘世的烦恼,走向快乐的精神世界或梦里。在这里,你是安全的,被包容的,被滋养的,好好疗愈一下疲惫的身心。荒原狼内向、孤独、没文采,也没固定思想,也没明确的人和主题,他甚至不敢大声说话,从小语文不及格,是他永远的痛,记得小时候站起来背诵,声音都是颤抖的,让荒原狼当众发言,他就很紧张,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所云。但是他想以他的方式大梦一场,不想走向绝望,真正的痛苦,是无法言说的,有时候只能用一种看似荒诞的形式表现出来。荒原狼不干正事,经常写一些荒唐的文章,也经常招到世人的鄙夷,也看不懂他写的东西,说他就是太闲了,胡思乱想,脑子有问题。这点很像红楼梦里的主角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云姑娘劝宝玉“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 宝玉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因史湘云提及“仕途经济”而大发雷霆,称“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黛玉对此的反应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表明她确实从未说过此类话。《红楼梦》里最动人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山盟海誓,而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那种“你懂我,我懂你”的默契。他们的爱情,像两条平行线——灵魂无限接近,命运却永远无法交汇。宝钗的悲剧在于——她走的是“该走的路”,却从未真正走进宝玉的世界。好多人,其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互相沟通也是鸡同鸭讲话,为什么贾宝玉偏爱林黛玉?贾宝玉偏爱林黛玉的根源,在于两人都是世人眼中的叛逆者,他们实现了精神世界的深度共鸣。这里有一个点是我们可以被世人所不理解,我们可能找到一个懂我的人,如果没有,那么就让我懂我自己吧。凡事都要向前看,你会发现,路边的野草生机勃勃、野花娇艳欲滴,就连天上的云彩,也别有一番风味,美好的事物,一直都在身边。想好好的以虚拟的人物和形式记录和怀念我们一起开心、难过、所有体验,好好记录下来,不往来此一生,好就是了,了就是好。经历的多了,才知道有些事不必纠缠,有些人不必留恋,失去的终将用另一种方式回到你身边。基本格调,似真非真,不谈时政,不谈现实,但处处又是真情流露,观点自由。真事隐、假语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对在读书会的发言保密,不要到处八卦,就算一定要说出去,也跟红楼梦作者一样真事隐,假语存。不谈又谈,不要又要,真的又是假的,假的又是真的,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假的就那么不重要吗?真假就那么重要吗?因为我们鲜活的在读书。每个人都很快乐,每个人都很不好过,好好的思考与体验当下的所有。红楼梦中我们能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以繁华幻灭的笔触,在烈火烹油的盛景中窥见宿命荒凉。黛玉焚稿断痴情,宝玉悬崖撒手,贾府大厦倾颓——这些决绝姿态背后,是作者用文字对抗虚无的救赎。当一切归于雪后澄澈,那空茫中反而透出最本真的生命力量。荒原狼也想通过这次的读书会产生对抗虚无,迎来救赎的一些生命力量。希望我们在这里也能找到懂自己的那个人,看破我们行为上的荒唐与语言上的胡言乱语,理解我们的核心本质,我到底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精神世界能有一些深度共鸣,灵魂共振。世上最深情的告白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红楼梦的思想是如此巨大,丰富,作者对生活的执着,对人的眷恋,放不下的爱,最后的领悟是“空”,那眷恋是什么?不舍又是什么?记录生活点点滴滴的心思和意义又是什么?那里面一定藏着作者对生活本身的爱,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爱一定很深。我们是如此渺小,我们都只能仰望作者,不可能窥探作者思想的全部,希望我的这段文字,是打开我们学习红楼之门的一把钥匙,使得我们学会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爱的深,爱的切,不枉此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