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写小说·故乡,别来无恙】故乡,我最心心念念的地方

雪儿(拒闲聊)

<p class="ql-block">作 者 : 雪儿(拒闲聊)</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 47378993</p><p class="ql-block">图 片 :网络</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薄雾像一层轻纱,笼罩在眼前的湖边小院竹林上。我站在度假村的小院前,望着不远处轻雾缭绕的竹林——那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时隐时现的翠竹,伴着声声悦耳的鸟鸣声。情不自禁想起家乡溧阳的南山竹海,想起竹林中憨态可居的熊猫,想起儿时在竹林起舞弄清影的欢快,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而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家乡的画面,此时正随着晨雾的袅袅升腾而萦绕脑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因为喜欢家乡南山的这片竹林,总爱跑去那竹林附近的姑姑家玩。那竹林是我们的乐园。每年清明和暑假,我和表姐表妹最期待的就是跟着姑夫进竹林砍细竹做笛子、鱼竿和挖笋、采蘑菇。运气好时还能掏个鸟窝,带回小鸟。我们在时,姑夫一般傍晚扛着锄头去竹林,我们这群"小跟班"就带把镰刀铲子提着竹篮子,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竹林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深吸时,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的。</p><p class="ql-block">挖完笋回姑姑家后,姑姑总会让我带两个笋回家。父亲会把挖来的笋切成薄片,买一点新鲜猪肉,一起放在锅里炖。笋香混着肉香在厨房里弥漫开来时有点诱人(那时贫寒,我家一周才吃一两回肉)。父亲总会先盛一小碗给我,那鲜美的味道至今仍在我舌尖萦绕。可惜父亲不在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念父亲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竹林不仅给了我们美味的春笋,还给我们清明玩耍、夏日避暑提供了好去处。我们这群顽皮孩子常偷偷从后山溜进竹林玩(大门收票)。竹叶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清爽。我们会找来几根粗壮的竹子,削去枝叶,用绳子绑成三角形的支架,再割些细长竹枝、茅草盖在上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竹林里搭个简易的棚子。虽然简陋,但在炎炎夏日里,那棚子里却格外凉爽。然后,</span>我们有的坐凉棚下,按我姑夫教的,从砍来的细竹中挑好看的削节挖孔做竹笛;有的躺在竹叶铺就的"地毯"上,听着竹叶沙沙的响声,采两片竹叶放嘴里吹哨,累时,合上眼睛就能不知不觉睡着。每次在竹林玩后离开,特别神采亦亦。</p> <p class="ql-block">今年清明节前特别想念家乡(数年未回去了),魂牵梦绕的,就决定清明放假回老家看看。进村后,看到老屋背后的常州河大变样。岸边新建了堤坝且植了新树,河水变得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在水草间穿梭。水面在春风吹拂下时而泛着涟漪,令人爽心悦目。我走上码头蹲下身,捧起一捧河水,清凉的感觉从指尖传来,就像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夏天。这条如碧绿的绸带般的常州河,春来桃花开,灼灼其华,姹紫嫣红;夏至萤火虫飞舞,闪闪烁烁甚是浪漫;秋深时,码头对岸两棵柿子树的柿子红了,像悬挂着许多红色小灯笼;冬日,水面偶尔会浮起一层轻纱般的薄雾,如仙境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州河不仅是一条河,更是我童年的“百宝箱”。河村口的十字路口处,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我偶尔会跟着小伙伴们爬槐树摘槐花。好运时会遇上鸟窝。那槐花好看且能吃。但那时我很怕毛毛虫,爬树时总把领口袖口弄紧。秋天时码头对岸的柿子熟了。周末则会沿着岸堤的石头堆(那时河堤简陋,只剩破败的底部水泥坝与这些石头堆)挪石头找螃蟹抓螃蟹,乐意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是夏天的常州河。那时节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天然的游泳池。</span>我们这些顽皮孩子,太阳还没下山就往河边跑。男孩们总爱脱了背心光着膀子下水游泳、扎猛子。有时玩跳水。后来我看着高桥也忍不住想挑战。最终,我也和男孩们一起站桥上像鸭子似的“扑通扑通”扎进河里,特别刺激。 如果说玩游泳使常州河的夏天激情难忘,那玩萤火虫则是夏夜常州河最浪漫的事。我和小伙伴们会举着小网兜在我家西边的小池塘边上空地网萤火虫,放入玻璃瓶或塑料瓶,套上桔皮花瓣,系上吊绳,做成小桔灯,提着去河边抓螃蟹捡丝螺,或者放河灯。玩河灯的小伙伴多时,那一盏盏灯一闪一闪的,似天上的星星落到了河面,特别美丽。加上河面上本就有好些萤火虫飞舞,所以此时场景蔚为壮观。邻居小艳喜欢把萤火虫放在玻璃瓶里,挂在床头当小灯笼。有一次打翻了瓶,萤火虫都爬出瓶,一闪一闪的,小艳说像是星星落在了她的床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条美丽富饶的常州河,在我外出就读大学的第二年2001年起,开始变得浑浊,且日渐不堪,十年后码头也荒废凄凉,让人看了心里一阵发酸。2022年拉朋友一起循着常州河的河埂看这浑浊的河水并感叹污染,朋友说:“有你在一直为治河努力,有我们一起支持你,一定能推动政府整治美化这条河的,会让它变回清澈且变得更美的”。在我们七八年的努力下,如今真变美了(尽管尚在建设中)。开心。</p> <p class="ql-block">掏鸟窝是儿时的我们春夏交际时每年会玩的节目。常州河两岸的树木常有麻雀、斑鸠筑巢,但最刺激的还是村中间春良外婆家屋后的树林掏鸟窝和抓知了。我和隔壁的小勇、村中的春良、春蕾、屋前的小凯、小燕等经常一起到春良外婆家屋后的树林掏鸟窝。记得有次在老樟树上发现个圆滚滚的鸟窝,小勇自告奋勇爬上去,结果快够着时就尖叫着滑下来了——窝里躺着三只毛茸茸的雏鸟,张着黄嘴巴“啾啾”叫。是斑鸠。小凯去爬树,也掉下来了。春蕾掏出从家里偷拿的米粒,却不知如何上树喂它们。后来那只斑鸠妈妈飞回来了,翅膀上的羽毛被男孩们的竹竿网兜折腾掉了两根,却还是小心地护着雏鸟。我让他们停手。小凯红着脸说:“我们以后不打鸟了。”我至今记得 他说话时夕阳把他的脸映照的特别绯红的样子。春蕾在我建议下把米粒扔那鸟巢所在树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捡稻穗是儿时的秋天快乐之事。村前的稻田金黄一片等待收割时,我和小伙伴们会跟在收割稻子的家长身后去田里捡拾地上的稻穗。我捡得多时父亲会有金钱奖励。秋收晚期捡稻穗经过村人家的已收割完且犁过的田地时,经常会在土块里偶尔性捡到甘甜的荸荠,这时会觉得这天特别幸福,整个大地都似被夕阳镀了一层金。</p> <p class="ql-block">夜暮降临时,我离开老家村庄,漫步在家乡东门老街,一条承载了我青少年关于城市美好时光的街道。这儿的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亏路口有两三家老店尚在,让我依稀能辨认这是原东门街。那老店斑驳的墙面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因为心心念念,我便循着记忆开始在这条旧貌换新颜的街寻找我青少年美好时光的“景”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门老街的入口处,那家老字号阳春面店还在,附近的千里香馄饨店还在。记得小时候,每年国庆假日和小年,父亲带我来城里过节,都会带我吃上一碗香香的小馄饨。那浓郁的香味能飘出很远,引得路过的我每每走到这就想进去吃。撒一点葱花,添上一勺微辣香纯的辣椒油,那味道太美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那与南大街交叉处100米的新华书店还在。那是我童年最向往的地方。虽然书店不大,但对我这个初中学生来说,简直就是知识的宝库。我常常把零花钱攒起来,来这买辅导书和作文书,也乘机坐在角落里看会书。书店老板是个和蔼的阿姨,她总是允许我在那看,哪怕看上半天也不会赶我走。记得有一次,我在书店里看到了《红楼梦》,爱不释手。但价格对我来说太贵了,我只能每周末去看一下午。书店阿姨看出了我的心思,叮嘱我想看没关系,别弄坏书页就行。我谢了又谢。直到学校有同学带《红楼梦》上学借给我看为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门老街的尽头是江南村,一个卖普通衣服鞋子的商场,那时春节买新衣,基本都来这儿买。品种繁多,价格亲民,质量尚可。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工作回家,偶尔还会去逛下。最近几年未来,今年来看,萧条了很多。许是周边开了几家大型商厦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转瞬,距清明回家又过去半年了,不知常州河竣工了没?不知江南村招商翻新了没?不知儿时的伙伴有没有回家乡看看。家乡啊,你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太多的美好时光了!如今,别来无恙?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你永远是我心中的牵挂,是我最心心念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欢迎光临,感谢赞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摘自美友、网络,致谢图片作者。涉及版权时可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