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素养培育 深耕德法课堂——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情绪管理

<p class="ql-block">  有幸参与本次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从专家的理论引领到同行的实践分享,从课程体系构建的深度解析到教学方法创新的案例展示,每一场学习都让我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了更鲜活的认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悟。</p><p class="ql-block"> 培训让我突破了传统教学的认知边界,明晰了“一体化育人”的核心逻辑。过去教学中,我常局限于本学段教材内容,忽略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一学校的实践案例令人启发:该校以“宪法是根本法”等六大主题项目为抓手,构建起纵向衔接的课程体系——小学阶段通过“校园宪法小卫士”活动让法治具象化,初中阶段则以“社区宪法实践”深化理论认知。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是孤立的学段任务,而是要遵循“行为规范养成到理论认知提升”的梯度规律,只有看清学生“从哪儿来”,才能设计好“到哪儿去”的教学路径。曾令辉教授提出的“备课程、备教材、备理论、备学生”四维备课法,则为这种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框架。</p><p class="ql-block"> 教学方法的创新指导,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培训中,“问题驱动”与“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在“我爱我家”项目中,将道德与法治课与美术课的“家庭树绘制”、语文课的“家书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家庭既是港湾也是责任共同体”,这种融合模式打破了学科壁垒,让德育更具感染力。同时,专家强调要以真实问题激活课堂,如针对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小学可通过反欺凌情景剧传递维权意识,初中则聚焦“人脸识别信息泄露”等新型案例探究法律适用边界,这种分层设计既贴合学生生活,又实现了法治素养的进阶培育。这解决了我以往课堂“说教味浓、代入感弱”的难题,让我明确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实践方向。</p><p class="ql-block"> 同行交流与教研反思,更让我看清了自身成长的路径。在分组研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困惑与创新尝试,从“大单元思维导图复习法”的实践应用到“实践性作业开发”的探索经验[,这些接地气的分享为我提供了直接的借鉴。教研员关于“以教育家精神赋能专业成长”的发言更让我警醒: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点灯人”,既要深耕教学内容回应时代之问,更要用心用情滋养学生心灵。</p><p class="ql-block"> 培训落幕,但成长之路刚刚启程。未来教学中,我将以本次学习为起点,践行“一体化育人”理念,重构教学内容体系;运用“问题驱动+学科融合”模式,让课堂连接生活与社会;主动参与校际教研,在反思与实践中打磨教学能力。正如培训中强调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家国情怀与法治信仰兼具”的时代新人,我将以这份使命为锚,在德法育人的道路上深耕不辍,做学生青春路上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幸参与本次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从专家的理论引领到同行的实践分享,从课程体系构建的深度解析到教学方法创新的案例展示,每一场学习都让我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了更鲜活的认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培训让我突破了传统教学的认知边界,明晰了“一体化育人”的核心逻辑。过去教学中,我常局限于本学段教材内容,忽略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连续性。潍坊坊子区崇文中学的实践案例令人启发:该校以“宪法是根本法”等六大主题项目为抓手,构建起纵向衔接的课程体系——小学阶段通过“校园宪法小卫士”活动让法治具象化,初中阶段则以“社区宪法实践”深化理论认知。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是孤立的学段任务,而是要遵循“行为规范养成到理论认知提升”的梯度规律,只有看清学生“从哪儿来”,才能设计好“到哪儿去”的教学路径。曾令辉教授提出的“备课程、备教材、备理论、备学生”四维备课法,则为这种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框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学方法的创新指导,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培训中,“问题驱动”与“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崇文中学在“我爱我家”项目中,将道德与法治课与美术课的“家庭树绘制”、语文课的“家书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家庭既是港湾也是责任共同体”这种融合模式打破了学科壁垒,让德育更具感染力。同时,专家强调要以真实问题激活课堂,如针对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小学可通过反欺凌情景剧传递维权意识,初中则聚焦“人脸识别信息泄露”等新型案例探究法律适用边界,这种分层设计既贴合学生生活,又实现了法治素养的进阶培育。这解决了我以往课堂“说教味浓、代入感弱”的难题,让我明确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实践方</p><p class="ql-block">同行交流与教研反思,更让我看清了自身成长的路径。在分组研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困惑与创新尝试,从“大单元思维导图复习法”的实践应用到“实践性作业开发”的探索经验,这些接地气的分享为我提供了直接的借鉴。高教研员关于“以教育家精神赋能专业成长”的发言更让我警醒: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点灯人”,既要深耕教学内容回应时代之问,更要用心用情滋养学生心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培训落幕,但成长之路刚刚启程。未来教学中,我将以本次学习为起点,践行“一体化育人”理念,重构教学内容体系;运用“问题驱动+学科融合”模式,让课堂连接生活与社会;主动参与校际教研,在反思与实践中打磨教学能力。正如培训中强调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家国情怀与法治信仰兼具”的时代新人我将以这份使命为锚,在德法育人的道路上深耕不辍,做学生青春路上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3日至10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