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透过那扇沉甸甸的木门,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墨香与木料温润的气息。“敦煌书局”四个大字静静站在对面,像是从千年的壁画中走出的题记,沉稳、庄重,又带着几分亲切。招牌下的“敦煌文旅集团”几个字提醒我,这里不只是卖书的地方,更像是一座文化的驿站。天空阴着,风从妙街的巷口轻轻掠过,而我却仿佛走进了一个被时光温柔包裹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往里走,一道木质楼梯从地面缓缓升起,像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路径。两侧的书架高耸至顶,书脊整齐排列,仿佛一列列等待检阅的士兵。地板光洁如镜,倒映着头顶洒下的暖光,脚步声在空间里轻轻回荡,生怕惊扰了某位正低头翻书的读者。时间停在17:22,星期三的傍晚,这里却像永远慢了一拍,只属于纸页翻动的沙沙声。</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弯,货架上的物件忽然鲜活起来。茶具静立,礼盒精致,每一件都像是从敦煌壁画里走出来的模样——飞天的飘带化作了包装丝带,莲花纹样印在瓷杯上,连角落里的小摆件都透着一股子古意盎然的雅致。我不由停下脚步,指尖轻轻掠过一个青瓷茶壶的边缘,仿佛触到了某个遥远朝代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一个低矮的展示柜静静立在墙边,里面几本书封面上绘着敦煌的藻井图案,线条繁复却不显杂乱,像是把整个莫高窟的华美都浓缩在了方寸之间。书旁是一套茶具,白瓷配青釉,朴素中见匠心。它们被小心地陈列着,不像是为了出售,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阅读与品茗、文字与生活如何交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央的拱形框架吸引了我的目光,像极了莫高窟某座洞窟的门楣,只是如今它框住的不再是佛像,而是一件件带着敦煌印记的艺术品——丝巾、香囊、手绘书签,每一样都像是能带回家的“微型壁画”。礼盒层层叠叠,色彩明丽却不张扬,仿佛在低声诉说:文化,也可以是日常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是一排排书架与玻璃展柜并肩而立的空间。书与艺术品在这里不分彼此,一本关于壁画修复的专著旁,陈列着一尊色彩斑斓的小型雕塑,那飞天的姿态,那衣袂的流转,分明是从壁画中跃出的精灵。阳光透过高窗洒落,照亮了尘埃,也照亮了那些被精心守护的美。</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排书架靠窗而立,每层隔板下都藏着一缕柔和的灯光,像是为书籍点亮的夜灯。窗外天色渐暗,窗帘半开,风偶尔掀起一角。书脊五颜六色,有厚重的学术专著,也有轻盈的旅行笔记,甚至还有几本手绘的敦煌故事集,封面手写体字迹温柔。我随手抽出一本,翻到一页插画:月牙泉边,一人独坐读书,背景是鸣沙山的剪影——那一刻,我竟分不清,是书在写敦煌,还是敦煌在写书。</p> <p class="ql-block">这哪里只是一家书局?分明是一本立起来的敦煌手记,一页页翻开,是风沙吹不散的文脉,是现代人依然愿意驻足的诗意。我走出门时,天已全黑,妙街的灯笼次第亮起。回望那块木招牌,它静静悬在夜色里,像一句未说完的话,等你下次再来,继续读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