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让诗意遇见童趣

祁芙蓉

<p class="ql-block">  本周我们进入了以“祖国的锦绣河山”为主题的第四单元学习。国庆的游玩还记忆犹新,又逢橙黄橘绿的金秋,一切都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学完《望庐山瀑布》和《登鹳雀楼》后,我没有只停留在诵读,而是希望他们能真正“走进诗”里。一场有趣的“古诗配画”活动就此展开。</p> <p class="ql-block">  课堂里的诗意,藏在王之涣与李白的笔下,藏在这金色的丰收季节里,也藏在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诗画中。</p> <p class="ql-block">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孩子们的画笔下,是古色古香的风景,也是教会我们道理的诗。他们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站得高,看得远”,要“努力向上,不断进步”,让这首唐诗成了鼓励自己成长的加油站。</p> <p class="ql-block">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孩子们的彩笔下成了最浪漫的画。“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给香炉峰披上纱衣;“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瀑布从云端纵身跃下......孩子们用喜欢的色彩和大胆的想象,把诗句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图画世界。</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们用画笔给古老的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从《登鹳雀楼》的登高望远,到《望庐山瀑布》的浪漫想象,再到课外的《小儿垂钓》和《梅花》,每一幅画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扇小窗。</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还不满足于课内的诗,更把眼光投向了自己喜欢的课外诗。当语文的文字遇见美术的色彩,静止的诗句便在笔尖苏醒,流淌出鲜活的诗意。这份作业不是简单的“任务”,而是一次跨学科的探索——让美与智慧在创作中融合,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经典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等到很多年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孩子们长大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看到这些足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会是什么感受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