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font color="#39b54a">纪实文学《山河新证》文章选刊</font></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攀高逐新西湖美</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杭州市西湖区联手国家林草局华东院创新研建</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多感合一”平台交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西湖答卷”</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艾前进</font></div><br><br><h3> <font color="#167ef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900年前苏轼在杭州修整西湖、建造苏堤,留下了传承千古的隽永诗篇。如今,西湖人民自觉保护千年秀湖,再续苏轼华章,在美丽的主城区建设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灵秀的西山、西湖、西溪山水给杭州人民带来了丰足的生态滋养。<br>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发祥地和坚定践行者,浙江省委、省政府结合国家林长制、河湖长制的改革建设要求,聚焦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探索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机制,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推动示范区建设,努力为全国层面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素材。</font><br></h3> <font color="#39b54a">杭州市林水局局长马骏调研西湖区林业生态全域智治“多感合一”项目,区政府党组成员、杭州之江管委会副主任董威,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建平介绍</font> <h1></h1><h3> <font color="#167efb">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通道。拥有西山、午潮山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游步道120多公里的西湖区,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百万人民,珍惜辖区内的森林和西湖、西溪湿地生态资源,以深化“千万工程”为牵引,以林长制、河湖长制、强村富民为突破口,做出“六六行动”决策,充分发挥战略战术牵引优势、西湖西溪生态优势、首善首享省会优势、高校高新科创优势、数智数治云创优势、盛会盛事文创优势等“六大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实践范例、高颜值城乡实践范例、高品质生活实践范例、高能级创新实践范例、高效能改革实践范例、高水平开放实践范例等“六大实践范例”,奋力谱写“八八战略”新篇章。<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发挥西湖西溪生态优势,奋力打造高颜值城乡实践范例。西湖区农业农村局承载着农业、林业、水利建设职能,局党委带领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将国家和省市农林水的政策任务融合干在实处,锚定西山西湖西溪生态推深走实林长制,“三长一员”合作下好资源保护先手棋,联合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院的防火新科技,与国家和浙江省林业部门森林防火、资源保护要求对标对表,顶层设计“多感合一”技术,用好用活智治平台向高攀升,通过平台淬炼森林消防队实训效能,向智转型快速响应催生消防队实战能力,向绿升级创新打造出了高颜值城乡实践范例。华东院与西湖区农业农村局联合研发建设的“多感合一”管护应用平台,成为浙江省林业局的唯一试点单位,这个项目以提升实战实效为目标,围绕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工作,制定方案,优化布局,充分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感知设备,实现实时感知、智能分析、预警预测和闭环管理,投入林业资源管理应用近两年的效果理想,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和使用的“多感合一”应用。这一创新规划得到浙江省林业局领导和专家肯定,符合国家林草局和浙江省森林防火能力提升要求,在森林防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效应,交出了一份森林生态资源保护的“西湖答卷”。</font></h3><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上篇 干在实处 走在浙江林长制高质量建设前列</font></h1><br><br><h3><font color="#167efb"> 推深走实林长制和河湖长制,书写西湖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面对这场国家层面的深化改革,西湖区委、区政府自觉对照国家和浙江省、杭州市的改革要求,结合西湖生态建设实际谋方法、明路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打造美丽中国杭州西湖实践范例。西湖区以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推进林长制和河湖长制,确保农民收入更高、乡村产业更兴、人居环境更佳、公共服务更优、结对帮扶更强,倾力打造西湖龙井茶茶产业品牌。近几年来,西湖锚定“六六行动”和西山生态保护,持续巩固“三长一员”网格化管理机制,压实第一责任人森林火灾防控责任,2023年在率先建设“林火智治”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引进华东院科技防火专业团队,设计构建“多感合一”应用平台,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数字赋能、强化监管力度、实施科学增绿管水、开展护林护河宣传,一系列干在实处的创新举措,使西湖区走在了浙江林长制、河湖长制高质量建设的前列。</font></h3><br><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b06fbb"><b>锚定西山西湖生态保护,推深走实林长制</b></font><br><font color="#167efb"> 青山绿水有人管,守护责任有人担。位于杭州西部的西湖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下辖北山、西溪、灵隐等10个街道171个社区和三墩、双浦两镇32个行政村,总面积312.43平方千米。区内拥有西湖景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四家优质旅游资源“国”字号金名片,以及灵山风情小镇、兰里景区等特色景点。城市绿化覆盖率40.6%,森林面积16.93万亩,其中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9.24亩,森林覆盖率36.45%以上,持续不断地生态城乡建设,现已成功创建13条省、市级“美丽河湖”,空气环境质量位居主城区第一。<br></font><font color="#167efb"> 放眼西湖城乡,横趟西中的丁字形山脊是天目山余脉,海拔多为300米以下丘陵,峦峰凝翟,植被丰富,山间溪涧淙淙,风光秀丽。北南平原里的河流纵横,钱塘江自南而北曲折而下,烟波浩瀚,具航运、灌溉、养殖之利。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区,五山四地一分水,山地平原各占一半,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区内的开放式生态游步道,人为活动频繁,森林防灭火任务繁重。2017年,区委、区政府投入重金、增加25个编制,组建了一支森林消防专业队,并在镇街组建了3支森林消防半专业队,定期组织队伍开展联合演练,具有较强的扑火能力,区领导要求他们像河湖长一样,专属守护区内林草,成为西湖区管林护水的重要力量。<br></font><font color="#167efb"> 上下衔接,职责明确。2020年12月,国家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一下发,建设美丽西湖“首善之区”的西湖区,率先于2021年初构建了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长制。区委、区政府在自身推行林长制的基础上,出台实施细则配套服务各个镇街林长制,相继设立了488名区、镇街、村社三级林长,49名林区警长,划分森林网格146个并逐一配备护林员,实行巡守结合,做到巡查全方位、全天候、无死角。近4年来,区委书记、区长亲任总林长,汇总国家和省市林长制改革建设目标,郑重签发总林长令,亲自督战落实林长制、林水资源保护,实施守林护茶专项行动,确保林长制全面推深做实、持续健全体系、提升运行效能。每年春秋两季,区委、区政府指导区林长办结合人员调整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更新林长信息和责任区域,确保各级林长职责明确、有机衔接,层层签订林长制工作责任状,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了人头、地头、山头,用不断完善的林长制保证了西湖生态林业的“林长治”。</font></h3> <font color="#39b54a">国家林草局信息中心调研西湖区“多感合一”项目 </font> <b><font color="#b06fbb">落实西湖区“六六行动”,下好保护先手棋</font></b><br> <font color="#167efb">林长制推深走实,西湖区越来越美。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对“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坚定不移,部署“六六行动”奋勇前行。“六六行动”要求全区人民发挥战略战术牵引优势,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实践范例;发挥西湖西溪生态优势,奋力打造高颜值城乡实践范例;发挥首善首享省会优势,奋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实践范例;发挥高校高新科创优势,奋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实践范例;发挥数智数治云创优势,奋力打造高效能改革实践范例;发挥盛会盛事文创优势,奋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实践范例。<br> 一张蓝图绘到底,守护西湖生态美。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党组班子认为,“六六行动”是原创性改革和特色性抓手,高颜值城乡、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两个落脚点,必须集合农林水的合力,做好林长制和河湖长制的深化改革建设。农业农村局干部职工统一“发挥西湖西溪生态优势,奋力打造高颜值城乡实践范例”的思想行动,做到精心呵护区内绿色生态,推进山水林河湖田一体化生态环境整治。迭代西溪湿地跨区域一体化治理模式,打造全国城市湿地公园第一品牌。<br> 西湖区充分发挥林长制的“头雁效应”作用,安排一位多年从事森林公安的老兵,担任区农业农村局分管森林消防的总负责人,跟随森林消防队在西山林区同驻同训管护森林。消防队过去的职能是严防硬管,保证西山森林资源不发生火灾。因为公园内生态保护下的茶叶质量好,价格高,不时有人铤而走险毁林种茶。接手林长制主体职能后,消防队因地制宜,统筹管理保护区内林与山、林与水、林与田、林与湖、林与茶,确保辖区在不发生火灾的基础上,不发生大的虫灾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他们坚持“疏堵结合,立体治理”,运用高新科技手段“管绿”“增绿”“用绿”“活绿”,让更多群众主动加入守护绿水青山的队伍中来,共同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下好“六六行动”下生态保护先手棋,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西湖之路。</font><br><br> <font color="#b06fbb"><b>引进华东院防火新科技,注入智治新动能</b></font><br> <font color="#167efb">林长制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需要围绕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发展,做好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使各项工作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1+1>2”的“化学反应”。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和防火指挥中心在林长制建设实施中,坚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护林防火的新平台,成为了解城乡服务林农的新途径,成为发扬民主接受监督的新渠道。<br> 森林防火不放松,“人技联防”筑城墙。国家林草局《“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林草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网络感知体系建设,将浙江省列为全国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试点省。国家林草局华东院率先为林长制改革先行省安徽、上海、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建成了集森林防火、资源管护、林长制建设于一体的林草生态网络感知平台,遥遥领先国内行业内的防火新科技,是浙江省林业局“浙林智眼”多感合一林业生态感知网络体系的建设者。2022年9月,华东院防火监测处处长孙伟韬带领规划设计组深入西山林区和西湖城乡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立项设计构建“多感合一”应用试点,获得杭州市林水局的批准建设。<br> 创新森林资源保护,注入多感合一新动能。西湖区联手国家林草局华东院建设涵盖“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无人机林火智治”应用场景平台,整合卡口”源统一集成,聚焦重构重塑、突出管用有效,实现“场景贯通、多跨协同、共建共享”,用“数智”思维破解治理难题,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打造具有西湖特色的森林火情预警监测体系。</font><br><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中篇 对标对表 先行探索“多感合一”应用场景</font></h1><br><br> <font color="#167efb">人工智能是数据、算力、算法协同作用的集中体现,西湖区拥有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林草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但在林业生态感知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集成度有待提升、生态感知数据利用有待加强、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有待统一等问题。华东院受领西湖区“多感合一”应用场景的平台规划设计任务后,联合区农业农村局,主动与国家林草局、浙江省林业局、杭州市林水局的相关要求对标对表,确保先行探索的“多感合一”应用场景,着力长远引领未来战略性技术,使“人工智能+”行动在森林生态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林业经济等各层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满足未来林水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确保数据算法应用智能安全,避免监测应用场景“开盲盒”;针对森林生态资源的预警监管风险,研用融合赋能数字城乡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平台开发建设和体系实验应用,经受住了山林一线实践检验,森林防火“多感合一”数字化应用场景被浙江省林业局定为示范建设单位,受到国家林草局、应急管理部、浙江省林业局等领导的调研肯定。</font> <font color="#39b54a">西湖区“多感合一”技术人员在西湖区双浦镇长安沙岛为野生动物保护监控安装选址</font> <b><font color="#b06fbb">对标省市规划构筑平台,预留空间满足未来发展需要</font></b><br> <font color="#167efb">人工智能是引领林草资源科技管理和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技术,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保护力和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华东院组织项目设计组成员深入领会《浙江省林业局“浙林智眼”多感合一林业生态感知网络体系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破解《杭州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按照《西湖区森林防火规划》理清平台开发建设思路:建立“空天地人”多感合一感知体系,打造大数据聚合及算法模型库,使数据深度融合支撑业务赋能。满足西湖区森林生态重点领域的保护监测需要,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高低位视频监控、红外相机、传感器等终端多感合一生态感知体系,有效提升国有林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区域智慧监测管理水平,实现林业生态治理更精准、发展态势预测更科学、生态安全风险预警更及时、林业决策部署支撑更有效。<br> 项目组对标省市规划构筑“多感合一”平台,突出森林防火、林地资源监管、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智能卡口五大重点场景,既适应当前森林资源管护的需要,又给林水生态的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通过可视化平台,所有数据展示的内容都可以按月、按年统计,地图显示的各个区域清晰可见,全区100多个视频监控使森林生态资源无盲区。平台支撑系统以全区森林资源“一张图”为依据,将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城市基础设施、森林防火设施、行政区划、责任网格等数据有效结合,以二维、三维形式展现,足以支撑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的功能,实时观测搜索各监控点、道路卡口点、资源点位、人员等信息,全面精确识别林火。<br> 平台促进人防、技防、物防效能提升,“人防”将人员信息、扑火队伍、应急队伍、半专业队伍等人防信息实时统计展示,实现守护人员轨迹定位,查看扑火、应急等专业队伍的训练与巡林。平台“技防”将云台探头、智能卡口、无人机等技防信息进行统计展示,让管理者实时调取智能设备的数量统计,查看所有云台探头信息,根据需要查看智能卡口实时视频和所有的无人机状态。平台支持“物防”点位展示,实时统计宣教设施、取水点、防火建设、危险源等数据信息。智能平台一旦发现火情,能够精准推送给网格责任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置,把“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经营主体责任、护林员管护责任”四大责任和“多跨协同、共建共享、重构重塑”的体制机制落到实处,实现森林火情“打早、打小、打了”全闭环。<br>西湖区“多感合一治”应用平台的“协同”功能强大,突出部门、角色、用户、报警、资源、设备、考勤等多种管理,给未来发展需要预留空间。我们在现场通过移动端子系统的微信小程序,护林员只需一部手机,就能满足森林防火巡山探查、数据采集、紧急报警等护林防火任务。防火队员告诉我们,这一平台好管好用,对发现的现实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高。</font><div><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r></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b>数据算法应用智能安全,避免监测应用场景“开盲盒”</b></span><br><font color="#167efb"> 西湖区携手华东院规划设计“多感合一”应用平台,目标在于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的安全性,通过智能监测,避免防火灭火、资源侵占、生态病害等排查“开盲盒”。华东院组建项目攻关组统筹协调,加大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夯实人工智能新质保护力的算法支撑;加快构建全区林水生态资源一体化算力网络,夯实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保护力的算力支撑;加强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丰富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保护力的数据资源;拓展人工智能赋能场景应用,加强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保护力的落地推广。<br>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中,森林生态资源管理正经历着改变,人工智能、无人机、卫星遥感、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加持的智慧林业管理应运而生,助力森林资源精准监测高效管理。西湖区建设的“多感合一治”平台的数据处理体系先进,公共基础数据服务由感知设备档案、感知数据存档、预警事件数据、行政目录数据等主要大数据集组成,平台林业数据服务由林业基础数据、林业专题数据、林业综合数据等主要林业专属领域的大数据集组成,GIS数据服务由矢量地图、栅格地图、影像地图等多种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集组成。平台影像地图提供更为直观的地图内容显示或者通过图层叠加的形式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内容展示,可以提供多维度空间大数据分析,实施数据索引与搜索,生成发布专题数据报告。GIS服务由地理坐标转换、地理信息搜索等主要系统模块组成,支撑感知数据,实现感知数据实时点播、历史回放、检索数据报告等。平台的业务应用支撑由前端交互组件、自定义业务流程管理、自定义业务目录管理、自定义专题数据报告、可订阅预警消息队列等主要系统模块组成,访问控制支撑由身份认证、访问鉴权、访问日志等主要系统模块组成。<br>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突破算法、算力技术体系。西湖区“多感合一”应用平台的智能算法重点支撑森林防火、毁林种茶、松材线虫病、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在森林防火方面,运用云、边、端结合的技术架构和大数据分析算法通过对烟、火的颜色、形状等多种因素,对林区云、雨、雾、烟进行精准智能识别,实现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的自动化、智能化。在毁林种茶方面,依托林地地块识别、人员活动智能识别、环境识别、电子围栏算法等算法,借助人工智能与卫星遥感结合的变化检测及分类提取技术快速完成林地图斑提取。在松材线虫病方面,采用视觉识别和病木定位算法,快速识别森林树木枯死、变色等异常情况,及时安排清除,阻断病原体传播途径。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开发物种识别模型、个体识别模型、行为识别模型等,开设电子围栏自动追踪,实施精准定位管理。<br> 一体化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提升森林生态资源保护价值,打造可示范、可推广的科技应用场景样板。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建设的西湖区“多感合一”平台技术,围绕森林防火、毁林种茶监管、松材线虫病监控、野生动物监测建设应用场景。森林防火融合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AI 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相关先进技术,使用地面监控摄像头和高位摄像头形成高、低互补,对烟火的颜色、形状、轮廓、纹理以及光谱特征、空间几何特征、运动轨迹等多种因素来智能判别烟火,植入视频分析场景算法模型,划定报警区域设置报警规则,对视频监控画面中动态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一旦发生疑似烟火将自动识别并在系统产生报警。对于毁林种茶的监管,通过天地空一体化的智能监管网络“人防”+“技防”的有机统一,以自然资源一张图为基础,构建以地面高空视频实时监控、人工智能识别、大数据技术、地理信息、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为抓手的,制度与技术结合,业务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耕地保护智能监管体系,可视、直观、实时、精准地实现业务管理工作的全覆盖;实现对违法线索发现、报告、移送、制止、查处、整改全要素、全过程的实时智能化监管,促进督查执法的高质量发展。对松材线虫病采用卫星遥感定位、无人机高空监测、地面虫情识别、人员虫害防治,实现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对野生动物监测综合利用高级传感技术和机器,提高对稀有动植物识别准确率的先进生态监测系统,增加识别的维度和准确性。</font><br><br> <font color="#b06fbb"><b>预警监管森林资源风险,研用融合赋能数字城乡建设</b></font><br> <font color="#167efb">西湖区“多感合一”平台的技术革新,是产学研融合的结果。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安全监管,夯实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保护力的安全支撑,通过平台的前瞻性研判,主动识别防范智能领域潜在风险,确保智能技术在森林火险等级和景区客流监测方面预警的安全可靠性。<br> 西湖区“多感合一”应用平台,为切实做好森林草原火险预警工作,提升火险预报预测精度,建设本地化森林火险预警体系。通过对林区和草地的可燃物进行采样分析和燃烧实验,综合可燃物载量、可燃物含水率、气象、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等客观因子及实时监测数据,结合人为活动和用火行为等主观因素,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适用于本地的森林火险预警模型,建立火险预警AI复合模型及火险预警示范系统。风险研判根据客观的火险因子上报信息,实时采集林区气象数据,判定林区物候,科学研判林区火险预警,自动实施预警预报和发布、响应。<br> 西湖区“多感合一”应用场景对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很强的景区客流监测预警作用。场景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设备的无人机在景区上空的巡逻,实时监测景区的整体情况。西山森林公园景区和西湖区防火指挥中心在景区主要出入口和关键区域设置固定监控设备,采用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技术实时收集游客信息,将相关数据传输至云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为景区管理者提供人流分布和预测人流量等关键数据。平台系统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景区人流量的实时统计和预测,确保景区运营的安全性和景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的科学性。</font><br></div> <font color="#39b54a">西湖区进行“多感合一”应用场景模拟测试 </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下篇 勇扛使命 守护生态打造高颜值城乡实践范例</font></h1><br><br> <font color="#167efb">山水秀美,风景如画,步步是景的西湖区,是浙江和杭州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这里有全国知名的互联网企业,是国内外名优企业的聚集地,之江新城、紫金港科技城南北互动,全面小康、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的首善之区已经形成,经济总量实现“两千亿”。为使区域经济发展不损伤森林生态资源,西湖区在2016年就成立了一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不断更新年轻队员,每年与110联动出警300多次,累计处置火情200多次,巡查护林员千余次,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亚运场馆周边山林防灭火工作。随着“多感合一治”平台应用场景的研建和使用,他们坚持用好用活科技平台,淬炼森林消防队实训效能向高攀升,快速响应催生消防队实战能力向智转型,充分发挥西湖西溪生态优势,争当城乡焕新奋进者,向绿升级奋力打造高颜值城乡实践范例。</font><br><br> <font color="#b06fbb"><b>向高攀升,平台淬炼森林消防队实训效能</b></font><br> <font color="#167efb">自我设定“绿色标尺”,护航建设美丽西湖。西湖区像爱护眼睛一样珍爱森林生态资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明确资源利用上限,实现全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精细化管理。2018年组建成立森林消防队,科学编制西湖区森林防火中长期规划,有效保护西湖区大面积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br> 无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新质保护力,其突出特点都在于“新”。西湖森林消防队经过8年的持续努力,打造新质保护力增长极,要求消防队以最灵触角、最快速度、最佳方式,捕捉甄别并吸纳新技术和新理论,以技术前沿为基线、理论创新为助推,学习掌握森林防火理论、新兴技术。区农业农村统筹规划形成了消防队的战斗力,指挥中心完善保障措施提升了消防队的防控能力,消防队善用“多感合一”应用场景的创新科技,有效提升了防灭火工作的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在美丽的杭州市构建了“源头防得好、小火打得快、大火能攻坚、作风本领强、安全有保障”的西湖森林消防队伍,有效应对了近年来高温干旱、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复杂形势,成为西湖及至杭州一支重要的应急救援攻坚队。<br> 西湖消防队的实战实践证明,森林防灭火不仅是前线队员与装备硬碰硬的对抗,更是后端指挥中心指挥员的能力体现。指挥中心充分利用和发挥“多感合一”应用场景科技,清晰判断精准发力防灭火效能,科学决策确保优化生成防灭火效能,控制协调确保防灭火效能整体释放,灵活应变确保防灭火效能高效运维。西湖森林消防专业队的25名队员在孔鑫尧队长、陈云风指导员的率领下,分成无人机分队和4个战斗班,严格执行统一着装、统一训练、统一食宿“三统一”规定,按照“一山一方案”和“一山一策”的方案守护森林生态资源。局指挥中心给森林消防专业队制定了可行性强的训练大纲,每周拟定训练计划,严格按照出警手册出警巡逻。<br> 实训从严,向高攀升。防火队不因装备“多感合一”应用而放松自我实训,他们坚持每周苦练重装登山、巡林检查、5公里跑步拉练、熟练操作无人机收放,操控油锯、风机、水泵装备技术,提升队员的坚韧性、自觉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有效激发消防专业队的战斗士气,始终充盈“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识和勇气,确保队伍训战效能平稳持续释放,实现最终胜利。</font><br> <font color="#39b54a">西湖区对“多感合一”进行野外场景模拟测试 </font> <font color="#b06fbb"><b>向智转型,快速响应催生消防队实战能力</b></font><br> <font color="#167efb">新质保护力是科技创新成果在森林防灭火领域的物化,西湖“多感合一”应用平台具有高科技、新机理、强功能特征,对森林生态资源防灭火的技术迭代和涌现的敏感度更高、响应性更强,主要体现在防灭火实战空间的新拓展、制胜机理的新变化、防火科技的新突变。西湖区在推进森林资源新质保护力建设中,高度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突破,强化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应用,不断增强森林防灭火向智转型,快速响应催生了消防队的实战能力。<br> 森林消防专业队科学运用新质战斗力建设运用“多感合一”应用场景的技术、装备、机理创新,加强科技敏锐度的快速实战响应,加速新质保护力的体系化涌现性生成。近几年来,社会旅游热点已从原来的城市热门景点转移到山区森林露营,使人们的康养活动一步步靠近山林、山区。灵山景区是西湖区的热门旅游景点,每年都有国内外大量的游客观光游玩。为提高景区的防灭火应急实战能力,西湖森林消防专业队利用“多感合一”应用场景科技,组织到西湖区第一高峰如意尖进行出水演练,并与全区各乡镇、景区混编合练,保护森林保护应急出水,提升了西湖区森林消防队的救火能力。<br> 用好“多感合一”应用场景,更好赋能决策链、指挥链和保护力生成链,快速响应提升森林防灭火实战能力。2023年7月,森林防火队代表西湖区参加杭州市森林消防技能竞赛和实战演练大比武,取得出水成绩前列和团体奖。2023年9月,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西湖森林防火队较好地保障了高尔夫场馆和浙江工业大学板球场馆周边的山林防灭火工作。每年春节期间是西湖区的森林防火重点时期,各大寺庙开放,吸纳入山人流成倍增加,森林防火队压紧压实责任,提前对全区所有涉林宗教场所摸底排查分析研判,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全面提升了森林防火能力。</font><div><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r></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b> 向绿升级,创新打造高颜值城乡实践范例</b></span><br><font color="#167efb"> 西湖生态“高颜值”,有底气也有压力;西湖生态“高颜值”,有机遇更靠努力。西湖城区品质卓越,公园、绿道遍布;组团式发展的未来乡村和美,龙坞茶镇成功创建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西湖龙井6年蝉联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九曲红梅制作标准首次实现统一;蓝天碧水净土的生态底色厚实,湖埠村是全市首个农污零直排村,铜鉴湖获评省级美丽河湖,全区河道水质年度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6个市控断面水质监测均为Ⅲ类及以上,首夺“大禹鼎银鼎”。<br> 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西湖区农业农村局放大“多感合一”平台功能,引领全区农业、林业、水利发挥西湖西溪生态优势,向绿升级奋力打造高颜值城乡实践范例。近几年来,西湖区聚焦高颜值城乡,宜居环境建设实现新跃升,以宜居智慧韧性城市为着力点,突出山、水、城有机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浑然天成,精心谋划未来生态、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未来街区,打造“颜值”与“烟火”兼具的品质城区。全区以全域视野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完成了玉泉、留下、三墩、双桥、双浦、小和山、蒋村文新、之江度假区等8个城镇单元详规编制,高水平开展重点片区城乡设计,勾勒出了最美的天际线、山际线、江岸线。<br> “多感合一”应用场景助推山水林河湖田一体化生态环境整治,迭代西溪湿地跨区域一体化治理模式,打造出了全国城市湿地公园的第一品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借力高校“艺术村长”,推动龙坞茶镇“八仙过海”、铜鉴湖沿山“五朵金花”、兰里“双龙戏珠”组团式发展,使西湖区实现“村村不一样,村村有一样”。<br><br> “永立首善志、勇攀新高峰”。防灭火智慧平台背后是林长制深化大改革,西湖区围绕“六六行动”,通过构建数字林业综合数据底座平台,深度赋能各应用场景数字化治理,探索林草生态资源智能化监管模式,致力打造全国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试点示范新样板,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输出西湖经验。</font><br></div> <font color="#39b54a">西湖区“多感合一”项目设计方案在国家林草局华东院进行专家评审</font><div><br></div><div> <font color="#b06fbb">艾前进 18901395658</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 2024年10月22日 </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