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古寺禅意摄影纪实

有私房

深秋的济南莲华山简直是藏在都市旁的宝藏秘境!<div>刚下过雨的山间,负氧离子浓得像化不开的甜,深吸一口都觉得肺里被洗得干干净净。漫山的黄栌红得热烈,松针绿得清亮,落叶铺成的小径蜿蜒向深处,尽头就是隋末唐初的胜水禅寺。<br>古寺的飞檐翘角衬着天空,香炉青烟慢悠悠缠上红叶,连石阶上的青苔都带着禅意。随手一拍都是美景!<br>这些治愈的瞬间、漂亮的光影,还有古寺里不为人知的细节,值得我们的镜头一一捕捉。莲华山藏着深秋与禅意的极致碰撞,绝对值得期待!</div> <div>莲华山摩崖 “佛” 字红漆醒目,在青山绿树、古意灯笼的映衬下,尽显庄严肃穆。佛之悟,在慈悲与智慧,如这石刻历经岁月却恒常,提醒我们于喧嚣中守心宁静,以善意观照万物,于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里,寻得生命的平和与通透,让心灵在佛的意蕴中得到慰藉与启迪。</div> 莲花山的狮子石,是大自然与时光共同雕琢的 “守护神”。红砂岩的身躯似一头雄狮盘踞山崖,鬃毛卷曲如浪,怒目圆睁,大嘴似在发出震慑四方的低吼。 佛法威猛、智慧超群,日夜守护着莲花山,守望着狮子洋的潮起潮落,见证着 “海上丝绸之路” 的千年荣光。 赵朴初先生作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br>先生的 “佛” 字书法,笔力苍劲、气韵庄严,既体现了他对佛法 “觉悟、慈悲” 内涵的深刻领悟,也为莲华山增添了厚重的人文与宗教印记,成为莲华山佛教文化传承中极具意义的一笔,让往来信众与游客在瞻仰 “佛” 字时,能感受到佛法的庄严与心灵的触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山钟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钟倚翠挂丹楼,</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篆凝光韵自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撞清音穿竹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满襟禅意寄云丘。</div> 龙在中华文化中是祥瑞、权威的象征,以莲华山的佛教底蕴,这处龙雕既承载着民众对平安顺遂的祈愿,也成为宗教文化与传统图腾融合的具象表达,在古建景观中传递出深厚的历史与精神内涵。 大雄宝殿以其精雕细琢的建筑语言,诠释着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厚重。彩绘的绚丽、龙纹的灵动、匾额的威严,不仅是工艺的杰作,更是信仰的具象化表达。<div>宗教建筑从来不是冰冷的砖瓦,而是精神的容器,在时光流转中,持续用艺术与信仰的力量,给予世人心灵的宁静与对生命境界的启迪。</div> 莲华山景区的灯笼形状的路灯,似光晕在林间路边晕开,恍若莲华山的 “文化星盏”。让人联想到古刹修行者于山林间寻路的身影,也仿佛看见文化的薪火在灯影里传递 —— 它不仅照亮了物理的步道,更在自然的幽深中,为心灵开辟出一条通往宁静与觉悟的精神路径。<div>每一盏灯都是时光的刻度,见证着莲华山的岁月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对文化根脉与心灵归处的向往,在传统与当下的叠印中,勾勒出人文与自然共生的诗意图景。</div> 在古寺庭院的一隅,铸铁锻造的缠枝铁门带着岁月的冷硬,每一道纹路都似禅者苦修的筋骨,却在不经意间成了生命的画框。那株藤蔓如青蛇般攀附其上,心形叶片凝着晨露,翠得能滴出禅意的鲜活。<div><br>远处古建的彩绘檐角隐在秋树间,风铃轻响惊落几片黄叶,院落中花草与铁门的冷峻遥遥呼应。这般景象,恰是禅的 “刚柔圆融”:铁的硬朗是戒律的边界,守住本心不偏不倚;草的柔翠是觉性的溢流,在拘囿中活出盎然生机。当指尖触过铁的凉与叶的温,刹那间明了,禅意从不是孤高的清寂,而是在刚与柔的对话里,让冷硬的存在因生机而温柔,让柔弱的生命因边界而坚韧 —— 这便是莲华山古寺里,一铁一叶写给人的禅语。<br></div> 这家景区招待宾馆可接待五十人左右住宿,经多年用心打造,现已初具规模。其内部装修精致考究,如公共区域天花板金饰流云、龙纹浮雕搭配璀璨吊灯,尽显典雅大气,各类设施逐步完善,能为游客提供舒适且富有格调的休憩体验。 这份幽静,更似山林的私语。石墙隐于林木褶皱处,藤蔓织就的帘幕隔绝了尘世喧嚣,唯有风过藤蔓的轻响、叶与房墙的摩挲,在寂静里悠悠回荡。 莲华山的深秋,是一场幽静的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层林尽染的山林如打翻的调色盘,绿的苍劲、红的热烈、黄的柔和,层层叠叠的林木将古亭温柔包裹。 依托于莲华山丰茂的植被,它们日夜吞吐,造就了高浓度负氧离子的 “天然氧吧”。<div>当你踏入这片秘境,每一次呼吸都是与自然的深度相拥,负氧离子如细密的网,将都市的喧嚣层层滤去,只留下肺腑间的清透与舒爽。那是一种让人心尖发颤的 “醉氧” 体验,仿佛全身的细胞都在这纯净的气息里舒展、欢腾,叫人不由沉醉于莲华山用草木、生灵与负氧离子共同编织的自然梦境。</div> 没有市井喧嚣,唯有秋叶簌簌的轻响在林间回荡,古亭在朦胧的静谧里若隐若现,似与山林共守一份寂寥。 驻足于莲华山的这处水畔,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清冽的溪水从错落的石崖间层层漫泻,在巨石上撞出细碎的银白水花,又悠悠汇作一潭澄澈,水底的卵石与枯叶都被衬得格外分明。<div>这水,是莲华山的灵秀之魂,在山石间蜿蜒,在时光里长流,让亲临者,都能在它的清幽与灵动中,洗去尘嚣,寻得心底的一片澄明。<br></div> 莲华山的秋意,藏在这面石墙的藤蔓间,是深沉而细腻的。就要枯黄的藤蔓如岁月的经纬,在沧桑石墙上垂落,偶有几点新绿倔强探出头,似秋的余韵未肯全然褪去,于凋零与生机的交织里,晕染出秋的多元质感。 野果悬于枝梢,红的热烈、绿的清新,一颗水珠在果身坠成晶莹的泪滴 —— 这是自然最灵动的笔触。 在莲华山的寺庙秘境里,这只折损了腿的蜘蛛,正以残缺之躯织就生命的经纬。它黑金相间的斑纹在禅意红墙的映衬下,似藏着修行的密码;残缺的肢体却未阻其坚守,每一根蛛丝都是它对生命的执着叩问。<div>我也为这方佛境添上一抹灵动的 “残缺之美”感动,叫人于细微处见天地,于困顿中悟修行。</div> 在莲华山的清幽角落,这只 “开了光” 的黑猫宛如山林的精灵。一身墨黑皮毛泛着柔润的光,琥珀色眼眸亮得惊人,蹲在青石上,耳朵机敏地竖着,却听不到半点俗世喧嚣 —— 只有风穿林海的沙沙声,和它偶尔轻摆的尾尖,在诠释着山的静谧。<div><br>莲华山的秋,本就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红枫似火、苍柏如翠,古亭在层林尽染处若隐若现;溪水从石间潺潺漫过,每一滴水声都似在低语禅意。负氧离子在空气里织成绵密的网,吸一口,整个人都像被自然的清透包裹。</div><div><br>这般地方,太值得奔赴一趟,太值得用相机定格 —— 红墙黛瓦的古建、斑斓如织的山林、灵动的溪瀑,还有这只自带 “禅意滤镜” 的灵猫,每一处都是莲华山为游人备下的惊喜。来这里秋游,让眼睛和镜头一起,装满满的幽静与绝美,才不算辜负这山的灵秀深情。<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鸣谢山东省企业家摄影协会海洋专委会!</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10月16日 济南</h3>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clw2e7" target="_blank">赴一场冈仁波齐的圣约</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bt8ev7" target="_blank">谷染丹枫,一秋醉济南</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