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南下记(一)

一缕馨香

<p class="ql-block"> 2025.10.13—10.15</p> <p class="ql-block">在我十岁那年,有位老人就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就有了汹涌的南下大潮。而我近半个世纪以来居然从未踏足过这个日新月异的圈子。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决定去这个圈圈里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做任何攻略,邀上合拍的旅游搭子就这样出发了。不用担心,答案都在路上,自由都在风里。</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也不算是一个足不出户,深居简出的人。我的旅行经历开始的还是比较早的,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我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很幸运遇到一个思想开明前卫的领导。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倡导并带领同事们每年利用假期外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细数一下,蜻蜓点水般去过的地方好像还不少呢,南京、武汉、庐山、上海、苏州、杭州、北京、新疆、内蒙、山西、陕西、山东、云南、贵州、江西……还有省内的诸多地方,但就是一直没有南下。</p> <p class="ql-block">刚落地东莞就兴奋地发了条朋友圈。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边的亲朋好友同学弟子的热情如同海风般扑面而来,纷纷发出了邀请。</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第一站落脚东莞中堂的同学+闺蜜这里。</p><p class="ql-block">这是她的便利店,专做桃源老乡的生意。</p> <p class="ql-block">九二年就南下的姨父看到朋友圈,来电询问,得知他居然也在中堂,且工作与生活的地方离同学的店子不足百米。到了亲戚的家门口,这下我更是有了依靠。我们一到他就给我们开了房,接我们喝了上午茶,交代我们先好好休息,第二天带我们出去逛逛。他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十多年,对这边应该是比对家乡更熟悉了。</p> <p class="ql-block">晚餐有这边工作的学生亲自驱车来接,并献上了鲜花,简直拉满了此次出行的情绪价值。</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姨父说要带文化人去有文化的地方看看。我不好意思说出口,连正规大学都没上的人算什么文化人,算半个文盲还差不多。且不管它,既然他高看我们一眼,姑且冒充个文化人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这里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可园博物馆,是研究岭南园林与画派的重要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始建者为东莞莞城街道博厦村人——张敬修。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开始,</span>历十余年的心血修筑而成。他是一名武将,在宦海中起起落落;又是一介文人,广涉金石书画、琴棋诗赋; 他也是一位雅士,广邀文人墨客雅集于可园,抚琴吟诗;还是一位伯乐,延请岭南画师居巢和居廉在可园长年作画,使其创造了撞粉、撞水的居派花鸟画法,篆刻家徐三庚在可园传艺授徒。当时的可园真是“内储书史,外莳花木”。</p> <p class="ql-block">园门上的“可园”二字就是张敬修的书法,每字一笔完成,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园名取“可以适意”之意,园门上的门联: 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是经典名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如今,园内正有两个展览。</p><p class="ql-block">1、士子的行旅——中国古代科举与旅行特展:位于综合馆区,展示古代士子的行旅笔记、科举答卷等文物,探讨科举制度与旅行文化的关系,展览持续至2025年10月23日。‌‌</p><p class="ql-block">2‌、风骨·时代——名家绘梅兰竹菊作品展:聚焦“梅兰竹菊”主题,诠释传统绘画的现代精神,展览持续至2025年11月6日。‌‌(当时只顾欣赏,忘了拍照)</p> <p class="ql-block">我不太会拍景观照,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全装在脑海里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来到虎门林则徐销烟旧址。</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销烟的原因与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毋庸赘述,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晓。只是林公壮也销烟,悲也销烟。当初作为朝廷禁烟钦差前往广东,立下“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终始”的誓言,后却因朝廷的懦弱无能、政策的摇摆不定成为牺牲品,惨遭流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被充军伊犁期间,毫不颓废,积极兴办水利,勘垦屯田,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造福一方。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span>局一颗棋,后世一面旗啊!</p> <p class="ql-block">据说美国纽约有一个以林则徐命名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林则徐手持《四洲志》的青铜雕像,高约3.2米。基座镌刻中英文对照铭文,着重记载1839年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意义。纽约设立林则徐铜像并命名为林则徐广场的背景主要源于美国毒品泛滥的社会问题、华人社区的积极倡导,以及林则徐作为全球禁毒先驱的象征意义。‌这一举措由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于1997年发起,1999年经纽约市议会全票通过命名,2000年竣工,旨在以林则徐的禁毒精神推动美国禁毒运动,并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中采用的核心方法是‌海水浸化法‌。海水浸化法设计严谨,主要步骤包括——</p><p class="ql-block">建造销毁池‌:</p><p class="ql-block">在虎门海滩挖两个长宽各约50米的大池,池底铺石、四周钉木板以防渗漏,并挖水沟用于引水和排水。‌‌</p><p class="ql-block">‌浸泡与溶解‌:</p><p class="ql-block">将鸦片切成小块,投入盐卤水中浸泡半日。‌‌加入生石灰,石灰遇水反应产生高温沸腾,使鸦片完全溶解,士兵用木耙持续搅拌确保彻底销毁。‌‌</p><p class="ql-block">‌排放与清理‌:</p><p class="ql-block">退潮时打开闸门,将含鸦片的污水冲入大海,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残渣。‌‌避免了传统焚烧法的残留问题。</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雕像的左侧陈列有三门大炮,小巧的是英国的,笨重的是清军的,最重的这门有25000多斤。中英大炮的打击力不可相提并论。</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我们来到威远炮台。</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就看见白色的虎门悬索大桥横卧珠江口上。</p> <p class="ql-block">海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威远炮台是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之一、虎门海口防务的主要阵地,也是中国保留得最完整、最有规模的古炮台之一。</span> 是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中规模最大、配炮最多的一座指挥台,民族英雄关天培就在这座炮台中坐镇指挥广东水师英勇抵抗英国侵略军的进攻。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电影《鸦片战争》曾将威远炮台作为实景拍摄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大炮、炮台、城墙、巷道、枪眼……都在无声地诉说历史的悲壮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松山湖。到达这里已是下午五点多,太阳快要下山了,因为时间关系,租了一辆环湖电动车,沿湖骑行近一个小时,到查理大桥就回头了。</p> <p class="ql-block">不怕大家笑话,其实以前我是连“松山湖”这个地名都没听说过,更不知道华为的总部迁到这里,是“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四A级风景区。引起我注意是因为刷到李冠老师的舞蹈视频《我等你在美丽的松山湖》。14号那天打车从东莞东站到中堂的途中我在路标上发现了“松山湖”这个地名,于是引起我的兴趣,想要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刚好从威远炮台回程要经过这里,就拐进来匆匆一瞥,了了心愿。</p> <p class="ql-block">还是有些小遗憾的。 到这里时已是下午五点多,天要黑了,我们没能踏上查理大桥去走一走,触摸这些伟人的身躯。也没能走近欧洲小镇去感受一下她的浪漫。后来只好在网上做做功课,了解一下这些景点。</p><p class="ql-block">松山湖查理大桥是华为欧洲小镇(溪流背坡村)的核心景观之一,‌仿照捷克布拉格查理大桥设计,建于2020年,全长约500米、宽10米,为步行专用桥,连接华为园区A区与B区,兼具交通与观光功能‌。‌‌</p><p class="ql-block">桥上安放30余座古今中外杰出人物雕像,按历史顺序从B区延伸至A区,代表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贡献者。</p><p class="ql-block">‌起始与终结‌:以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理念)为首,以高斯(“数学王子”)收尾,强调数学基础性。‌‌</p><p class="ql-block">‌其他代表‌:包括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贝多芬、邓稼先等,雕像设计旨在展现人类思想传承与理性精神。‌‌</p><p class="ql-block">欧洲小镇为华为内部办公园区,常规情况下不对外开放,需华为员工预约带入,同行最多7人,普通游客无内部关系无法进入。‌‌</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风格‌是复刻牛津、巴黎、卢森堡等12个欧洲城市风貌,包含三丫坡图书馆(法式设计)、溪流坡村(中世纪街景)等标志性场景。‌‌</p><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乘坐红色的贯穿12个区域的复古电气火车,可在外部拍摄“穿越欧洲”氛围感照片。‌‌也可骑环湖车远观。</p> <p class="ql-block">注: 出来游玩,每天午夜才睡,没有精力整理游记,只好现在回家补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