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千年古镇传“留余”,廉洁清风谱新篇

荷香如故

<p class="ql-block">官庄:千年古镇传“留余”,廉洁清风谱新篇</p><p class="ql-block">——太湖县炳烛诗友赴官庄采风交流纪实</p><p class="ql-block">诣官庄,留余遗风传声远</p><p class="ql-block">存孝义,同堂雅韵承脉长</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9日,太湖县炳烛诗书画联谊会应潜山市诗联协会官庄分会之邀,赴潜山市官庄镇进行采风交流。本次行程以探寻“留余”精神为核心,深度体验这座皖西南特色名镇的自然人文魅力与新时代发展气象。</p> <p class="ql-block">一、底蕴深厚的魅力官庄</p><p class="ql-block">官庄镇,坐落于潜山市东北部,地处桐城、岳西、潜山、舒城四市县交界处,总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交通区位优越,距无岳高速潜山北出口20公里,距安庆机场、港口60公里,省道241、337贯穿全境,素有“四县通衢”之称。作为“全国文明村镇”(2025年获评)等十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加身的特色乡镇,官庄融合了生态、文旅、红色三大核心资源:</p><p class="ql-block">山水画廊:拥有省级金紫山森林公园(主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龙井河原生态风光、天坑瀑布及10座水库,生态基底优良。</p><p class="ql-block">人文瑰宝:国家3A级德馨庄景区、百年古刹大香山寺(万名钟)、官庄老街、省级文保单位余氏宗祠交相辉映。国家级非遗桑皮纸传习基地与“中国传统古村落”官庄村彰显深厚文脉。</p><p class="ql-block">红色印记:中共皖西工委旧址、官庄烈士墓、余大化故居(余大化为中共潜山第一任特支书记)等遗址,记录着革命烽火岁月。近现代名人辈出,如历史学家余英时(克鲁格奖、唐奖得主)、抗日烈士余大化、中将段曙光等。</p><p class="ql-block">二、战略引领的活力官庄</p><p class="ql-block">官庄镇秉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旅兴镇”战略,发展路径清晰:</p><p class="ql-block">产业筑基:建成万亩茶叶、油茶基地,千亩香榧、蚕桑、中药材基地,夯实产业根基。</p><p class="ql-block">文旅赋能:官庄村正全力推动德馨庄景区升级为4A级,并预留6.81公顷商业用地发展旅游民宿产业,打造皖西南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三、“留余”精神的传承载体:余大化故居与留余堂</p><p class="ql-block">本次采风的核心精神坐标——“留余”精神,通过两大教育基地鲜活呈现:</p><p class="ql-block">1、大化故居(红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位于余大化烈士老宅原址(原官庄镇政府办公楼),占地约5.33亩,总投资800余万元,建筑面积约118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按原格局复建砖木结构四合院,保留老水井及余大化手植桂花树。与官庄烈士墓连成整体,精心打造为集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洁文化教育于一体的重要基地,已推荐为“安庆市廉洁文化教育示范点、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2、留余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廉洁文化核心):</p><p class="ql-block">坐落于国家3A级德馨庄景区内,依托中国传统村落,总投资500余万元,占地约2000平方米,室内展陈约6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设有七个展厅,史料翔实,图文并茂,设备先进。其最大亮点是成为安徽省内首家引入“元宇宙”数字网络技术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三维漫游体验,让参观者“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地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基地全景展示“留余精神”的博大精深,赓续千年文脉,具备对外宣传、廉洁教育、研学体验等复合功能,是弘扬“读书敦本清风砺奕代家声,明德崇仁凡事留有余地步”理念的核心场所。</p><p class="ql-block">“留余”箴言:</p><p class="ql-block">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p><p class="ql-block">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p><p class="ql-block">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p><p class="ql-block">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p><p class="ql-block">时代呼应:该基地的建设实践,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加强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3年1月9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重要讲话)要求的生动响应。</p><p class="ql-block">官庄古镇,汉末肇始,明清昌隆。其秀美山水、优良生态、丰富资源、厚重人文,共同铸就了这座皖西南文化重镇的独特魅力。当前,官庄镇依托“留余堂”古民居,深挖活用本地特色廉洁文化资源,突出廉洁主题,强化教育功能,精心培育“留余”廉洁品牌。通过引入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全方位、沉浸式诠释“留余精神”,推动廉洁教育多元化、生动化,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让清风正气厚植官庄。</p> <p class="ql-block">四、 诗韵画意话“留余”:太湖·官庄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采风当日,一场主题为“太邑纷呈玉·烟村频赠香”的座谈会在“留余堂”举行:</p><p class="ql-block">潜山市诗联协会江主席、官庄镇党委徐副书记、官庄分会余会长分别致欢迎词,太湖县炳烛诗书画联谊会石会长致答谢词。紧接着太湖县炳烛诗书画联谊会向潜山市诗联协会官庄分会赠送《炳烛诗书画》(省刊)和《亭湖烛影》(县刊)。</p><p class="ql-block">官庄分会诗友现场即兴赋诗,以诗会友,共话“留余”文化传承。在交流过程中,诗友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碰撞出了许多创作的火花。整个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持续了很久,诗友们都觉得收获颇丰,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还拓宽了诗歌创作的视野。</p><p class="ql-block">午后,宾主共赴德馨庄“家传菜馆”,品尝地道农家土菜。席间续谈未尽话题,欢声笑语中深化情谊。</p> <p class="ql-block">五、翰墨寄情颂清风:书法交流与德馨庄探访</p><p class="ql-block">两地文化艺术交流在“留余堂”再续华章:两地书法家挥毫泼墨,风格或刚劲或飘逸,以笔墨抒怀,赞颂官庄山水,阐释“留余”深意。黄梅戏票友现场献唱,经典曲韵悠扬,增添文化雅趣。双方就诗词创作、书法艺术、文化传承展开深入交流,共期未来更多合作,助推地方文化繁荣,让“留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随后,众人深入探访德馨庄:庄园又称“广兴老屋”,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乾隆末年大规模扩建,形成明七暗九硬五进的庞大格局,占地8400平方米,曾容纳余氏家族七代130余口合居。正门采用“八字形”设计,门楣上“恩旨”砖雕及乾隆御赐“五世同堂”石匾(源于余文章家族“四世共爨”延为“五代同堂”的孝义佳话),彰显先祖余文章孝友慈善之德(“德馨庄”即寓意先祖德行流芳)。庄内“孝”“友”“视履考祥”砖雕家训,以及官庄孝义博物馆(布展面积约1000平方米),生动诠释孝义文化,成为官庄孝义文化的窗口、家国情怀的弘扬平台、研学与廉政教育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六、乡村振兴的典范:官庄村史馆</p><p class="ql-block">作为官庄镇政府驻地,官庄村(2005年由原驼岭、官庄两村合并)是官庄发展的缩影与核心:</p><p class="ql-block">资源禀赋:面积9.5平方公里,坐拥金紫山森林公园腹地,旅游资源丰富(德馨庄、余氏宗祠、官庄老街、凤溪桥、乾隆御匾、千年银杏、凤溪河、凤凰山等),人文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发展路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抓各项政策机遇(农村改革示范试点、美丽乡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四宜”村镇)。创新实践:在美丽乡村建管、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治理等方面大胆探索。</p><p class="ql-block">产业兴旺:2012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成立“安徽省德馨庄生态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确立“做大茶产业、做强豆制品、做美桃花园、做活水文章、做火农家乐”战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显著。</p><p class="ql-block">荣誉等身: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森林村庄”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以及“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省市级荣誉。</p><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在“留余”精神的永恒指引下,官庄镇必将承古开新,继往开来。坚持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持续擦亮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这颗皖西南的璀璨明珠,定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征程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p> <p class="ql-block">结语:文化助振兴,“留余”永长青</p><p class="ql-block">太湖县炳烛诗书画联谊会与潜山市诗联协会官庄分会通过本次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成功搭建起跨地区文化交流的桥梁。双方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建设、诗书画创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探讨。共同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让诗书画艺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为两地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