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志”的汉奸杨本兰的罪恶一生》

席中胜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1月,洪赵大地天寒地冻。日寇对太岳根据地的扫荡阴云密布,为粉碎敌人企图,赵城游击大队二连的战士们,从安泽县担架山的集训地风尘仆仆地提前返回赵城,驻扎在白家山待命,准备在敌后战场大展拳脚。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突如其来的血战,正伴随着黎明悄然逼近。</p><p class="ql-block">一月二十四日,天还未亮,白家山还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只有凛冽的寒风刮过光秃秃的枝头。二连的战士们已经起身,在村中的打麦场上出早操,整齐的脚步声和着呼出的白气,给寒冷的清晨带来一丝生机。</p><p class="ql-block">然而,危机已然降临。山梁之上,一双阴鸷的眼睛正透过晨雾,死死盯着山下毫无防备的村庄。此人正是匪首杨本兰。他原本得到情报,兴唐寺驻有我军一个连,于是精心挑选了二十九名特等射手和一百八十名亡命之徒,亲自率领,意图长途奔袭,一举重创我军。然而,当他带队潜入白家山附近时,却意外发现了二连的踪迹。杨本兰心下窃喜,以为能捡个“大便宜”,当即改变计划,将屠刀转向了白家山。</p><p class="ql-block">突然之间,机枪的咆哮如同惊雷,撕裂了宁静!子弹如同疾风骤雨,铺天盖地地扫向正在出操的战士们。紧接着,四面八方便响起了野兽般的嚎叫:“杀!杀!杀!”无数黑影从山坡、沟壑中跃出,如同饿狼扑食般向村子冲来。</p><p class="ql-block">“敌袭!就地抵抗!占据有利地形!”连长周海洋的怒吼瞬间压过了枪声,充满了决绝。训练有素的战士们没有丝毫慌乱,迅速卧倒,或依托场边的石磨,或隐身于草垛之后,立刻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排长张兴义反应极快,大吼一声:“二班,跟我来!”带领战士们冲向场院一侧的土坎,迅速架起机枪,组成一道交叉火力网,拼命压制敌人的冲锋。</p><p class="ql-block">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在东北方向,一群身披白色伪装布的敌人,借着地形掩护,快速向村内突进,如同雪地里窜出的鬼魅。班长靳全达带着两名战士,死死扼守在村口的一个简易工事里,手中的步枪喷吐着复仇的火焰。</p><p class="ql-block">交火中,一名眼尖的战士突然死死盯住敌方一个挥舞指挥刀的瘦小身影,他失声喊道:“是杨本兰!那个狗汉奸!”果然,百米开外,杨本兰正挥舞着日军指挥刀,嚣张地督战指挥,他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即使在硝烟中也能辨认。</p><p class="ql-block">“狗汉奸!”那战士怒火中烧,屏住呼吸,瞄准那个罪恶的身影,“砰!砰!砰!”连发三枪!子弹呼啸着擦着杨本兰的耳边飞过,溅起他身旁土墙上的点点土沫。杨本兰被这突如其来的精准射击吓得一个趔趄,慌忙缩身躲到一块石头后面。</p><p class="ql-block">“可惜!”靳全达见状,愤恨地一拳捶在工事的土墙上。</p><p class="ql-block">此时,敌我态势已然清晰。敌人凭借偷袭之初的凶猛火力,从山梁上向下猛冲,企图一举冲垮二连的阵地。然而,二连官兵临危不乱,顽强抵抗,利用熟悉的地形,以班组为单位,多路出击,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村落争夺战,死死咬住了敌人。</p><p class="ql-block">就在战斗最胶着的时候,兴唐寺方向突然传来了密集的枪声!驻守在那里的一连听到白家山激烈的交火后,立即紧急驰援,从敌人的侧后方猛扑过来。</p><p class="ql-block">刹那间,杨本兰部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子弹从前后两个方向如同铁钳般夹来。匪兵们原本就是乌合之众,仗着偷袭才气焰嚣张,此刻见退路可能被截断,顿时军心大乱,惊恐地叫喊着,像无头苍蝇一样开始溃退。</p><p class="ql-block">“同志们,敌人要跑!追啊!”连长周海洋抓住战机,一声令下。二连战士们如同下山的猛虎,一部兵力奋起追击,喊杀声震天动地,一路将残敌追出去数里,直到圪垌里村方才收兵。</p><p class="ql-block">硝烟渐渐散去,白家山恢复了平静,空气中却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硝烟味。打扫战场时,战士们心情沉重——两名亲爱的战友在突袭中牺牲了。虽然此战毙伤敌数名,缴获掷弹筒一具,步枪一支,俘虏两人,但让罪魁祸首杨本兰逃脱,让每个人都憋着一口气,紧握的拳头里,是无声的誓言:这个仇,一定要报!</p><p class="ql-block">杨本兰,何许人也?赵城北街人,原籍河北,其祖辈逃荒至此,曾栖身于赵城北门关帝庙外,是个十足的流氓无产者。1938年,日寇铁蹄踏破赵城,年仅14岁的杨本兰,经人引荐,竟认贼作父,给驻赵城的日本大队长朋田当起了勤务兵。他年纪虽小,却心思狡黠,腿脚勤快,善于阿谀奉承,深得朋田欢心。次年,日军在河西组建武装工作队,年仅15岁的杨本兰便被委以“主任”重任,后队伍改编为挺进支队,他任队长。他利用拜把子、结兄弟等手段,拉拢地痞流氓,队伍迅速膨胀到数百人,更加得到日军赏识。晋西事变后,他又暗中与阎锡山部勾结,左右逢源,招兵买马,队伍发展到五百余人,成为祸害一方的毒瘤。</p><p class="ql-block">时间转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已现胜利。我军分区决定主动出击,彻底铲除杨本兰这股恶匪。分区司令员李成芳亲自作战前动员,他历数杨本兰的累累罪行,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对于匪首杨本兰,我们不但要声讨他,更要让我们手中的枪说话,消灭他!坚决消灭杨本兰匪部!他就是钻进地下,也要把他挖出来!”</p><p class="ql-block">“消灭杨本兰!”战士们的怒吼声震四野。</p><p class="ql-block">当夜,由三十八团两个营、安泽和赵城游击大队组成的剿匪部队,在赵城游击大队负责人徐生芳带领下,如利剑出鞘,直插敌后。他们穿焦家垣、过后沟,夜色中抵达连城镇,秘密通过敌人的铁路封锁线,又徒步涉过汾河水,经堤村,直扑刘家垣、黄村一带。然而,黄村的敌人闻风丧胆,早已逃窜。我军占领黄村碉堡后,只抓到两名俘虏,经审讯得知,狡猾的杨本兰又一次提前溜走了。此次行动虽歼灭部分敌人,但元凶再度漏网,实为巨大遗憾,如同骨鲠在喉。</p><p class="ql-block">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多行不义必自毙,杨本兰的末日很快来临。</p><p class="ql-block">1945年12月,在沙窑战斗中,阎匪军73师遭遇惨败。气急败坏的师长高卓子,急需一个替罪羊来推卸责任。于是,败仗的罪名便被扣到了杨本兰的头上,以“侦察不确,谎报军情,临阵脱逃”的罪名,将这个昔日的“功臣”逮捕。</p><p class="ql-block">一个寒冷的清晨,在赵城南门外,一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这个汉奸罪恶的一生。杨本兰,这个年仅21岁却已恶贯满盈的匪首,最终死在了他曾经投靠的主子枪下,得到了应有的可耻下场。</p><p class="ql-block">据说,行刑之前,杨本兰曾下意识地望向城东那连绵的群山——那里,正是白家山的方向。不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是否想起了那个枪声大作的清晨,想起了那三颗擦耳而过、险些提前终结他罪恶生命的子弹,是否后悔自己选择的那条背叛家国、为虎作伥的不归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