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游轮经典之旅(七)~美泉宫和维也纳市区

Wang Shuyuan

<p class="ql-block">游轮早餐后7:55在三楼甲板集合下船前往茜茜公主钟爱的美泉宫参观。半个小时后到达。美泉宫博物馆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其前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对外开放45间。主要展区包括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妻子茜茜公主的套房、国事厅、弗朗茨·斯蒂芬与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套房等。宫内装饰华丽,有洛可可风格的家具、精美的天顶画及中国风装饰等,还设有美泉宫儿童博物馆,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走进宫殿,时间仿佛倒流。1696年奠基的这座巴洛克杰作,如今向世人敞开约45间房间。我穿过长长的回廊,脚下是光可鉴人的地板,头顶是绘满神话故事的天顶画。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茜茜公主的套房静静陈列着,洛可可风格的家具纤巧精致,墙上镶嵌着中国风的漆画,异国情调在皇室审美中悄然绽放。儿童博物馆里,小王子们的玩具与课本仍带着温度,让人忍不住想象那些曾在走廊奔跑的小小身影。</p> <p class="ql-block">每一步都踏在奢华之上。雕花的门框、镀金的镜框、丝绒的帷幔,连空气都仿佛浸润着贵族的气息。国事厅里,水晶吊灯垂落如星,照在红丝绒座椅上,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外交密谈的低语。玛丽亚·特蕾西亚与弗朗茨·斯蒂芬的套房更显庄重,肖像画中的帝王目光深邃,仿佛仍在守护这片疆土。这里不只是宫殿,更像一座凝固的帝国记忆。</p> <p class="ql-block">走出宫殿,后花园豁然展开。这片占地两平方公里的巴洛克园林,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杰作。几何形的花坛随季节变换图案,绿树墙整齐划一,44尊古希腊神话人物静立林荫道旁,仿佛随时会开口低语。我们沿着中央大道前行,喷泉的水珠在阳光下跳跃,远处海神泉的雕塑群在绿意中若隐若现,而半山腰的凯旋门,正静静等待我们登顶。</p> <p class="ql-block">园中的雕像多出自17至18世纪工匠之手,题材围绕奥林匹斯众神与英雄传说。一尊手持权杖的宙斯立于小径旁,大理石长袍在风中似有褶皱,底座周围秋叶微黄,静谧中透着威严。这些雕塑不仅是装饰,更是那个时代对古典文明的致敬,是皇室品味与文化野心的无声宣言。</p> <p class="ql-block">海神泉前,几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笑着合影。喷泉中央的雕塑群气势恢宏,水流从神话人物的手中倾泻而下,阳光穿过水雾,折射出细小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海神泉全貌</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的凯旋门地处高位,走上去按规定时间走肯定不够,我们五位旅友几乎是跑步登顶,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能够达成心愿,倍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站在凯旋门处,登高望远,整个后花园一览无余,远处的维也纳市区也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正午时分,我们返回河轮,享用一顿中西合璧的丰盛而美味合口的午餐。味蕾在东西方之间游走。餐后小憩,一点🕐集合下船到维也纳市区游览。维也纳,是流动的乐章。街头巷尾飘着莫扎特的旋律,音乐厅里藏着百年交响。巴洛克建筑立成凝固的诗,穹顶绘着云霞,浮雕刻着时光。教堂尖顶刺破天际,钟声撞碎晨雾,与多瑙河的波声和鸣。整座城如恢弘乐章,每一块砖都透着雄浑与优雅,魅力直抵人心。</p> <p class="ql-block">高耸的尖塔刺破天际,哥特式教堂的轮廓在阳光下庄严而温柔。圆顶与拱门交织出信仰的几何,彩色玻璃将光染成神圣的色彩。我们走过广场,游客与行人交织成流动的风景,古典建筑与现代生活在此和解,像一首永不终结的交响。</p> <p class="ql-block">这是维也纳的约瑟夫广场。广场上矗立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的雕像,他目光深邃,右手伸出,仿佛在诉说着对臣民的关怀 ,基座上刻有拉丁文意为“我对我的人民的爱”。约瑟夫广场周边建筑尽显巴洛克与古典主义风格,宏伟庄严。背靠霍夫堡宫,它曾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冬宫,如今部分区域作为博物馆开放,展示着奥地利丰富的历史与艺术。广场也是游客们了解维也纳历史文化、打卡拍照的热门去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维也纳的霍夫堡宫,曾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冬宫,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建筑融合了巴洛克、洛可可等多种风格,外观气势恢宏。宫殿立面以白色为主,线条简洁又不失庄重,装饰着大量精美的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现神话故事与历史人物。中央拱门宏伟壮观,彰显着皇家威严。如今,霍夫堡宫部分区域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像茜茜公主博物馆 ,能让人深入了解奥匈帝国的辉煌往昔;还有珍宝馆,陈列着帝国的奇珍异宝。漫步于此,仿佛能触摸到昔日帝国的繁盛脉搏。</p> <p class="ql-block">格拉本大街是维也纳最著名的街道之一,宛如镶嵌在城市中心的璀璨丝带。这条街道充满古典韵味,两侧矗立着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墙精雕细琢,色彩柔和典雅。街道中央,是标志性的黑死病纪念柱,记录着往昔的沉重与对生命的敬畏。格拉本大街还是购物者的天堂,高端奢侈品牌店与精致的传统手工艺店鳞次栉比,橱窗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这里也不乏咖啡馆和甜品店,人们可以在享受购物之余,坐下来品尝维也纳特色甜点,伴着街头艺人悠扬的乐声,沉浸在惬意悠闲的氛围中,感受维也纳独有的浪漫风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维也纳的黑死病纪念柱 。1679 年,维也纳遭遇黑死病侵袭,为纪念这场灾难中逝去的人们,同时感恩瘟疫消退,从1686 年开始建造此纪念柱,于1693 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看不完说不尽,维也纳的建筑是一部立体的欧洲艺术史。巴洛克风格的宫殿与教堂最为夺目,霍夫堡宫的鎏金穹顶、圣卡尔教堂的螺旋柱廊,浮雕繁复如凝固的乐章,穹顶彩绘似云霞倾泻,尽显皇室的雍容与神圣。古典主义建筑则以对称庄重见长,国会大厦的柱廊巍峨如古希腊神庙,线条利落中透着威严。街头巷尾,新艺术运动的曲线与铁艺交织,窗棂、门楣饰以藤蔓花纹,柔化了宏伟的气场。整座城将恢弘与精致熔于一炉,每栋建筑都像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既见帝国余晖的气派,又藏着生活的细腻,行走其间,宛若穿行在流动的史诗里。</p> <p class="ql-block">时间充足导游赠送我们一个景点城市公园,这是维也纳城市公园中的约翰·施特劳斯雕像。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创作了诸如《蓝色多瑙河》等大量经典的圆舞曲 。雕像主体是金色的施特劳斯,他手持小提琴,身姿优雅,仿佛正沉浸在音乐创作之中。周围环绕着白色大理石雕刻的群像,人物形态优美,似在为施特劳斯的音乐所陶醉。这座雕像不仅是对施特劳斯音乐成就的致敬,更是维也纳作为 “音乐之都” 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吸引着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前来瞻仰 。</p> <p class="ql-block">这是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它是维也纳的城市象征,属于哥特式建筑巅峰之作。高耸的南塔直刺蓝天,外墙布满繁复的雕刻与尖拱窗,彩色花窗在阳光里会折射出梦幻光斑。教堂用黄褐色石材建造,历经多个世纪的修建,融合了不同时期的哥特式细节,既像一柄神圣的利剑划破天际,又似一座凝固的艺术迷宫,每一处棱角都透着中世纪的庄严与精巧,站在它脚下,能真切感受到历史与信仰的厚重气场。</p> <p class="ql-block">参观大教堂后开始返程,大家仍然恋恋不舍往车窗外观望,恨不得把整个维也纳都收纳眼底。</p> <p class="ql-block">车览感恩教堂</p> <p class="ql-block">车览维也纳市政大厅</p> <p class="ql-block">走在维也纳的石板路上,像踩在五线谱上。教堂的尖顶戳破云层,钟声一荡,整座城都跟着颤——那是巴赫的调子吧?巴洛克建筑的浮雕在阳光下发亮,每一道纹路都像贝多芬的音符,硬挺又温柔。街角咖啡馆飘出咖啡香,混着街头艺人的小提琴声。我站在圣斯蒂芬大教堂前,看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地上投下碎金似的光。忽然懂了,为什么说这里是音乐的故乡——连风都带着旋律,连石头都在唱歌。舍不得走。总觉得转身时,会撞见莫扎特提着琴谱走过,或者贝多芬皱着眉,在某个街角推敲乐句。这城啊,是上帝打翻的乐谱,每个音符都闪着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