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的美篇

流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32载银行路 即将话别离</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清晨的闹钟像往常一样响起,伸手按下暂停键时才忽然想起——今天,是我在农行在岗的最后一天,也是即将退休的日子。洗漱、换衣,动作依旧熟练,只是拿起那件穿了多年的工装时,指尖多了几分轻轻的摩挲。镜子里的自己,鬓角虽有霜色,但眼里的光,和32年前一样,带着对岗位的珍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出家门,熟悉的街道还带着清晨的微凉,拐过街角,“中国农业银行”六个大字依旧醒目,像32年来的每一天那样,稳稳地立在那里,等着迎接来来往往的客户。推开网点大门,同事们早已到岗,放下包,我先走到熟悉的工位前,慢慢整理着桌面:把整理好的客户资料按顺序叠放整齐,每一个动作都比平时更慢些,像是要把这32年里重复了无数次的流程,好好刻在记忆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天的时光过得格外从容,没有了往日赶业绩的匆忙,更多的是与同事们的轻声交谈,和客户们的暖心道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傍晚时分,脱下工装,叠整齐放进包里,和同事们一一拥抱告别,走出网点大门,回头望去,网点的灯光渐渐亮起,依旧是那盏熟悉的灯,照亮着客户来时的路,32年农行路,从青涩到从容,从新手到老兵,今天,我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与这份热爱的事业好好道别。</span></p> <p class="ql-block">  指尖抚过桌角那摞荣誉证,32本,恰好映着我在农行的32年,从刚入职时跟着师傅学点钞、记规章,到后来和同事们一起扛任务、解难题,日子里满是细碎的暖——是领导在我卡壳时递来的思路,是加班时同事分享的一杯热水,是客户说“有你在我放心”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常有人说这些证是“成绩”,可我知道,它们更像“见证”,见证着农行给我的成长平台,也见证着身边每一份并肩的真心,如今要退休了,心里虽有不舍,却更觉踏实:把岗位交给年轻的后辈,把牵挂留在这片熟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即将告别这32年,值了----接下来,慢慢说说我的农行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初遇—期许与老储蓄所</b></p><p class="ql-block"> 斑驳的木框算盘上,指尖轻轻拨动算珠,算珠碰撞声清脆,1993年8月,是入职那年的印记,32年前,父亲送我的这把算盘,成了我和农行的一重缘分,第一次参加行里的集体活动、第一次清点成捆的现金、第一次对客户说“您好”,都是从噼里啪啦的算珠声里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  这把磨的发亮的老式算盘,算珠泛着温润的光,既装着父亲对我的期许,也陪我走过了农行的一段时光。</p> <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翻打百张传票、点钞苦练基本功,是我们这代人永久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这张1993年的照片已微微泛黄,拍的正是我刚进农行玉门支行时的第一个储蓄所。</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参加行里活动时,还没有统一行服,大家穿得整齐一致就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并肩—赛场与暖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农行的第一个10年,我</span>和同事并肩参加了全区业务技术比赛。(注:2002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酒泉地区撤地设市,全区就是现在的全市)</p> <p class="ql-block">  翻开这一张张老照片,画面里的每一幕都还热乎着:熟悉的身影挤在镜头前,每个人的模样都清晰得像昨天;统一的藏青色工装笔挺整齐。这帧画面,藏着我们当年挤火车去兰州的奔波,也藏着赛场前互相打气的温暖,如今再看,哪是一张普通的合影啊,分明是我们一群人攥着一股劲,想为支行争份荣光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翻到全区储蓄所主任培训的这张合影,至今看着仍觉亲切——当时大家齐聚一堂,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认真劲儿,连站姿都透着对学习的上心。</p> <p class="ql-block">  后来,算盘换成了键盘,但柜台后的暖没有变,记不清帮多少客户解过急,也数不清和同事加过多少班--这些细碎的日子,像柜台边的阳光,攒着攒着,就成了32年里最暖的光。</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中后期,全国多数银行完成从手工记账到电脑系统的过渡,电子化服务逐步普及。 ‌</p><p class="ql-block"> 早期电脑系统主要应用于储蓄业务,随着技术发展,通过自动取款机、通存通兑等功能提升服务效率,后续演变为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数字化服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传承—霜鬓与新颜</b></p><p class="ql-block"> 转眼迈入在农行的第二个10年,身边的光景悄悄裹着时光变了模样——曾经趴在柜台上点钞、记台账的储蓄所,随着业务的发展,部分储蓄所升级为营业所或支行,业务范围扩展至个人结算、中间业务等。柜台前多了智能叫号机,墙上挂着的业务指引牌也添了“手机银行”“线上理财”的新内容,客户来办事时都会笑着说:“你们这儿越来越方便了!”</p><p class="ql-block"> 每年开春,“春天行动”的红色横幅一挂起,网点里就满是并肩奋斗的热乎气,有人提前把宣传单页按“存款”“贷款”“惠农业务”分好类,有人守在智能终端前教大爷大妈操作转账,有人拿着台账梳理待跟进的客户名单。</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想起这第二个10年,总觉得踏实:储蓄所升级为营业所或支行,是农行在往前走;和同事们年年并肩闯过春天行动,是我们在跟着农行一起成长,那些忙碌的清晨与夜晚,那些互相鼓劲的瞬间,比任何成绩都更让人记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话别—牵挂与新程</b></p><p class="ql-block"> 迈入农行的第三个10年,日子像老茶慢慢浸出滋味,身边的人和事都裹着时光的温暖,曾经和我一起挤在赛场练点钞、赛后击掌庆祝的老同事,鬓角渐渐染了霜。闲暇时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说起当年参加业务比赛的紧张劲儿,还会忍不住笑,只是笑声里多了几分岁月的从容。</p><p class="ql-block"> 直到新入职年轻人的融入,一切又像突然回到了从前,他们会拿着手机教老同事用新的办公软件,“这个快捷键能一键导出报表,比以前手动统计快多了”;也会在“春天行动”时主动加班,跟着老同事去周边走访商户,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再转头看看身边慢慢老去的同事,忽然觉得第三个10年的时光格外温柔——岁月会带走年轻的模样,却带不走农行里代代相传的踏实劲,那些一起奋斗的热乎气,从我们这辈人手里,悄悄传到了年轻人身上,就像当年有人带我们一样,如今我们也成了他们的“师傅”,把农行情一点点往下传。</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的“服务为民”,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要想把“更好、更贴心”落到实处,日常演练就是藏在细节里的“底气”,半点都少不了。</p><p class="ql-block"> 就像遇到老年客户杵在智能终端前犯难,演练时我们会反复琢磨:怎么蹲下身放慢语速,把“点击这里查余额”拆成“先点这个绿色图标,再按提示输密码”的小步骤,直到每个动作都自然流畅。防范诈骗预警的提醒,我们也会在演练里练怎么说才不生硬:不是简单一句“别转账”,而是结合“陌生链接别点”“验证码别给”的具体案例,笑着跟客户唠,让提醒听着像“家人嘱咐”。</p><p class="ql-block"> 这些演练看着普通,却能帮我们把“可能遇到的麻烦”提前想透、练熟。等到真正面对客户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才能在客户皱起眉头前递上解决方案,在客户着急时给足安心。说到底,日常演练练的不是“流程”,是把“贴心”刻进服务里的认真——要让老百姓来农行办事时,感受到的不只是效率,更是实实在在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过往努力的见证</b></p><p class="ql-block"> 在农行扎根的32年里,有幸先后捧回农总行、省分行、市分行及支行授予的“标兵个人”、“先进个人”“十佳储蓄员”、“优秀网点主任”、“优秀客户经理”“优秀员工”等称号,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但我的心里一直清楚,这些荣誉从不是我一个人的“勋章”--每当业务卡壳时,是领导手把手点拨思路,帮我跳出困境;每逢冲刺任务时,是同事们陪我一起熬夜核资料,没有团队的托举,就没有我一次次突破的底气;没有领导的指引,就没有我在岗位上稳步成长的方向。这些证书上的名字写着我,但背后藏着的,是整个集体的温暖力量,这些农行岁月里最珍贵的“荣誉”,它不仅仅是称号,是客户的信任、同事的并肩,是自己每一次用心付出后收获的那份“值得”,这份荣誉,也成了往后日子里,想起就会觉得温暖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  为深化初心意识、强化作风建设,在支行举办的“守初心·强作风·倡廉韵”诗歌朗诵比赛中,鼓楼支行王昕作为代表积极参赛,凭借生动的演绎与深刻的情感表达斩获一等奖。赛后,赵磊行长为其颁发荣誉证书,以表彰她在比赛中展现的专业素养与良好风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32载同行 一生农行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温馨时刻</b></p><p class="ql-block"> 那些藏在农行里的温馨时刻,总在不经意间悄悄化解着忙碌——笑声裹着点心的甜、热茶的暖,一点点漫开,把工作时的紧绷感揉得软软的,只剩满心的踏实与暖。</p> <p class="ql-block">  在农行待久了就会发现,这里的工作环境从不是“只看业绩”的冰冷模样,而是把“拼业绩”和“暖人心”揉得很匀,让人打心底里觉得踏实、有归属感。</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各自为战”的疏离,反而像一大家子——一起为了目标拼劲,也会在细节里互相照拂。所以工作偶尔忙些,也总觉得不是在“打工”,而是在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和一群靠谱的人一起做事,这份归属感,比任何业绩都让人安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感恩同行——我的荣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荣退合影里的农行温情</b></p><p class="ql-block"> 合影镜头前,快门按下的瞬间,不仅定格了一张张笑脸,更将农行“大家庭”的眷恋、传承与祝福,都封存在这帧温暖的影像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蛋糕里的“农行力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块甜意,凝聚三代同心</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个蛋糕,早已跳出了“甜点”的定义,更像一枚镌刻着农行温度的“同心结”,将“大家庭”的情谊与力量牢牢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当刀刃触碰到蛋糕的瞬间,不同身影的持刀动作,都藏着独属于农行的“力”的注解:</p><p class="ql-block"> 行领导持刀落下时,切出的是引领团队稳健前行的“领航力”——每一刀都映着对发展方向的笃定,对全体成员的责任担当,是支撑农行走稳每一步的核心力量; </p><p class="ql-block"> 老同志掌心覆上刀柄时,切出的是沉淀数十载的“传承力”——那刀痕里藏着手把手带教的耐心,藏着坚守岗位的初心,更藏着从岁月里淬炼出的、要传给后辈的农行精神;</p><p class="ql-block"> 年轻员工接过刀叉时,切出的是接续奋斗的“新生力”——眼里闪着对前辈的敬意,更裹着接棒前行的朝气,是让农行未来更有活力的新鲜血液;</p><p class="ql-block"> 中年同事持刀助力时,切出的是扛起重任的“中坚力”——上承前辈经验,下带青年成长,每一刀都是岗位上攻坚克难、履职尽责的执行力,是连接过往与未来的坚实桥梁。</p><p class="ql-block"> 当分好的蛋糕被一一递到每个人手中,甜蜜在舌尖化开的同时,更让人读懂:这蛋糕切分的不仅是甜意,更是农行大家庭里“老中青”三代人同心同向的默契,是“力”的传递与汇聚,让每一口甜都满含属于农行的凝聚力与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一签藏岁月--退休签字的农行深情</b></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1日当笔尖落在纸面,郑重签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忽然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笔落下,不仅是一个名字的定格,更是要与在农行耕耘了三十余载的岗位,正式说再见了。</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里,这里藏着太多细碎又珍贵的时光:是清晨迎着朝阳伏案核对账务的专注,是午后耐心为老人讲解业务的细致,是旺季里和同事们并肩处理完最后一笔业务后,相视一笑的轻松。那些与客户的信任、与同事的默契,早已和“农行”二字紧紧缠在一起,成了岁月里最坚实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如今纸页上的名字已然清晰,像是为这段装满热爱与责任的职业生涯,轻轻画上了一个温柔的句号。虽有不舍,但想起那些曾在这里付出的热忱与收获的温暖,心中更多的,还是对这段岁月最深的感念。</p> <p class="ql-block">  其实哪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不过是32年里,一天天跟着农行走,一步步跟着同事们拼,把“工作”过成了“日子”,那些贴在业绩榜旁的鼓励便签、生病时桌上的感冒药、甚至家人都熟悉的“农行加班节奏”,早把“单位”酿成了“家”的味道。以前总想着,等退休那天要好好说说自己的“成绩”,真到这会儿才明白,最该记挂的不是那32本荣誉证,而是每一个帮过我、陪过我的人,是农行给我的这份踏实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好了,我的农行故事就说到这里吧,不是结束,是我要换个方式守着这份农行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牵挂里的新程</b></p><p class="ql-block"> 要退休了,才发现舍不得的不只是这32年,更是每天见面的你们,是在一起的烟火气,曾经的回忆我带走了,把熟悉的业务、放心不下的客户交给年轻的后辈。 </p><p class="ql-block"> 这路没走完,只能换种方式牵挂---愿农行越来越好,愿你们在农行活出自己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