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练本领,汇报展示促提升——澄迈县加乐中心学校数学组第8周数学教研活动

z.c.y

<p class="ql-block">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独行虽快,众行却远。为夯实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搭建专业成长交流平台,助力教师快速适应课堂教学节奏,10月22日上午,我校数学教研组特地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活动。</p> 数学教研课(一)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由黄文欣老师执教,所授内容为六年级上册《已知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以学生熟悉的“人体水分”为切入点,通过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旧知,自然过渡到新课,搭建起知识迁移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黄老师鼓励学生尝试方程法与算术法两种解题思路,并组织小组讨论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方程法思路统一易理解,算术法步骤简洁计算快。学生在分析、推理中不仅掌握了解题方法,更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p> 数学教研课(二)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蔡燕清所授内容是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老师以“浪浪山筹备宴席大作战”为主题,将枯燥的口算乘法知识融入趣味情境。课堂伊始,一段生动的短片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化身“小帮手”,跟着小猪妖、小乌鸦开启物资计算任务。</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中,蔡老师通过“串冰糖葫芦算糕饼”“搬酒窖算美酒”等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借助小方块摆一摆、小组议一议,不仅总结出“看、算、添”的口算秘诀,还理解了“计数单位转换”的算理;在“搬运水果算数量”任务中,也让同学们轻松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拆分法”。</p> 评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课后,听课教师围绕两堂课的“情境设计”“算理突破”“学生参与度”展开深入研讨,同年级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精准点评:</p> 六年级组教师点评 <p class="ql-block">  1. 导入环节:以“正向→逆向”问题迁移设计导入,紧扣数量关系、衔接旧知与新知,契合六年级“由旧推新”的思维特点,有效降低新知识认知门槛;但因过度聚焦数量关系表达(兼顾乘法与除法),耗时过长,直接导致后续课堂练习未完成。 </p><p class="ql-block"> 2. 重难点突破:借助线段图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可视化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逆向求单位‘1’”的逻辑,精准突破抽象思维障碍。</p><p class="ql-block"> 3. 板书优化:需补充清晰课题标题,进一步提升板书的条理性与辨识度。</p> <p class="ql-block">  1.数量关系一般是说乘法,得到单位“1”×分数=另一个量,方便中等偏下的学生理解。</p><p class="ql-block"> 2.引导学生小结不管是列算式还是列方程都是根据数量关系来得到的。</p><p class="ql-block"> 3.学生练习的时间过少,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知。</p> 三年级组教师点评 <p class="ql-block">  探究整十、整百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需紧扣计数单位转换、拆分法深入剖析算理。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算”,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表达算理,真正说清每一步计算的依据,扎实理解算法背后的逻辑。</p> <p class="ql-block">  亮点:</p><p class="ql-block"> 1.教态自然、大方</p><p class="ql-block"> 2.课件内容设计丰富,巩固练习题形式多样。</p><p class="ql-block"> 建议:</p><p class="ql-block"> 1.可以先让学生读题,从题中找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2.算理教学过程时,要引导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p> 活动总结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教务室吴明政主任对两节课进行小结。</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是不同年级的课,但从两节课中折射出两位新教师认真备课的态度和课堂领导力。从两节课中引发出我们数学课堂上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1.新教师要备详细的教案。</p><p class="ql-block"> 2.新教师要注意教态以及教学语言的简洁性。</p><p class="ql-block"> 3.关注课堂生成以及学生课堂上注意力。</p><p class="ql-block"> 4.关注课堂的有效性,以哪种方式来检查。</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尾声,由陈元江校长结合两节公开课展示与老师们研讨内容,对本次活动总结。</p> <p class="ql-block">  1. 教学态度:坚守数学严谨底色</p><p class="ql-block">作为数学教师,严谨是立身之本。既要保证板书演算的步骤精准、语言表述的无懈可击,更要在解题示范、结论推导中传递“每一步都有依据”的思维准则,用自身的严谨习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p><p class="ql-block"> 2. 教材解读:挖深吃透知识内核</p><p class="ql-block">解读教材不能停留在“教知识点”,要穿透表层内容,理清知识的“前世今生”——既明确本节课在单元体系中的衔接作用,又吃透公式定理的推导逻辑、例题的典型价值,把教材从“教学素材”转化为“思维导航图”,确保教学不跑偏、不浮于表面。</p><p class="ql-block"> 3. 目标达成:锚定目标闭环教学</p><p class="ql-block">教学目标不是“摆设”,要贯穿课堂始终。从导入环节紧扣目标设问,到新知讲授围绕目标突破,再到练习反馈对标目标检验,每一个环节都要指向“学生是否真掌握”,用精准的过程设计,确保教学目标不打折扣、落到实处。</p><p class="ql-block"> 4. 重难点突破:聚焦核心精准发力</p><p class="ql-block">要敢于在重难点上“花时间、想办法”。针对重点内容,通过多层举例、反复强化筑牢基础;针对难点内容,用拆分拆解、直观演示(如教具、图示)降低理解门槛,避免“平均用力”,让课堂精力聚焦核心,确保学生能抓住知识关键、突破学习障碍。</p> <p class="ql-block">  教无涯,研不止。我校将继续为教师搭建多元成长平台,激发教学创新活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图文|周才裕</p><p class="ql-block">校对|王丽</p><p class="ql-block">审核|吴明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