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秋期间,我和夫人开启了南京三日游模式,所到之处游人如织。节日期间,可能是到哪都是这样的吧?</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主要是去了牛首山、总统府和明孝陵等。当时的南京气温仍然是较高且闷热,再加上节日期间的游人太多,就像是我们徐州那赶大集似的,所到之处也就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看看啦。尽管如此,我还是用手机拍了好些的照片。今天得闲,就做个美篇呗,也权当是拿出来了一些照片晒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素有“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称。它地处长江下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险要,素有龙蟠虎踞之誉。历史上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中华民国曾在此建都。</p> <p class="ql-block"> 我的首站是位于江宁的牛首山风景区,它因东西双峰形似牛角得名,古称“天阙山”,是金陵四大名胜之一。唐代法融禅师在此创立牛头禅宗,与五台山、峨眉山并称中国佛教三大“圣道场”。</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这座灵秀之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铺展于天地间。山间云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仙境,每一缕阳光穿透薄雾,都像是神祇温柔的触摸,让整座山峦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不仅是一处风景胜地,更是心灵得以栖息的净土,每一次凝视,都能感受到它那份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为低山丘陵,其形成源于宁镇山脉,宁镇山脉是侏罗纪末到白垩纪初在扬子古陆东部通过宁镇运动而形成的一条向北突起的弧形褶皱,牛首山是其西段的南分支。</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建有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牛首山森林公园以及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分布有佛顶寺、佛顶塔、佛顶宫、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弘觉寺塔、郑和文化园等相关人文景点。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便供奉在牛首山的佛顶宫内。</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作为唐贞观年间由“东夏之达摩”法融禅师创立的“牛头禅”之开教处与发祥地,牛首山唐代即与西北之清凉(今山西五台山)、西南之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圣道场”。</p> <p class="ql-block"> 因“文殊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牛首山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冬官,与山西五台山同为文殊菩萨道场。 2015年10月27日,国家一级文物、中国佛教和世界佛教界尊崇仰止的至高圣物—当世仅存、世间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于牛首山。</p> <p class="ql-block"> 佛顶宫是国内首个建立在废弃矿坑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供奉着当世仅存、世间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佛顶宫坐落在牛首山西峰的位置,单体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部分。佛顶宫内部空间共九层,地上三层、地下六层,由禅境大观、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三大空间构成。</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珍藏佛顶骨舍利的场所,还是一座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科技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和博物馆型的文化旅游空间。2017年,佛顶宫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p> <p class="ql-block"> 佛顶塔高88米,9层4面,以仿唐式建筑风格呈现,尽显唐风古韵。塔的1层到7层主要以壁画形式呈现丰富的佛教故事;塔的第8层安置了一口全铜铸的佛顶金刚钟,每年元旦、春节会在这里举行敲钟祈福仪式;第9层供奉了一尊毗卢遮那佛。</p> <p class="ql-block"> 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p> <p class="ql-block"> 南京总统府的好句包括其作为历史见证的时空折叠感、建筑的中西合璧美学,以及情感共鸣的岁月沧桑表达,如“一脚踏进百年风云里”和“一砖一瓦史,一草一木情”。</p> <p class="ql-block"> 中西合璧风格:巴洛克线条与爱奥尼亚柱融合,飞檐斗拱与罗马柱廊碰撞出“凝固的史诗”。园林诗意:煦园“碧水绕假山”,垂柳搅动波光;不系舟石舫雕花精致,收摄不同时代心事。门楼与匾额:灰白墙体镌刻岁月沟壑,孙中山“天下为公”匾额遒劲有力,诉历史庄重。</p> <p class="ql-block">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分三个区域:中区主要有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秘书处、西花园、孙中山起居室及参谋本部等;东区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马厩和东花园等。其中分布着总统府文物史料、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太平天国、清两江总督署等十多个文物史料和复原陈列。</p> <p class="ql-block"> 1982年2月,总统府内“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辟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2001年,总统府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明朝初年,总统府为当时德侯府和汉王府。清军入关后,明汉王府旧址被辟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康熙、乾隆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康熙六下江南,四次居住在当年的江宁织造府,因此就把江宁织造府所在地称为大行宫。</p> <p class="ql-block">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3月2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暂住藩习衙署,不久后开始修缮两江总督署,5月开始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基础上修建天王宫(天王府),随即以原两江总督署为中心,扩建为天王府。至11月,不慎失火,夷为平地。</p> <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同年4月,临时政府结束,在这里成立了以黄兴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中,成为讨袁军总司令部,黄兴、何海鸣先后任司令。民国二年至民国十六年(1913年至1927年),这里先后成为江苏都督府、江苏督军署、</p> <p class="ql-block"> 江苏将军府、江苏督办公署、副总统府、宣抚使署、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直鲁联军联合办事处等机构。军政主官有程德全、张勋、李纯、齐燮元、卢永祥、冯国璋、孙传芳、杨宇霆、张宗昌等人。</p> <p class="ql-block"> 老门东是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因地处南京城南门(即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曾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2010年 ,南京市政府调按照整修老门东街区,2013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老门东街区有7条老街巷以“非”字形布局,左右两边的有6条窄巷。主要景点有门东牌坊、明城墙、剪子巷、箍桶巷、三条营、积善里等。</p> <p class="ql-block"> 老门东是最具南京老城南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多业态融合的开放式博物馆。自开放以来,老门东先后获得“江苏省高品位步行街试点街区”、首批“江苏省老字号集聚区”等30余项荣誉。</p> <p class="ql-block"> 并于2020年12月被列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2023年3月,门东街区作为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的特色街区之一,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23年年客流量2200万人次。2024年春节假期,单日客流量实现营业收入2896万元,同比增长55.2%。</p> <p class="ql-block"> 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位于夫子庙箍桶巷南侧,历史上曾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早在三国时代,此处曾为东吴丹阳郡,形成了井井有条的行列式街道布局形态。</p> <p class="ql-block"> 2013年9月29日,修缮完工的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对外开放,形成民居酒店、精致餐饮、精品零售、休闲娱乐 、艺文展演等多业态融合,让“古韵味”与“新文化”并存、“文艺范”和“烟火气”共生,成为展示城市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开放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最金陵是城南,最城南是门东。”门东,是南京老城南的古地名,也是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主体所在。南京城南,以中华门为界,门以西叫门西,以东叫门东,因其历史悠久,故称“老门东”。</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也是明朝的第一座陵墓。</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保持了陵寝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体现出明清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其创立的陵寝制度有着承前启后、独创新规之意义,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20多座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明孝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3日,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明功臣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孝陵。</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纵深2.62千米,原四周建有周长22.5千米的红墙,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因屡遭战火,仅存石刻和建筑基础,后部分复建,大致分为三部分,包含神道、陵寝和明功臣墓。</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是明朝时期兴建的第一座帝王陵寝,与唐宋时期的帝陵不同,明孝陵开创的“前方后圆”的格局,被后来明清历代帝陵所继承,开创了明清帝陵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神道是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组成部分、南京市明孝陵景区内的景点。神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景区内,是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的组成部分,主要路段是“石象路”与“翁仲路”,长约600米。</p> <p class="ql-block"> 神道的东段,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p> <p class="ql-block"> 石刻浑厚古朴,凝神洗练。神道格式打破了历代帝陵神道与陵寝相连形成统一南北中轴线直列的习惯做法,顺应自然,曲折深幽,自创形制,显示出独特气派。</p> <p class="ql-block"> 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p> <p class="ql-block"> 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明孝陵神道的石兽采用整块巨石圆雕刻成,线条流畅圆润,气魄宏大,风格粗犷,既标示着帝王陵的崇高、圣洁、华美,又起着保卫、辟邪、礼仪的象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