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美食街的韵味

董成刚

<p class="ql-block">  晨起时光,清真大寺的月牙楼,以一弯新月的弧度轻拥天光,将昭昭日色揉碎在这片沃土之上,滋养出岁月的温润。百年美食街前,丝绸之路的驼队造型静立,那沉重的影子里牵拽着百年商道的余晖,让深邃时光在沉淀中愈发悠长。</p> <p class="ql-block">  那扇高大的乳白色大门早已敞开,似在邀四方食客共赴盛宴。门楣上“百年美食街”五个大字,在光影里熠熠生辉,既是对过往岁月的镌刻,也是对人间烟火的盛情邀约。</p> <p class="ql-block">  每当清晨一缕缕清香的味道冒着蒸汽飘散在这条街道的上空,凡是路过的行人,胃垒总会被牵制,甚至有被刺穿的感觉…停下脚步,寻着那一缕缕酱香味走去了,抬眼望去一个个老字号的牌匾正在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过往,走进店内老板娘微笑着打量着前来的顾客,用一种亲切的语言介绍着酱牛肉的种种好处,小店不大,透明的食品玻璃窗内,红灯照着酱好的牛肉,色泽光亮肉质厚道,怎能不动心呢?打包好老板娘称重后的牛肉,便满意地离开了小店。</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行者,也是一个食客,深入其中,裹着浓香被这一抹抹厚重的韵味熏陶着,想把自己在尘世中喧嚣的心境放在这极其有味道的美食街当中,想把自己无法安放的浮躁净化在这里。听惯了城市喧嚣的声音,多想在一处寂静的环境里找到我们想要的空间,原来市井中那一抹抹亮色,正是久违的别样情景再现。</p> <p class="ql-block">  做人、做事,经商论道,莫过于这种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食街道。记得以前,在住平房的时候,每个平房巷道之间总会传来应季吆喝卖货的声音,一个推着车载着满车的瓜子、糖果和麻糖等小食品的小商贩,来到大院中央的时候,再也走不动了,一群欢笑的孩子围拢着买这、买那,买过东西的小孩,麻塘芝麻粘在嘴上,粘在牙齿上,站在一旁揪着风咧着嘴角憨憨地笑着……</p> <p class="ql-block">  此时,把卖货人忙得不亦乐乎,在看身穿简单布衣的小贩商人带着典型的帽子,说着一口地道的地方方言,不用介绍,这是回族人起初做生意的真实写照,他们用双脚丈量,用辛苦获得收益。 那时候,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呼市的每条街道,那种声音似乎喊了多少年?一直回荡在耳畔,那种味道随着城市的进步发展,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新的形式,他们从小的生意做起,以小见大,以自己的精细和独特魅力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风俗习惯。</p> <p class="ql-block">  匆匆走进这条街道,循着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延伸发展和壮大,仔细品味这条已经成为呼市一张名片的百年韵味,在不到500米的巷子里,聚集了众多手工艺人、商贩和特色小吃店铺彼邻节次,特色美食丰富多样,酸甜可口的果汁、油炸麻叶、馓子混搭特色小吃,融合回、汉、蒙等多民族混居的特色。各民族文化在此交融,以回族为主体的饮食文化和市井规模已经形成,承载了数代人的味觉记忆和城市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在宽巷子里面等你来,一条路,昨夜无垠,走过你,走过我,宽有宽的生活味道和韵味,窄有窄的乐趣和故事,慕名而来。每当店铺传来特色的吆喝声与食客赞许声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每当烧麦的味道从每个褶皱里流出的油腻,正所谓是人间最美的品尝;每当串串冰糖葫芦发着光粘着糖色诱人的时候,串起了每个人不同的心愿……宽巷子曲曲弯弯里巷道藏着多少人的期盼,它正以独特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成为呼和浩特的一个靓丽的风景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我在宽巷子等你来,为了那一口香,装满自己的行囊,把百年的味觉重新唤起;为了感受这特殊的市井生活的别样风情,用发光的眼睛把每一个亮点通通的收纳起来,牢记于心,凝聚这恰如其分的时候,把人间烟火气再次点燃,让那种韵味在平凡的日子里久久的回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