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1(8月25日周一) 今天将开启20天行程的北欧五国(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之旅。上午10点来自天南地北的各位旅友在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聚集,搭乘国航CA877 从北京首都机场13:20起飞17:05落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凯斯楚普机场,抵达入关后直接转机搭乘北欧航空SK1720于21:30起飞,第二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0:05飞抵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万塔机场,整个行程经过约17个小时的飞行+转机时间,到达赫尔辛基后,直接</span>前往酒店入住歇息。</p> <p class="ql-block">芬兰共和国简称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国土面积33.8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七大国。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千湖之国”的称号。人口 561.4万(2024年5月)。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欧盟成员国之一,但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芬兰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据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都为赫尔辛基。</span>芬兰还是圣诞老人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从首都北京飞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大型客机,近乎满员,看来国民出游热情还很旺盛。</p><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机场拥有三条跑道及四座航站楼。</p><p class="ql-block">T1航站楼:主要服务国内航班</p><p class="ql-block">T2/T3航站楼:主要服务国际航班</p><p class="ql-block">CPH Go航站楼:专门服务廉价航空</p> <p class="ql-block">在丹麦哥本哈根机场竟然看到久违的螺旋桨飞机,不由的回想起30-40年前出差时常座的国产运7及苏制安24客机,对当时螺旋桨的轰鸣声与透气性极好的机舱仍记忆犹新,莫名的产生一种怀念。那时国内只有中远程干线飞机才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喷气式飞机,多</span>为苏制“图154”或林彪当年乘坐过的英制“三叉戟”飞机。航线也基本上只有重点省会等大中型城市才有。</p> <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凯斯楚普机场(Copenhagen Kastrup Airport)是北欧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和欧洲四大机场之一。始建于1925年,拥有悠久历史。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主要国际机场,位于市中心以南约8公里的阿迈厄岛凯斯楚普镇。</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万塔机场(Helsinki-Vantaa Airport)是芬兰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也是芬兰航空的主要枢纽。它以其高效的中转体验和独特的北欧设计而闻名。据说机场还可提供地道的北欧风情体验:如芬兰桑拿,这是芬兰航空在非申根区的商务休息室内设立的芬兰传统桑拿房,旅客可以提前预约体验,这在全球机场中非常罕见。除此之外机场内还营造出宁静温暖的北欧氛围,航站楼内部采用大量浅色木材,中央大厅的巨型LED屏幕不间断地播放芬兰的极光、森林等自然风光,配合声音效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只可惜我们是夜半三更到达芬兰赫尔辛基万塔机场的,经过长途跋涉+时差困乏,此时已是精疲力尽,再无精力与兴致寻觅特色美景拍照。</p> <p class="ql-block">D2(8月26日周二)赫尔辛基一座北欧的小城市,芬兰的首都,一个美丽、安静、生动的城市,这里环境优雅,氛围轻松,静谧安详!芬兰被称为千湖之国,而赫尔辛基这座城市被誉为波罗的海的女儿。晨曦中清馨的空气为我们洗肺,酒店前宁静的湖滨公园与别样的公交车辆及眼前稀疏而过的行人,提醒我们北欧之旅已经正式开启了。</p> <p class="ql-block">今日芬兰第一个景点就是距离首都赫尔辛基约50公里,始建于13世纪的波尔沃古镇,它是芬兰第二古老的城镇,位于芬兰湾沿岸。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当然这无法与有着号称5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相提并论)。中世纪时它是重要的进口贸易中心,16世纪成为具有完全进出口权的重要港口。古镇建筑错落有致,色彩缤纷,很具童话梦幻小镇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波尔沃老城区是芬兰唯一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城区建筑,被称为“木制建筑博物馆”。小镇内有许多色彩斑斓的低矮木屋,大多是瑞典帝国时期的建筑,这些木屋为木板结构,虽历经岁月仍保留着古朴风貌,门窗和屋檐前常装饰着鲜花,充满浪漫色彩。在古老的木质建筑周边看似不经意的栽种一些花果树木,或在门前屋后随意的摆放一盆花草,使人感到温馨舒适,自然又浪漫。</p> <p class="ql-block">位于波尔沃河岸边,有一片赭红色漕运仓房,均为木质结构,是小镇辉煌航运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18世纪末,为迎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到访,当地人将这些原本不是红色的木质仓房统一用赭红色油漆粉刷一新,此后一直定期维修粉刷并保留下来,一直流传至今,十分惹眼,现已成为古城波尔沃的地标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波尔沃大教堂:建于15世纪初期,是一座尖拱顶式建筑,也是1809年芬兰第一届议会的会址所在地,在芬兰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右图仔细观察会发现教堂侧面山墙上的精美图案竟然是用红砖拼砌出的图案,令人惊诧。</p> <p class="ql-block">这里虽然号称大教堂,但与其他地方的大教堂相比要低调很多。教堂内整齐划一的摆放着几排座椅,供信徒们来此聆听上帝教诲时静心安坐。一架管风琴,一艘帆船模型,似乎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几个世纪前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商贸之城,仿佛可隐约听到窗外海风将满载货物的商船平安推送靠岸时,码头上的欢呼喧哗之声。</p> <p class="ql-block">林克先生闲暇时,或带家中二妞出来散散步,或与街坊邻里三五成群围坐在咖啡屋桌椅旁海阔天空随意侃山聊天,生活过得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街边一家拥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巧克力店一早就开张了,一群来自东方的亲人在此熙熙攘攘,分分慷慨解囊,为家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采购着礼品。</p> <p class="ql-block">镇内两座高耸的钟楼,不声不响的戳在那里,钟表或许忘记该歇周几,反正今天休息啦。它们在那里观望着荏苒时光,陪伴着春秋过往。</p> <p class="ql-block">去年在东营黄河入海口曾经观鸟浪拍潮汐树,未曾想今日在芬兰也遇鸟浪。密集时鸟浪遮天蔽日,浪迹汹涌,声势浩瀚。</p> <p class="ql-block">静默教堂Kampin kappeli位于赫尔辛基中央车站旁边的纳瑞卡广场南侧。外观像一个巨大的木桶浴盆,从颜色、格调到造型,简约而醒目。看上去似乎是一件巨大的现代艺术品摆放在古老的广场上,完全想象不到这是一座教堂,该教堂现在已成为赫尔辛基最热门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静默教堂是赫尔辛基2012年设计之都的项目之一。2013年底时,被美国“今日新闻网”评为“十个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之一。今日现场实地感受,整个教堂的造型真是十分简洁,是一种简约洁净之美,给人感官一种标新立异、新颖前卫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芬兰森林面积2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9%(扣除陆上水域面积的森林覆盖率为76%),人均森林面积3.9公顷,是欧洲人均林地面积最多的国家,木材资源极其丰富,木屋是主流建筑。静默教堂就是一座造型最为独特、最为醒目、最不像教堂建筑而恰恰是教堂的现代木制建筑,也是芬兰创新木质结构建筑的又一创举。</p><p class="ql-block">这里因为地处繁华闹市中心,周边有交通枢纽赫尔辛基中央站,大型商场超市、餐厅咖啡店及各种博物馆、公园等娱乐场所,当人们需要社交活动时要来这里,当需要反省人生、静心思过时也会来这里,从喧哗热闹到肃穆静寂,只有静默教堂内外一步之遥。</p> <p class="ql-block">阿莫斯艺术博物馆(也叫城市地下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家隐身于地下的私人博物馆。时间关系,只在外围拍了几张打卡照。</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中央车站,屋顶上十分醒目地悬挂着一面乌克兰国旗,旗帜猎猎、迎风招展,昭示着芬兰对俄乌战争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右上图为芬兰国家剧院,位于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广场北侧。它是芬兰最古老的芬兰语专业剧院,建筑风格为新浪漫主义,灰色的建筑主体搭配红色屋顶,还带有精致的装饰细节。剧院前有一尊青铜雕像,纪念的是芬兰文学之父阿莱克西斯·基维。该剧院在芬兰的文化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见证了芬兰戏剧艺术的发展,也成为赫尔辛基的文化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左侧雕塑是芬兰著名的作家阿列克西斯·基维(Aleksis Kivi)的雕像。他被认为是芬兰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对芬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p><p class="ql-block">右下图可看到一位大胆在商店玻璃橱窗上涂鸦的过路人。雕塑阿列克西斯·基维似乎正在以一种鄙视的目光凝视着该路人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大教堂是一座路德宗教堂,它是芬兰最著名和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其纯白色的身影、淡绿色的圆顶以及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圣洁。它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白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赫尔辛基大教堂广场(又称参议院广场)上矗立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雕像群。在芬兰历史上,亚历山大二世被视为一位相对开明和仁慈的统治者。在他统治期间,他尊重芬兰的自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芬兰发展的政策。正因如此,芬兰人(特别是当时的上层社会)对他抱有感激之情。在他于1881年遇刺身亡后,芬兰决定集资修建这座雕像以表纪念。它反映了当时芬兰对俄罗斯帝国一种复杂的“忠诚”情感,他们感激一位尊重芬兰的沙皇,而非认同俄罗斯的统治本身。</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大教堂前的亚历山大二世雕像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个承载了芬兰复杂历史记忆的符号。它纪念了一位被芬兰人视为改革者的俄国沙皇,同时也静静地诉说着一个国家在帝国时代寻求自身身份与发展的故事。雕像基座四周有四尊小雕像,分别象征着法律、劳动、和平和光明,体现了亚历山大二世对芬兰社会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乌斯别斯基大教堂与赫尔辛基大教堂相隔不远,是一座非常引人注目的东正教教堂,也是北欧最大的东正教堂之一。其独特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和显眼的外观成为赫尔辛基的重要地标。它拥有红色的砖墙和13座镀金洋葱形穹顶。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设计,1862年动工,历时六年建成。</p><p class="ql-block">两座教堂一“红”一“白”隔空相望,不仅是赫尔辛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共同讲述了芬兰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座东正教大教堂具有独特俄式拜占庭风格,与北欧地区常见的新教路德宗教堂截然不同,这座教堂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其设计灵感来源于16世纪的莫斯科教堂建筑,是芬兰俄罗斯时期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上图赫尔辛基大学主楼,位于广场西侧,是芬兰高等教育的象征之一,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与周边建筑和谐统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了芬兰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下图政府宫:位于广场东侧,是芬兰政府的办公场所之一,同样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庄重典雅,彰显着芬兰的行政历史与文化。</p><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大教堂广场东西两侧的建筑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各自叙述着芬兰高等文化教育与廉政行政管理的历史变革。</p> <p class="ql-block">芬兰国家图书馆(Kansalliskirjasto)位于赫尔辛基大教堂的西侧。是芬兰最重要、历史最悠久且规模最大的研究图书馆。它虽然隶属于赫尔辛基大学,但也承担着国家图书馆的职能。该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藏书丰富的研究机构,其本身也是一座值得一访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芬兰国家图书馆始创于1640年的图尔库(旧称图尔库学院图书馆),1828年迁至赫尔辛基。2006年前称为“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建筑具有19世纪芬兰皇家建筑风格,内部装饰非常精美,其天花板的彩饰更是从1881年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对外免费开放,馆内借阅图书的人似乎并不太多,书架为开放式,借阅者可以在这片书海文渊中吸风饮露,畅游拾贝,通直达灵。</p> <p class="ql-block">岩石大教堂,正式名称是坦佩利奥基奥教堂,它最惊人的之处在于其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氛围。</p> <p class="ql-block">岩石大教堂是世界唯一一座隐蔽在岩石中的教堂,也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与赫尔辛基其他教堂相比,它显得很低调——整体为半地下的结构,只有椭圆形教堂大厅屋顶沐浴在阳光之下,看起来像个着陆的飞碟,出入口就像飞碟出入隧道口,外观彻底颠覆了教堂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顶部是一个直径24米的巨大铜制穹顶,由180根呈放射状的钢筋混凝土桁梁支撑。穹顶与玻璃窗墙结合,构成了教堂最主要的光源。自然光通过玻璃倾泻而下,照亮了岩石墙壁,营造出庄严肃穆而又神圣的氛围。这种设计使得教堂内部无需过多的人造灯光,光线的强弱会随着天气和时间的变化,赋予空间一种动态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教堂虽然十分有名,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建筑,而是巧妙地将一座巨大的岩石山丘挖开,施工时,炸开了近3000立方米的岩石,墙体仅经过简单的打磨和加固,以防止落石,但依然保持着爆破后的原始状态,教堂主体就是建于其中的半地下建筑。教堂四周的墙壁都是原始的、未经修饰的岩石。这些岩石是在爆破后保留下来的,凹凸不平,保留了自然的力量感,下雨时穹顶漏下的雨水会沿着墙壁自然流入地沟,再排出厅外。</p> <p class="ql-block">“岩石大教堂”世界上唯一一座建立在岩石中的教堂,教堂穹顶的内外部都是以铜管铜片镶饰,内壁则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岗岩石壁纹理,芬兰人崇尚自然古朴的审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对此200多篇建筑杂志都对它给予不吝赞美。</p> <p class="ql-block">西贝柳丝公园是为纪念芬兰著名的作曲家让·西贝柳斯先生而建。公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组极具现代艺术气息的管风琴管的雕塑作品,这座形如茂密林木的纪念碑是公园最大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芬兰著名音乐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其音乐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西贝柳丝创作并完成了多部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西贝柳斯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因而获得了芬兰和世界的公认,被认为是19世纪民族派浪漫主义音乐最后的代表人物,为芬兰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西贝柳斯去世后,芬兰人在赫尔辛基市为他树立了一座由600多根不锈钢管组成的纪念碑,看上去就像一片枝繁叶茂的林木,滋养了芬兰音乐的蓝天,为人类留下众多不朽的音乐篇章。芬兰的女雕塑家艾拉·希拉图南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纪念碑的建造,每个钢管的处理又都表现了芬兰金属处理的不同特殊工艺。</p> <p class="ql-block">傍晚来到芬兰图尔库码头,图尔库是芬兰的第二大海港城市,位于波的尼亚湾畔,1812年以前这里一直是芬兰首都。</p> <p class="ql-block">晚8点一刻乘坐诗丽雅公主号邮轮 (Baltic Princess) 穿越波罗的海于第二天06:10到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继续旅行。</p> <p class="ql-block">波罗的海的风光柔美,海上岛屿众多,像一颗颗明珠撒落在海面上。倚靠在邮轮甲板的围栏边,凭微风拂面,赏斜阳夕照,看海浪翻滚,听波涛咏歌,观鸥鸟翔舞,醺惬意人生。品味朱自清先生的金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妙哉,妙哉呀。</p><p class="ql-block">明日将开启瑞典之旅,期待能呈现更多精彩瞬间。</p><p class="ql-block">本次北欧5国游行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9月5-12日的冰岛自驾游,因此该部分优先编整完毕。有关该部分的游记已经分上中下三部分先后完成,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关注本人主页,欢迎垂阅斧正。</p><p class="ql-block">2025.10.22</p><p class="ql-block">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