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慧姐</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8898175</p> <p class="ql-block">我曾两次到访兴安灵渠,都是在秋天,第一次是2018年的国庆节,第二次是2021年12月。灵渠位于桂林市北部的兴安县境内,古称秦凿渠、兴安运河。灵渠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是与"都江堰"齐名的秦代水利工程,秦始皇用这几十公里的水路,开始了将南越并入中国的征途。如今漫步在灵渠河边,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人的雄心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灵渠全长37.4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而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的南北两岸,因此兴安县城修了条仿古的街道叫做水街。大小天平、铧嘴及水街是灵渠的主要看点。大小天平呈“人”字形,是灵渠的精华工程,无论上游水流是大是小,经过分流后的水位总是稳定均衡。而铧嘴是建在大小天平的前端,形拟犁铧的建筑,它保护着大小天平坝的安全和分导南北渠的流水。</p> <p class="ql-block">铧嘴,位于分水平的上游,由于前锐后钝,形如犁铧,故称“铧嘴”。是与大、小天平衔接的具有分水作用的砌石坝。从大、小天平的衔接处向上游砌筑,锐角所指的方向与海洋河主流方向相对,把海洋河水劈分为二,一由南渠而合于漓,一由北渠而归于湘。铧嘴原来的长度在现存铧嘴30丈外的上游,清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1888年)修渠时,由于铧嘴被淤积的砂石所淹,才把它移建于现今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大天平、小天平,接铧嘴下游是拦截海洋河的拦河坝,大天平即拦河坝的右部,小天平为拦河坝的左部,大天平与小天平衔接成人字形(夹角108度),因二者原属湘江故道,稍有崩坏,则无滴水入渠。小天平左端设有南陡,即引水入南渠的进水口;大天平右端设有北陡,即引水入北渠的进水口。</p> <p class="ql-block">南陡,陡门,或称斗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壅高水位,蓄水通航,具有船闸作用的建筑物。船过陡门时,一般都要塞陡,才能顺利通航。根据记载,每陡都设有陡夫(或陡军)一到二人,来掌管陡门的开闭。由渠长一名,渠目一名管理。在南渠的渠口,解放后修葺加固,渠中增建一桥墩,上架水泥板,安上闸板。南渠自南陡口起,过严关,流至溶江镇老街的灵河口入漓江,全长约33.15公里。</p> <p class="ql-block">北陡,在湘漓乡分水村西南,原陡门全毁,1968年附近生产队在渠口筑坝拦渠造田,渠道遭破坏。1975年兴安文化馆在原渠口以下数十米重建北陡。</p> <p class="ql-block">灵渠将湘江水三七分流,连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利用铧嘴和大小天平,将湘江水三七分流,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南宋范成大感叹:“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灵渠的开凿,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促进了中原与岭南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灵渠的开凿,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关键通道,丝绸、瓷器等货物也由灵渠南下,远销海外。</p> <p class="ql-block">水街是有些秦风和江南水乡混搭的建筑,栗家古桥、三将军墓、雕塑长廊、马嘶桥、湖广会馆和民俗风情街错落分布于水街两侧。你也可以看见休闲的人们,在洗河边洗菜、洗衣服、聊天,很宁静的生活。这里也是灵渠的后门。</p> <p class="ql-block">运河之美,因水而生;灵渠文化,依水绵延。清代诗人袁枚有诗云:“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将灵渠沿岸自然禀赋和人文底蕴串点成轴、连轴成片,让古老文明之光与人间烟火交相辉映,助力乡村振兴。至今,兴安县已连续多年进入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榜单,荣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p> <p class="ql-block">1963年3月28日,郭沫若、翦伯赞等一行人来到兴安游览灵渠,郭沫若赋诗《满江红·灵渠》,将灵渠与长城相提并论,称赞灵渠“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由此流传至今。1988年,灵渠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灵渠被评为国家级4A旅游风景区;2018年8月,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兴安县灵渠南陡“天下第一陡”时隔千年再度开闸起航。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灵渠参观。今天的灵渠早已远远超出了其原本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一个融汇自然风光、水利功能以及历史、人文等丰富元素的新文化符号将以全新的姿态步入人们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灵渠畔,我欣赏到了宁静而神秘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这是充满历史和自然之美的体验。渠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古老的建筑和石碑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这里的宁静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世界。我虽然到游灵渠两次,但仍然没有看够,有机会我还会来。兴安灵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要让它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芒,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p> 感谢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