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之旅11】逛雄伟的明城墙和皇家园林兴庆宫

土豆哥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097395</p><p class="ql-block">文图作者:土豆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明城墙顶面,见一位身着红裙的女子正轻倚石栏,手持折扇在拍大唐仿古像,这情景好似从画中走出的仕女。她不语,按照摄影师指导,漫步摆出优雅姿势,风拂过她的衣袂,也拂过我心头,我感觉整座古建筑都活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城墙上道路缓步前行,像走进一部古代城市战争防御摊开的史书。城墙巍然耸立,飞檐如翼,挑向灰蒙的天空。它不喧哗,却自有千钧之力,压住了一城的喧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史载,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74-1378年),在隋唐皇城基础上扩建而成,总周长13.74公里,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p> <p class="ql-block">其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1400余年的演变中,融合了军事防御、建筑艺术与城市文脉,并通过现代科技保护成为西安的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块石碑静静立在墙边,字迹斑驳,讲述着西安城墙的前世今生。从隋唐根基到明清定型,每一块砖都曾被汗水浸透。我指尖轻触碑面,碑文像老者饱经沧桑的脸庞,写满岁月的顽强坚韧。</p> <p class="ql-block">王导讲述,西安明城墙的历史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历经多次演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隋唐起源‌:城墙基础源于隋开皇二年(582年)修建的大兴城皇城,含光门等遗迹存有隋唐夯土及水道,距今1400余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代扩建‌: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1378年),朱元璋下令在唐皇城和元奉元城基础上扩建,形成砖石结构城垣,奠定现存格局。‌‌</p> <p class="ql-block">清代至近代修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大规模包砖加固;民国时期新增城门;1983年起启动全民保护工程,修复箭楼、闸楼并建成环城公园,恢复历史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站在城头,看红旗、灯笼在风中摇晃,脚下是川流不息的车流,远处是玻璃幕墙反射的冷光。历史没有退场,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在每一块砖与每一盏灯之间。</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老的拱门横跨眼前,门洞深邃,像是通往另一个时空的入口。红灯笼悬在头顶,随风轻晃,洒下暖光。游人穿行其间,脚步声回荡在石壁上,仿佛千军万马冲出城洞门与敌人厮杀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古楼前的石阶上,游客或坐或立,有人仰头细数檐角的雕花,有人低头拍照。而我更愿静静望着那层层叠叠的飞檐,它们像一只只欲飞的鸟,驮着旧日荣光,在阴云下依旧昂首。</p> <p class="ql-block">我倚墙远眺防御体系‌: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及5984个垛口,四座主城门——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取“长安永安”之意),形成五道防线。‌‌</p><p class="ql-block">‌排水系统‌:城墙顶面内倾5°的海墁和清代增设的流水槽,确保雨水高效排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墙上,红灯笼一串串挂起,随风轻摇,像是给这座沉默的巨龙披上了节日的彩衣。一边是斑驳的砖石,一边是林立的高楼——过去与现在,从未如此亲近。</p> <p class="ql-block">老砖墙向远方延伸,像一条沉睡的龙脊,蜿蜒在城市中央。身后是摩天大楼,头顶是灰蒙天空,可这墙依旧挺立,纹丝不动。它不争不抢,却用沧桑告诉我:有些东西,时间带不走。</p> <p class="ql-block">一块说明牌图解“垛口”的构造与用途。原来那些看似装饰的小缺口,曾是守城将士的生死屏障。我望向城墙外,想象箭矢如雨、鼓角争鸣的岁月,心中竟生出一丝敬意。</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顶上的石板路铺展向前,两旁红灯高挂,像是为归人点亮的长廊。游客们举起手机,想把这一刻保存。而我只想慢慢走慢慢看,让脚底感受这些城砖的厚度。</p> <p class="ql-block">城墙之上,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顶面上,每隔百余米就有一座城楼矗立,飞檐如故,行人如织,据说是观察万研究军事的指挥所和休息处。</p> <p class="ql-block">古墙与现代楼宇对望,就像两位老友,一个穿着长衫,一个西装笔挺。它们不说话,却在光影交错中完成了对话。阴天让一切更显厚重,就连秋风都带着历史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我仔细看着城墙砖石,古代没有水泥粘合,经历上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它们依然整齐排列,表面已被岁月磨出圆润的边角,古人的智慧令人吃惊。城墙外绿树成荫,像守护者。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安静的对话——人与城,今与昔,古城文物不变,人一直在变。</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粉色外套的女子站在城墙上,双手交叉,面带微笑。她不看镜头,只望远方。</p><p class="ql-block">绿树、高楼、灰天,都在她身后铺展成一幅画。那一刻,她成了风景的一部分,而风景也因她生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楼廊下,一位女子手持书卷,似读似思。她不言不语,却与这古建融为一体。彩绘的檐角在她头顶轻扬,像在为她低吟一首唐诗。我悄悄走过,不忍惊扰这份静谧。</p> <p class="ql-block">汉服的裙裾掠过石板,彩绘的梁枋在头顶流转。有人在这里寻找风雅,有人只是路过。可只要脚步落在这一寸土地,便已沾上几分古意。</p> <p class="ql-block">“旭日东升”四字悬于牌匾之上,墨迹遒劲。它不只是一句吉祥话,更像是对这座城的期许——纵然历经风雨,仍要迎光而立。</p> <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四个金字在黑匾上熠熠生辉。绿瓦蓝檐之下,这四个字像一道符咒,镇住了时光。我驻足良久,恍然中真有一股祥瑞之气,从檐角缓缓流下。</p> <p class="ql-block">城墙顶上的楼房廊道雄伟壮观,雕梁画栋,粗大房柱朱颜斑驳,游人观看这些宏大军事防御建筑,无不感慨古人智慧。</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城楼上,远处高楼林立,古与今竟然相互辉映,像一条护城河延续连接至今。</p> <p class="ql-block">红裙女子立于城楼前拍照打卡,身后灯笼成串映衬,她将自己最美的大唐风韵定格。</p> <p class="ql-block">这红裙女子正在拍照,她站在雕花木门前,微笑如风拂面,我巧遇,赶紧抓拍,想必她就是大唐贵妃了。</p> <p class="ql-block">古城拱门下,一位摄影师举起相机,对准砖石间的光影。他拍的不只是景,更是唐朝宫女的再现。我站在一旁,愿意为她留下一帧梦回大唐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想不到,僧人也想看古城,几位僧人行走交谈,为不引起他们注意,拍了他们观赏的背影,面对古建筑,他们感慨很多。现代楼宇在他们身后耸立,他们的身影,我感觉来自另一个时空。</p> <p class="ql-block">明朝古城墙顶上的大道。</p> <p class="ql-block">古代造型各异的拴马桩展示。</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后,在城墙前合影,镜头定格了我们从云岭高原跋山涉水而耒,曾拜访过这座伟大的文明古城。</p> <p class="ql-block">走进西安皇家园林兴庆宫。</p> <p class="ql-block">游累了,导游带我们来到“兴庆宫”午间休息。</p><p class="ql-block">据了解,兴庆宫是唐代长安城三大皇宫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55号,现为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园内保留勤政务本楼遗址,相传此处为唐玄宗督促朝政之地。每年上元节、千秋节(八月十五),玄宗在此宴乐群臣,形成“君民同乐”的盛唐风貌。 ‌</p> <p class="ql-block">兴庆宫原为唐玄宗李隆基的藩邸,先天元年(712年)改为兴庆坊,开元二年(714年)扩建为宫,开元十六年(728年)成为唐玄宗主要听政场所,与大明宫、太极宫并称“三大内”。安史之乱后(756年),其政治功能逐渐衰退,成为太后闲居之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庭院深处,石灯笼静立,绿树环绕。石板路湿漉漉的,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这里没有喧嚣,游人少可以安静休息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一棵柏树挺立,枝叶如盖。树旁石灯古朴,像一位守夜人。它不发光,却让人觉得安心。</p> <p class="ql-block">我转了一圈,环境优美安静,找了一处柳树湖畔亭子,我躺靠在石柱午休,时间仿佛走得很慢,没有听到皇宫的歌舞升平,只有沉睡的梦乡。</p> <p class="ql-block">这座雄伟的“龙堂”,两层楼阁飞檐翘角,青瓦赤柱,造型威严,尽显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一盏盏石柱灯沿湖环绕,到处显示皇家园林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宫城占地2016亩,分为宫殿区和园林区,主要建筑包括兴庆殿、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等。核心景观为“龙池”,周围分布沉香亭、五龙坛等园林建筑。 ‌</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冽,喷泉轻舞。垂柳拂面,远处古建与高楼共存。这一刻,自然、历史与现代,达成了微妙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皇家建筑。</p> <p class="ql-block">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公园,占地48.6公顷,后扩展至52.5公顷。2020年为迎接全运会实施改造,形成“一湖一环六区”格局,复建沉香亭、花萼相辉楼等仿唐建筑。现为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兼具历史文化展示与休闲功能。 ‌</p> <p class="ql-block">2025.10.16日游西安皇家园林兴庆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10.22日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