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园里的教育诗》

春风化雨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片被遗忘的角落,在两座空寂的别墅前。这里没有主人,便成了众人心照不宣的垃圾场。破旧的编织袋鼓胀着腐朽的秘密,碎瓷片与塑料残骸在日光下泛着呆滞的白眼,一阵风过,几只蝇虫便从不知名的腐烂物上轰然腾起,织成一团躁动而污浊的云。空气里,总隐约浮着一股由焚烧后的灰烬与霉变物质混合成的、甜腻而令人窒息的味儿。这,便是我那几棵丝瓜与方瓜的国了。</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清明前后,将它们安置于此的。母亲笑我是“瞎忙”,说这被火燎惯了的地方,哪能养得活娇嫩的性命呢?可我偏不信。那几粒种子,在我眼中便是被贬谪的王子,沉埋在瓦砾与灰烬之下,只待一场甘霖,便要向这废园宣告它们的王权。它们果真没有辜负我,用纤弱却坚决的绿意,刺破了黑暗的囚笼。我每每提了水来,看清水渗入那焦黑的土,便仿佛听见它们酣畅的欢歌。</p><p class="ql-block"> 然而,麦收时节的清理,如同一场猝不及防的刑罚。烈火席卷而过,留给我的,是几茎彻底委顿的焦黑。叶片蜷缩成绝望的拳头,苗秆像是被抽去了所有筋骨,软塌塌地贴在地上,了无生机。母亲的话,此刻像谶语一般回响。我却不忍放弃,依旧提了水来,那水流下去,竟嘶嘶作响,如同浇在烧红的铁板上。我搬来砖石,为它们残存的根,筑起一座小小的、最后的堡垒。</p><p class="ql-block"> 奇迹,竟真的眷顾了固执的善念。十来天后,那焦黑的死境中,竟又努出几点猩红,旋即化作一片倔强的绿!那新叶,肥厚而油亮,带着一种近乎野蛮的力量,仿佛是从地狱的熔炉里淬炼出的翡翠。我欣喜若狂,为它们奉上收集的鸡屎肥,仿佛为凯旋的将军献上犒赏。</p><p class="ql-block"> 可夏天的考验,更为严酷。今年夏日,天像一口烧红的巨钟,倒扣着人间。雨水成了最吝啬的过客,土地龟裂成一片片绝望的图腾。我的瓜苗,又一次濒临绝境。叶子被晒得耷拉下来,像是被抽了鞭子的俘虏,边缘焦卷,泛着濒死的枯黄。母亲又说:“是公瓜吧,到现在还不开花,别费心了。”我望着那在热浪中微微颤抖的、执拗的绿色,心里却坚信,它是在积蓄,是在忍耐,它那深埋的根,定在黑暗中与焦渴进行着一场不为人知的、壮烈的搏斗。</p><p class="ql-block"> 转机在中秋前后悄然而至。先是几朵嫩黄的花,像怯生生的号角,吹破了废园的沉寂。而后,花落了,便有了瓜。那瓜,胖乎乎的,带着一层稚嫩的绒毛,在杂草丛中,安然地躺着,像酣睡的婴孩。接在路边的,果然被“顺”走了,我心里却只有淡淡的欣慰——我的劳动,终究被生命本身回报了。</p><p class="ql-block"> 我摘下那藏在深处的瓜,与家人分享。那瓜条入口,清甜脆爽,竟有一种寻常菜蔬难及的芬芳。这甜,是历经火焚、焦渴、贫瘠而后凝结出的生命的蜜。</p><p class="ql-block"> 凝视这废园中的生命奇迹,我恍然悟得,这不正是一场无声的教育么?那粒种子,何尝不是一个懵懂的孩子?他所处的世界,信息如这垃圾场般芜杂,东西方的思潮如冷热交替,各种诱惑与挫折,一如那无情的火与酷烈的日。我们做教师的,岂能因一时的“不开花”便断定他是“公瓜”而放弃?教育,是春风化雨的浸润,是砖石护根般的守护,是焦渴时的一瓢清水。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相信每粒种子都有它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终将绽放。</p><p class="ql-block"> 这使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话:“生活即教育。”这片废园,便是最生动的课堂。我们要教的,正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如这瓜苗一般,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有那份向阳而生的倔强,辨得清方向,扛得住风雨,最终,成为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中国人,成为这国家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纵然前路仍有艰辛,经济寒潮未退,就业的土壤依旧板结,但我深信,只要这民族的血脉里,流淌着这般不屈不挠的生命的韧性,只要教育的园丁们,都懂得守护那深埋的根,我们便一定能等来那满园瓜熟蒂落的秋天,实现那个我们共同期盼的、红色的、甘美的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