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美术馆书画展,20251006

征文 (34388357)

<p class="ql-block">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贵州美术馆成了城里最热闹的地方。一场“两岸一家亲·黔台书画展”拉开了节日的序幕,还有中国工笔画巡展、贵州百年版画藏品展、画院写生展接连登场,像是给这座城市的节日餐桌添了一道道文化大菜</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花溪公园游览回程途中顺道走进美术馆的。那天,阳光正好,建筑前的广场上人来人往,有老人、小孩,更多的是中年人和少男少女们,看得出,他们对书画艺充滿了好奇与喜爱,连空气里都飘着墨香和节日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  美术馆本身就像一件艺术品,庄重又不失灵动。柱廊挺拔,石砖铺地,绿树掩映间透出几分静谧。抬头看,蓝天白云衬着“贵州美术馆”几个大字,仿佛在说:这里不只是看画的地方,更是心能安顿下来的地方。展板立在门前,上面是展览的介绍,字迹清秀,像极了那些即将在展厅里与我们对话的笔墨</p> <p class="ql-block">  一位女士站在展厅入口处,欣赏着手机拍下的一幅幅画面。像是要把这一刻连同画里的世界一起带走</p> <p class="ql-block">  走进书法展区,第一眼就被一个大字镇住了。浓墨写就,笔力千钧,像一座山压在纸上,又像一声呐喊从纸面升起。白底黑字,右上角和左下角各一枚红印,像心跳的落点,沉稳而有力。我站那儿看了好久,竟觉得那字在动,一笔一划都在呼吸。此乃“云集”是也。</p> <p class="ql-block">  旁边一幅篆书写着:“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字是粗犷的,可话却温润如水。我忽然明白,这些字不是写给眼睛看的,是写给心听的。墨色浓淡之间,藏着几十年的修行,也藏着一种活法——世事喧嚣,唯有善念不空</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幅行书格外洒脱,墨迹浓淡相宜,笔画如风拂柳,左下角的小字落款和红印,像是作者临走前轻轻合上的门</p> <p class="ql-block">  一幅竖排作品左右对称,右边字大,左边字小,像是一问一答。右侧的字飘逸如云,左侧的字则如细雨轻落。右下角一枚红印,像是为这场对话画上句点。整幅作品安静而和谐,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幅行书题着“黔山韻事宝岛深情”,墨色清新,字里行间透着诗意。我站在那儿,忽然觉得这不只是书法,更是一封写给远方的信。黔山与宝岛,相隔千里,却在这一笔一划中,悄然相逢</p> <p class="ql-block">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幅字写在米色纸上,右侧大字飘逸,左侧小字娟秀,红竖条装饰如帘轻垂。光从侧面照进来,字影微动,仿佛真有浣女归来,渔舟轻荡。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水声,闻到了荷香</p> <p class="ql-block">  转角处一幅工笔画吸引了我。画中女子身着古装,手持折扇,站在芭蕉叶与假山之间,眉眼含笑,姿态优雅。色彩细腻得像是从绸缎上绣出来的。她不动,却仿佛下一秒就要转身,轻摇折扇,说一句:“这秋色,正好。”</p> <p class="ql-block">  一幅山水画让我驻足良久。雪山巍峨,云雾缭绕,山脚下是红黄绿交织的树林,几座茅草屋藏在林间,安静得像睡着了。一垛金黄的稻草堆在屋旁,像是秋天送来的礼物。整幅画有壮丽,也有温情,像极了我们心中那个理想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经典百年版画藏品,解放军,“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正是时代的鲜明印迹</p> <p class="ql-block">  另一幅山水画里,群山叠嶂,云雾如纱,山脚几座红顶小屋若隐若现。右上角题着字,盖着印,像是画家在画外轻叹一声:“此景只应天上有。”我站那儿,竟有些恍惚,分不清自己是在看画,还是已走进画中</p>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气息在另一幅画里扑面而来。紫花满树,枝干交错,远处山峦藏在薄雾中,天空是粉与蓝的渐变,温柔得让人心软。河水平静,岸边草木葱茏,仿佛下一秒就有孩童跑出来,踏青、放风筝</p> <p class="ql-block">  一幅色彩浓烈的山水,山峰层层叠叠,云雾缭绕,前景几棵松树挺立,远处一座桥横跨山谷。右上角题字“千桥飞架乌江天险变通途”,与当年红军长征突破乌江天险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像是画家在说:“看,这就是我心中的江山。”那画里有力量,也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  一幅深色山峦画让我心头一震。山体纹理细腻,瀑布飞泻,水珠仿佛要溅出画外。整幅画色调温暖,线条流畅,像在讲述岁月的故事。瀑布不止是水,更像是时间的奔流,而山,始终静默地守在那里。山巅,有铁牛奔驰,好一处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  一位青年女子,带着行李箱,似出行还是归来,不得而知,但凭着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在这里驻足,并用手机认真拍下喜欢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一幅黑白版画描绘了一艘小船上演奏的场景。人们穿着传统服饰,手持二胡、琵琶,神情专注。背景的竖条纹像时光的刻度,将这一刻凝固。音乐虽无声,可我仿佛听见了琴声悠悠,从画里流出来,绕梁不绝</p> <p class="ql-block">  两位女子手持乐器,身着民族服饰,头饰精致,色彩鲜艳。她们站在简洁的背景前,像是从古老的歌谣里走出来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带着文化的重量。我忽然明白,艺术不只是看的,更是听的、感受的</p> <p class="ql-block">  美术馆的蓝色墙壁映着柔和的光,一位女子穿着白上衣、蓝牛仔裤,正专注地看着一幅幅画。她脚踩白鞋,站姿自然,像是与画中世界达成了某种默契。墙上作品风格各异,有的热烈,有的沉静,而她,像一位在艺术森林中漫步的旅人,不急不缓,一路拾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摄制: 征 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音乐:《空灵山泉》轻音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51004拍摄 06制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