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八的路上仍从容——记30中学1012小分队自驾游

映新

<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群人,生就一副硬骨头。吃苦耐劳是他们的天性,好学上进是他们的品质。无论顺境或逆境,于他们而言,都会从容应对。进工厂,他们是生产线上的主力军;到农村,他们是把青春献给广袤大地的新型农民。他们就是老三届——一群不服输的人:我们今天要说的1012小分队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是:于连生、潘善洲、于守强、卢广军、石嘉广、姚绍玉、于泽彬、刘均波、邹仕伦……</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季7人群的一次小聚刘均波、于泽彬、姚绍玉等人兴起时有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冲动:古稀之年我们能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得到全员通过。深秋时节,也是他们这些人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值得纪念的时日。他们选择向辽东南挺进。</p><p class="ql-block"> 首发阵容三台车,主驾驶:姚绍玉、刘均波、于泽彬;副驾驶:邢贵林、武君、邹仕伦、姚绍和。载着于连生、卢广军、石嘉广、唐百生、武君夫妇,10月12日上午八点小分队从后盐出发,踏上了沈海G15高速公路,直奔本溪,奔驰在丝滑的公路上。这群年逾古稀即将奔八的银发骑士,在用他们的实力证实着自己的能力,用飞转的车轮丈量着他们生命的宽度……</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当行驶到金州时,领队姚绍玉停车将于泽彬事先打印好的免责责任书交到每一位自驾游参与者手中。大家熟读并签字。目的在于:珍惜生命,确保安全!</p> <p class="ql-block">  头车姚绍玉,深受信任的当家人。</p> <p class="ql-block">  主驾驶刘均波、姚绍玉、副驾驶邢贵林出发前仔细研究行驶路线及可能遇到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为了赶路程,他们在大连至本溪的高速公路上只进了两个休息站。休息时,每人草草吃了点方便面,就继续前行。四百多公里的路程硬是用4个多小时就抵达本溪,参观了本溪国家地质博物馆及多彩的本溪水洞。</p> <p class="ql-block">  一行人参观 本溪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游览本溪水洞。乘船徜徉在九曲银河洞,被五彩斑斓的钟乳石美景迷住双眼。大家兴致盎然,感叹这大自然鬼斧神功般的造化!</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已是晚上近八点,这群哥兄弟们汇聚一堂庆贺他们的首战告捷。这群银发者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63岁。平均年龄为72·54岁。晚宴上姚绍玉先生激动的说:1012小分队初战告捷!大家随即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用掌声为自己助威,用掌声挑战明天;也用掌声洗去了他们一天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  翌日,小分队驱车前行,来到了位于辽东群山之中的东营坊乡南营坊村的老边沟。这里沟壑纵横,群峦林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大家由衷感到兴奋,尽情地领略这老边沟的绚烂。随队摄影师、大连知名摄影家邹仕伦先生用相机为队友们记录下了这美好瞬间。镜头下老者们高兴的样子像是回到了童年,争相展示着自己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  这位是年长者于连生先生。</p> <p class="ql-block">  这4位是姚绍玉、卢广军、石嘉广、刘均波先生。</p> <p class="ql-block">  这3位是石嘉广、于泽彬、刘均波先生</p> <p class="ql-block"> 姚绍玉和于连生拍张哥俩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位是邢贵林先生,队里的少壮派。</p> <p class="ql-block">  嘉广老先生也驻足红叶🍁前留影呢。</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队里最年轻的小夫妇,武君先生和他的妻子,也是过了花甲之年奔7的人啦。㊗️他们恩爱如初,白头偕老。</p> <p class="ql-block">  刘均波先生手持红叶🍁似乎在说:看我这红润的面庞,可以与红叶媲美吧!</p> <p class="ql-block">  卢广军先生也不示弱,接过均波手中的红叶:我也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  77、76、75的哥们儿来一片儿。</p> <p class="ql-block">  这小伙儿也是帅呆啦!</p> <p class="ql-block">  景美人更美!瞧摄影师这镜头抓拍得:绝了!</p> <p class="ql-block">  难得有这么美妙的道具,既然大自然赐予了,我们就好好珍惜,来一片儿!</p> <p class="ql-block">  均波先生要自拍呢</p> <p class="ql-block">  不负苍天,不负大地,不负秋色。既然来了就多留点纪念。广军先生面带微笑再拍一片儿……</p> <p class="ql-block">   10月14日小分队转场,马不停蹄来到了宽甸的名景区天桥沟。于连生先生驻足留影。</p> <p class="ql-block">  卢广军先生留影。</p> <p class="ql-block">  于泽彬先生留影。</p> <p class="ql-block">  姚绍和先生留影。</p> <p class="ql-block">  亲哥仨留影:姚绍和、姚绍玉、唐百生先生。</p> <p class="ql-block">  晓月峰是天桥沟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点之一,海拔1044米,因三块巨石堆砌形似新月得名。登顶后视野开阔,可以俯瞰群山。登峰栈道险峻,巨石林立,对银发者无疑是胆量与体力的双重考验。我们小分队的哥们儿都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奔向晓月峰。先在晓月峰的碑石边拍个片儿吧。</p> <p class="ql-block">  这位是唐百生先生。</p> <p class="ql-block">看呐,他们正在努力的攀爬着……</p> <p class="ql-block">  刘均波先生这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派啊!</p> <p class="ql-block">  还是少壮派邢贵林先生"牛"!🐮</p> <p class="ql-block">  不忘俯瞰群山,不忘拍摄远景。刘均波先生胸怀祖国大好河山,站在晓月峰,确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于泽彬先生很激动,终于又登上一个台阶!人生不就是如此啊,路在脚下,容我们一步一个台阶攀登。</p> <p class="ql-block">  卢广军先生在为自己加油呢,真可谓:人生路上任驰骋,舍我其谁!此峰我来过,不枉此行。</p> <p class="ql-block">  老哥儿们相互鼓励,相互扶持,1044米的高度踩在他们的脚下,那份自豪与喜悦写在了脸上。</p> <p class="ql-block"> 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分享着他们的喜悦,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想喊出那声:祝贺你们爬上了晓月峰!在这里,让我们把思绪稍微放在那个随队拍摄的摄影家邹仕伦先生身上一小会儿:75岁的老青年,在这样险峻的环境中潜心为大家拍照,又要抓拍镜头不放过每一个精彩瞬间,又要小心翼翼攀爬别摔伤自己。别说是年逾古稀,就是年轻的摄影家也是有难度的啊。在此,真应该对邹先生说一声:谢谢您我们的摄影家!</p> <p class="ql-block">  均波先生这是在指点江山吧</p> <p class="ql-block">  别了, 美丽的天桥沟;别了,东北的小瑞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岫岩陨石坑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又称“圈里”),形成于约5万年前,由一颗直径约60-100米的陨石撞击地表而成,是中国唯一被国际科学界认可的地外天体撞击构造。 ‌</p><p class="ql-block"> 小分队于10月15号一大早怀着好奇,怀着探索来到了苏子沟的陨石坑。大家看简介,听解说,亲眼所见那个壮观的绿色的自然天成的聚宝盆样的地理地貌……</p> <p class="ql-block"> 当天小分队下塌于岫岩知青驿站——凯隆宾馆。在驿站门口合影留念。前拍左起:邢贵林、石嘉广、刘均波、姚绍玉、姚绍和、于守强、;后排左起:于泽彬、卢广军、武君夫妇、唐百生、于连生、邹仕伦。</p> <p class="ql-block">  刘均波先生饶有兴趣的站在欢迎牌前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晚上,姚绍玉先生的好友、相称多年大侄子的于龙先生设宴款待了小分队的成员们。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于守强和潘善洲二位。于守强先生也是岫岩下乡知青,有着深厚的知青情结。小分队出发的时候他身在安波,不能与小分队一起出发,后自驾车追到岫岩与小分队汇合于县城的知青驿站;潘善洲先生因为肩负重任,受姚绍玉委托需要把买的海产品礼品🎁按指定时间送达岫岩,就迟行3天,与夫人孟大姐一起驱车来到岫岩在知青驿站与小分队会师。大家一起举杯庆贺会师,至此小分队成员聚齐,共同接受于龙先生的接风仪式。</p> <p class="ql-block">  小分队成员和于龙先生、张宜尼先生合影。前排右一为于龙先生、右三为张宜尼先生。</p> <p class="ql-block">  这次小分队还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要实现,那就是:2023年9月下旬30中学的部分同学们曾到岫岩汤池公社石灰窑中学进行了捐资助教活动。当时的捐资活动,除了下乡在岫岩的老知青,还有没有下乡进了工厂的几位同学:于连生、卢广军、于泽彬三位同学慷慨出资助学。时隔两年,他们都想看看学校和孩子们怎么样了,还有些什么困难……今有幸来到岫岩,是该到学校去看看老师和同学们了。</p><p class="ql-block"> 16号上午与校领导沟通后,大家就来到了距县城30公里的石灰窑中学。恰逢学校开秋季运动会,大家观看了孩子们的体育项目,赛跑,障碍接力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期间受到了校领导们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  小分队把为孩子们买的20个篮球🏀捐赠给学校,兴奋的孩子们高兴的和爷爷们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运动会结束后,校领导安排了座谈会,大家畅谈对教育的理解及思考。会上于泽彬先生代表小分队做了间短发言,旨在期待学校将孩子们培养成有知识有理想的社会人才。校领导也对小分队的来访表达了由衷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  小分队与石灰窑中学的校领导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23年捐赠的两块牌匾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对老师:把最纯粹的教育献给可爱的孩子们;对孩子们:修身立德,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p> <p class="ql-block">  座谈会结束后校领导们深情地欢送这些远道而来的长者、客人。他们目送我们小分队离驶的车队徐徐而去……</p> <p class="ql-block">  离开石灰窑中学,小分队就被石灰窑沟里北村的村民,酒庄老板张启和盛情的接到家里。他准备了一桌饭菜招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p> <p class="ql-block">  这二位是酒庄老板的儿子张宜尼和潘善洲先生的外甥姜立鹏。</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顿丰盛的家宴!地点在石灰窑沟里北村。说来话长,当年小分队潘善洲先生的夫人孟大姐就下乡在这里,和现在的酒庄老板张启和一家相处甚多,身为知青的她很同情张家孩子们的处境。直到孟大姐回城后,孟大姐仍念念不忘张家。多年来像亲戚一样来往着。这次小分队辗转来岫,孟姐不顾身体的不适执意要和大家一起来看望张家父子。这不,自己在家里做好了包饺子用的三鲜馅儿,由外甥姜立鹏驾车和潘善洲一起来到了石灰窑沟里北村,为中午的宴席增添了一道海味主食。16日中午,酒庄老板启和兄弟杀了一只9斤8两的大公鸡🐓款待小分队的成员们。全部菜肴都是自产自制,好不美味,好不绿色,好不健康的食材,着实让大家享受到了家的味道。喝着启和兄弟自酿的酒,吃着健康美味的绿色食品,大家真的是美醉啦……</p> <p class="ql-block">  小宜尼和姚绍玉先生合影留念。并且宜尼当晚在岫岩县城设宴款待了小分队一行,让大家真的是感动万分啊!</p> <p class="ql-block">  17号上午,小分队准备返程,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他们还不忘参观了玉都岫岩的玉器博物展……</p> <p class="ql-block"> 如此哥们儿,如此情谊,在短短的6天5夜相处中建立起来了。多么令人难忘的旅途,多么令人难忘的回忆。别了兄弟,别了岫岩,我们期待着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1012小分队的辽东南之行以完美顺畅收官。行车记录仪显示:全程1500公里。祝福这些勇敢的银发骑士们圆梦成真!期待着这些不服输有勇有谋的老者再创佳绩!</p><p class="ql-block"> 此美篇由姚绍玉先生口述,邹仕伦先生拍摄录制,任虹女士剪辑协助,映新编辑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