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赵大地的怀抱中,正定古城静卧千年。这座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常山、真定,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沧桑与辉煌。<div> 我选择走进正定古城、隆兴寺和荣国府,在这三部曲中,感受这座古城从古朴到现代的完整乐章。<br></div> <font color="#ff8a00">庄严的古城门</font><div> 正定古城显得苍老而庄严。巍峨耸立的城墙,宛如一位坚毅的守护者,默默见证着朝代的更迭、人间的悲欢。虽然墙体上留着不断维修的痕迹,已非完全原貌,但岁月留下的印记依然清晰可辨。 </div><div> 沿着城墙漫步,我轻抚那粗糙却充满质感的墙面,思绪不禁飘向古代。恍惚间,金戈铁马在城下奔腾,英勇的将士为守护这片土地奋勇厮杀;转瞬间,又见百姓在城墙上往来穿梭,忙于生活的身影构成一幅生动鲜活的市井画卷。城墙之内,古街古巷纵横交错,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润泽,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历史的琴弦上,奏响悠悠古韵。</div> <font color="#ff8a00">古塔古城遥相应</font><div> 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妙。店铺的招牌幌子随风摇曳,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那些售卖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和传承数代传统美食的店铺,让人在欣赏古城风貌的同时,还能尽情领略独特的民俗文化。 </div><div> 在正定的众多旅游景点中,隆兴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这座坐落于县城东门里街的千年古刹,历史可追溯至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古城古朴沧桑的象征。<br></div> <font color="#ff8a00">隆兴寺(网络图片)</font>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隆兴寺䶮止湖</span></p><p class="ql-block"> 隆兴寺的十余座大小殿宇和后花园布局严谨、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大悲阁、大佛殿、毗卢殿、天王殿、戒坛等主要建筑各具特色。寺内的唐代石刻线条流畅自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宋代木雕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独运;清代的壁画虽历经岁月洗礼,色彩依旧可辨,画面生动逼真。</p><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千年古刹中,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深沉。每一缕香火,每一句诵经,都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的祈愿与寄托。</p> <font color="#ff8a00"> 隆兴寺后花园</font><div> 从隆兴寺的千年古朴走出,我来到了“荣国府”这个1986年版《红楼梦》的内景拍摄地。这座以明末清初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下的产物。 </div><div> 荣国府景区占地30多亩,有房200多间、游廊100多间,附属建筑包括宁荣街、曹雪芹纪念馆等。置身其中,仿佛踏入了红楼胜境。对于我这样只粗粗读过《红楼梦》的“半红盲”而言,这次游览让书中描述的“荣宁”二府和“大观园”有了立体感,颇为受益。<br></div> <font color="#ff8a00"> 精美亭廊</font><div> 据了解,荣国府能落户正定,源于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红楼梦》时寻找地方政府共建外景基地的机遇。正定政府抓住这一机会,专门成立筹建机构,于1986年建成投入使用。《红楼梦》剧组在此拍摄了近两个月,2000多个镜头,“元妃省亲”“秦可卿出殡”等场景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div><div> 然而,荣国府门前的“宁荣街”却显得有些冷清。街道两侧全是仿古建筑铺面,虽是新建,却未能完全实现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初衷。这种古朴与现代结合的尝试,似乎还在寻找更有效的表达方式。</div> <font color="#ff8a00">蜡像场景</font><div> 正定古城历经无数沧桑变迁,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旧不断传承。赵子龙的传说、古老的城墙、巍峨的古塔,仿佛将时间定格,让人沉醉于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深沉之中。<br> 在这座城市里,古朴与现代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交响乐。正定人以其智慧,将悠久文化转化为发展的资源,通过建设影视基地等方式传播文化、发展旅游、帮助创业。尽管有些尝试与初衷尚有距离,但这种努力本身,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最生动的体现。</div> <font color="#ff8a00">红楼馆舍</font><div> 离开正定时,我回首望去,夕阳下的古城墙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既古老又年轻,既沧桑又充满生机。正定的故事,仍在这片燕赵大地上继续书写。</div> <font color="#ed2308">一梦入红楼</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