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598】探向日葵的金色浪漫,赴花语人间秋日之约,感置身金黄中的美妙,观微风拂过如波浪般,赏高低起伏层层叠叠。 【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情,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等,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闲来无事,整理照片,写个游记,记录照片的出处,回头再读,每张照片,犹如重游,其乐无穷。 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分享是一种快乐,偶尔看到星空游记的朋友,欢迎指点迷津,并在此一并感谢,不再回复,见谅。 2025年10月09日,星期四,天气:多云。国庆节长假刚刚结束,人流已经退去,今天前往青岛西海岸花语人间景区,赴一场向日葵花田的金色浪漫之约。 清晨早起,乘坐地铁一号现至井冈山路站,换乘西海岸快线地铁至世纪大道站,换乘510公交车至大山张站下车,公路对面就是花语热人间景区。 这里原属于青岛胶南县,后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原胶南县、黄岛区、开发区合并,成立了新的黄岛区,当地人称之为“西海岸”新区。 现在农民种地成本越来越高,农民对种地已没有兴趣,很多田地已荒废多年。现在,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各村庄开始组建各种农村合作社,把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一起耕种。 花语人间感觉有点像农场,春天种的是油菜花,现在是一片花田,有:向日葵、马鞭草、格桑花,百日菊等,最吸引人的还是粉黛乱子草,小姑娘、大妈们都成群结队的前来打卡拍照。这里,给市民提供了一处近郊休闲度假之处。 当夏日的热烈渐渐褪去,秋日的阳光变得温柔绵长,追着太阳绽放的向日葵,迎来了最佳观赏期,人们开始奔赴一场灿烂的金色浪漫。 走进花语人间,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金黄一片的向日葵花田,一个个向日葵的花盘像是高昂着的头颅迎接着阳光的沐浴。第一批盛放过的向日葵,花盘褪去了艳丽的黄色花瓣,仿佛在悄悄诉说着 “成熟” 的秘密。 伸手摸一摸花盘,能清晰感受到里面饱满的葵花籽紧紧相拥,指尖还会沾染上细碎的绒毛,那是秋日独有的质感。 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到一株株挺拔的植株,再到一个个饱满的花盘,它们用一整个夏天的努力,最终交出了沉甸甸的果实,这大概就是秋日里最动人的 “圆满”。 一朵朵太阳花向阳而开,将一张张笑脸映在秋天的背景里。徜徉花海之间,感受秋天的那份浓烈与美好。 秋高气爽,山明水净,到辰山,逛花海,赏秋景,也在心底偷偷种下一个“小太阳”。 置身于成千上万株向日葵之中,感受那份被金色海洋包围的震撼与温暖,微风拂过如波浪般,高低起伏、层层叠叠。 漫步向日葵花海,每一步都是风景,随手一拍都是“大片”,每一帧都是壁纸,每一刻都值得珍藏。 这里种植了上万株向日葵,随风摇曳,花盘在阳光下自然转向,形成一片温柔而澎湃的金色波浪。明亮、热烈,又带着一点浪漫的治愈。 白天的阳光透过花盘,带来明亮的暖意;黄昏时分,夕阳将花海与天空染成同一种色调,轻轻一拍,就是一张电影感的写真。<br> 成片的金色花盘始终追着阳光,活力满满,花朵小巧可爱,适合近距离拍摄。傍晚时分,夕阳洒在花海上,更是浪漫到极致。 初秋时节,这里的百亩向日葵接力盛放。微风拂过,金色花浪起伏;人们从花海中穿行,把“限定版”的秋日浪漫定格在了每一位游人的心中。 大片的向日葵迎着阳光昂首生长,一簇簇、一丛丛,连绵成一望无际的金黄,远远望去,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当天空湛蓝、人们在花田中穿行而过,人与花海的灿金相映成趣:动与静交织,温情与温柔碰撞,为人们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景区内贴心的开辟了打卡赏花小径,还设置了用于打卡拍照的粉色座椅等,既护住了花草,也让人们无需“跨越边界”就能与美景同框。 从葵花边缘的柠檬黄渐变成中心的赭石橙,每一片向日葵花瓣都诠释着热烈的生命力,风吹过时,整片花田便成了流动的色块,耳畔仿佛能听见了梵高画笔在画布上摩擦的沙沙声。 不少市民纷纷慕名而来,沉浸在这片金色里,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好时刻,让阳光和花香治愈身上的疲惫,拍照打卡收获“秋日大片”。 秋风带着暖意掠过大地,在蓝天白云下,一片向日葵花海正迎着阳光如约绽放。这是一场与季节的浪漫约定,是大自然在初秋写下的金色诗篇,每一朵花盘都像被阳光吻过的笑脸,在风中轻轻摇曳,将满心欢喜洒向天地人间。 蓝天白云是这片花海最澄澈的浪漫背景,蓬松的白云在湛蓝的天幕上缓缓游移,偶尔为向日葵花海投下片刻阴凉,却挡不住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的浪漫金光。 向日葵总是带着最治愈的力量,它们永远追逐着阳光,用明亮的色彩驱散阴霾。在这片金色花海里漫步,所有的烦恼都仿佛被阳光融化,每一朵摇曳的向日葵都像是在对你微笑,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祝你天天开心,祝你充满力量。 为在初秋的日子里寻觅一份明媚与治愈,人们一起相约奔向日葵花海,在这里收获满心的温暖与欢喜。 坐在向日葵花海边缘眺望,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铺展到天际的金色海洋,成千上万株向日葵肩并肩挺立着。翠绿色的花茎笔直修长,硕大的花盘耀眼金黄,沉甸甸地承载着大自然的馈赠。 如果你烦了、累了,就去赴一场向日葵花海的浪漫,连风都带着阳光的味道,站在向曰葵的花海里,你就是被阳光偏爱的那片明亮,能治愈你所有的不开心~~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在花语人间,百亩向日葵花海正迎春绽放,连绵起伏的金色波浪随风涌动,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锦缎。 这里没有拥挤的人潮,只有蜂蝶轻语,阳光洒在每一朵向日葵上,温暖而明媚。 向日葵,是阳光的使者,是希望的象征。它们高低错落,迎着微风竞相绽放,绿叶张开双臂追逐春日暖阳,仿佛在迎接每一个走进花海的人。 蓝天、白云、阳光、向日葵,这里的一切就像梵高笔下的油画,美得让人心醉。 【花语】向日葵花语为爱慕、光辉、高傲之意,仰慕、凝视着你。向日葵的花语是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向日葵的寓意是沉默的爱,向日葵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向日葵的花姿虽然没有玫瑰那么浪漫,没有百合那么纯净,但它阳光、明亮,爱得坦坦荡荡,爱得不离不弃,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而且,它绽放的不仅是爱情,还有对梦想、对生活的热爱。 向日葵的花语传说。 【传说一】克丽泰是一位水泽仙女。一天,她在树林里遇见了正在狩猎的太阳神阿波罗,她深深为这位俊美的神所着迷,疯狂地爱上了他。可是,阿波罗连正眼也不瞧她一下就走了。 克丽泰热切地盼望有一天阿波罗能对她说说话,但她却再也没有遇见过他。于是她只能每天注视着天空,看着阿波罗驾着金碧辉煌的日车划过天空。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阿波罗的行程,直到他下山。 每天每天,她就这样呆坐着,头发散乱,面容憔悴。一到日出,她便望向太阳。后来,众神怜悯她,把她变成一大朵金黄色的向日葵。 她的脸儿变成了花盘,永远向着太阳,每日追随他——阿波罗,向他诉说她永远不变的恋情和爱慕。因此,向日葵的花语就是——沉默的爱。 【传说二】关于向日葵,曾有一个凄美的希腊神话传说。克吕提厄是一位海洋女神。她曾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情人,但后来赫利俄斯又爱上波斯公主琉科托厄。 妒火中烧的克吕提厄,向波斯王俄耳卡摩斯告发了琉科托厄与赫利俄斯的关系。俄耳卡摩斯下令将不贞的女儿活埋。赫利俄斯得知此事后,彻底断绝了与克吕提厄的来往。 痴情的克吕提厄一连数天不吃不喝,凝望着赫利俄斯驾驶太阳车东升西落,日渐憔悴,最终化为一株向阳花(向日葵)。 【传说三】向日葵是乌克兰的国花。前苏联人民热爱向日葵,并将它定为国花。直到现在乌克兰把国花仍定为向日葵“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给人带来美好希望之花,它全身是宝,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关于向日葵,历史上有一美妙传说。古代有一位农夫女儿名叫明姑,她憨厚老实,长得俊俏,却被后娘“女霸王”视为眼中钉,受到百般凌辱虐待。一次,因一件小事,顶撞了后娘一句,惹怒了后娘,使用皮鞭抽打她,可一下失手打到了前来劝解的亲生女儿身上,这时后娘又气又恨,夜里趁明姑娘熟睡之际挖掉了她的眼睛。 明姑疼痛难忍,破门出逃,不久死去,死后在她坟上开着一盘鲜丽的黄花,终日面向阳光,它就是向日葵。表示明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之意,这传说激励人们痛恨暴力、黑暗,追求光明。这向日葵便繁衍至今。 向日葵并不总看得清,你蹙眉或苦笑背后的心情,并不常对你说,我内心所有的欢喜与伤痛,却在彼此生命中互为激赏。 不断地相逢再离别,相拥然后目送,把你赐予我的种籽,种在天边,你温暖的注视,像太阳明亮灿烂伴我一路泥泞,挣扎跌倒反复爬起生根发芽,依然不屈不挠顺从天意。 当我经历过喜怒哀乐想和你分享,请让我牵你手,陪你晒晒太阳,在不同时空对视,冷静而缄默如常,我明白你深沉目光背后所有守望,什么都不必说,我们已读懂对方。 向日葵,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父亲就像阳光一直照耀着我这株小小向日葵。我带着爱慕、信念的花语,向暖绽放。蓝刺球是我的小调皮、小淘气,爱丽丝是我的温柔、浪漫。从童年蔓延到成年的点点滴滴记忆…… 向日葵寓意沉默的爱,但这一次我想好好表达——你永远是我的阳光。 向日葵,是桔梗目、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向日葵是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 向日葵是中文里别名最多的作物之一,在各地方言中有各种不同的叫法,河北唐山叫“日头转”,承德叫“朝阳“,任丘叫”望天转“,济南叫”朝阳花“,昌乐叫”向阳花“,莒县叫”转日葵“,栖霞叫”转日莲“,湖南邵阳叫”盘头瓜“等等。 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人或荷兰人把向日葵种子传到南洋一带,又从越南传到中国的云南,然后逐渐从西南往北方传播。大约在100年前由俄国传入中国北方。 向日葵约在明朝中期传入中国,除了东南沿海一路外,还有可能自西南边疆传入。 原路返回,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