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老年大学--何必让自己那么优秀

肖道林

<p class="ql-block"> 我逃离老年大学啊,纯属个人行为,不管是社区的、区里的还是省里的老年大学,老师们都挺好,同学们也个个谦逊有礼,从没红过脸、有过矛盾。就是忽然有一天,我自己琢磨透了——退休前为了工作四处奔忙,退了休还非得铆着劲儿去学这学那,想想真是挺可笑的。说到底,还是退休退得不彻底。最后给自己找了个特实在的理由:“何必让自己那么优秀呢?” 于是干脆利落不去了,在家安心带外孙,当好家里的“三保”——保安、保洁、保姆。送完孙子,就泡杯茶,看看电视,一个葛优躺那叫一个心安理得,理直气壮!</p><p class="ql-block"> 话从头说,我是2022年2月正式退休的。老婆怕我从忙惯了的岗位上突然闲下来不适应,更怕我闷出抑郁症,赶紧托朋友给我联系了个老年合唱团。我本身也爱唱两句,就答应去试试。路上,老婆的朋友把合唱团的情况跟我细细说了一遍,说这团厉害得很,在全国比赛里拿过不少奖,我听着还挺期待,想着能加入这么个团队也不错。</p><p class="ql-block"> 可等我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心里那点念想全碎了。五六十位老爷爷老奶奶围坐在一起,一进门就一股味儿腐朽之气扑面而来——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老人味儿”吧?这么多人的“老人味儿”散发在封闭的教室里,久久散不去,闻着都让人喘不上气。我第一次置身于这个环境,周边一个个老态龙钟的形象让人有日薄西山之感。老师挺热情,让我跟着钢琴唱了首蒋大为的《牡丹之歌》,完了说“去高音部”,接着就有人递过来一沓曲谱,说回去得好好练,每周三次集中排练,还不能请假、不能迟到。</p><p class="ql-block"> 一听这安排,我心彻底凉了。我在体制内干了45年,被人管了45年,也管过别人,临到退休了,还得再过这种被人管着的日子?出了门我就跟老婆说:“这合唱团我不参加了,我不想再被人管着!”合唱团是一个需要团队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集体,答应参加,必须得信守承诺,不能误事。这一点我做不到,刚退休,我想过放松的日子。再说,我能闻到别人的“老人味儿”,说明自己还年轻,刚刚60岁,这么早就和这些七老八十的老人家们成天在一起,是不是自己老的更快呢!</p> <p class="ql-block">  我后来又陆续在社区、区里、省里的老年大学折腾开了,报了唱歌班、书法班、二胡班,还有太极拳班,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天天都得往学校跑。可学着学着就发现,摊子铺得太大,根本消化不了——二胡课上完没功夫练,书法课后提不起劲动笔,太极拳也没合适的地方练,就连每次上课出门都让人犯愁。我们小区没通地铁,孩子们上班各开各的车,老婆也忙着上她的课,家里用车需求特别大,有时候为了第二天上课能出门,还得一家人商量着分车,现在想想,真是没事给自己找事干。</p><p class="ql-block"> 打退堂鼓的念头,其实从社区老年大学就开始了。在社区学了几个月,我向来是上课来、下课走,从没和谁多聊过。有一天,班上说要成立合唱团,我一听就没兴趣。正跟班长这儿左右琢磨呢,旁边一个不着调的老爷子突然冲我瞪眼睛,硬邦邦地说“不许请假,必须参加”,那架势跟下最后通牒似的。我当即拎起东西就往外走——还“不许”,还“必须”?我现在是爷,不是任人支使的孙子了!</p> <p class="ql-block"> 上书法课这事,其实打一开始就错了。我本想报个从基础学起的班,可介绍我来的班主任,为了拉生源,直接把我塞进了提高班。班里同学早都开始写书法作品了,老师从没单独指点过我,只让我每天跟着他写四个字,连点、横、竖、撇、捺怎么运笔都没教,就催着我动笔。每堂课上,同学们都捧着自己的作品请老师点评,我一个纯纯的书法小白,听得云山雾罩,压根摸不着门道。再说那二胡课,老师每次上课有大半时间都在吹嘘自己的成果,还一个劲儿推销他自编的教程,实在让人提不起劲。</p><p class="ql-block"> 终于有一天,事情有了转机。那天因为家里车不够用,早上姑娘把我送到离家10公里的地铁口。正值上班高峰,我背着二胡、提着书法用具,在地铁车厢里跟一群行色匆匆的年轻人挤来挤去,差点被挤成肉干。看着车厢里熙熙攘攘的年轻人,我突然琢磨开了:我这是干嘛呢?非要在这个点去赶课?跟年轻人抢资源,这不是为老不尊吗?其实那两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没完成好,心里压力特别大。虽说老师不会批评,但我的自信心越来越不足,连觉都睡不好,成天烦躁不安。于是,索性给自己找个“不求上进”的理由吧:你看身边朋友,有的早就成了当地很有名气的书法家,书协主席,有的早能在台上独奏表演了,我这学得不温不火,又有什么意思呢?再说,外孙的书法都小有所成了,我好好做他的后勤保障,不是更实在吗!这么一想,心里反倒敞亮了,这两门课学了不到两个月,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p> <p class="ql-block">  我原以为太极课能坚持学到底,没承想也没撑过两年。刚开始学太极时,老师还夸我打得有太极韵味,甚至让我当了学习委员。可这位老师教拳,对一招一式的动作标不标准、拳脚到不到位,从来不加纠正。后来我渐渐琢磨明白,所谓老年大学,大概就是老师带着一群老年人成天凑在一起玩,只要身子动起来,目的就算达到了。</p><p class="ql-block"> 再者说,打太极本是讲究氛围的集体项目。省老年大学离我家有几十公里,上课只能开车去。关键是课后练习——省校的学生大多是体制内老干部,住得相对集中,课后能凑到一起练;我独自住在别处,压根提不起练习的劲头。上课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的内容又多又快,从“八段锦”“八式太极拳”往后,我就慢慢跟不上了。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六十四式,后来又学太极剑、太板扇,学的时候好像会了,可练习太少总记不住,心里又开始焦虑,连带着睡眠也受影响,整天精神恍惚,没休息好的时候,整个人都觉得不得劲,班上的男同学越来越少,女同学仍然孜孜不倦的学习。我也最后索性下定决心,不再去上课了。</p> <p class="ql-block">  其实唱歌本该是我的强项,学起来几乎没什么压力。最开始在社区、区里、省里的老年大学,我都报了唱歌班,自己也有些基础,可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下来。关键是我打心底里抵触上台表演——要是学唱歌到头来却不上台,那学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真是矛盾。</p><p class="ql-block"> 省老年大学每年会办一次艺术节,每个班都得有成果展示。记得2023年那次艺术节,班上组织合唱团,我们班就我一个男生参加了。表演时学校组织得乱七八糟,台下观众稀稀拉拉,参与者没人肯定、毫无荣誉感,不参加的也没人批评,整个事儿就像一阵风,刮过就没了痕迹。打那以后,我再也没参加过艺术节的表演。</p><p class="ql-block"> 再者,我们唱歌班的老师教学水平实在一般,每堂课就是大家凑在一起瞎唱。我旁边有个女的,整堂课嘴都不张,光顾着玩手机,老师也不管不问。我们同学之间,压根没听过彼此单独唱过,更别说互相交流了。班里组织也混乱,半学期都选不出个班长,谁都不愿当班干部。来这儿学习的,多半是在混日子,这样的学习实在没什么劲。我学了两年,没觉得有半点进步。</p><p class="ql-block"> 更有意思的是,有一天在男厕所,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者,站都站不稳,小便时得双手扒着墙。就这样的身体状况,来老年大学,无非是家里寂寞,来这儿散散心。看到这些,我是真的萌生了退意——算了,不学也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说到底,我逃离老年大学,终究是不喜欢那种暮气沉沉的环境。区里、省里的老年大学,上下课时放眼望去,身边尽是成百上千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行色匆匆,有的步履蹒跚,满眼都是岁月的苍凉,哪里还有半分青春的活力可言!</p><p class="ql-block"> 其实对我们退休人员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养生。而养生的关键,说到底就是“躺平”,就是随心所欲——不是说想做什么就非得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便能不做什么,对外不与人较劲,对内不跟自己纠结。要是做一件事让自己心里不痛快,徒增负担,那又何苦去做呢!本就不是必须埋头苦学的年纪了,偏要硬逼着自己学这学那,到头来不就是给自己添堵吗?</p><p class="ql-block"> 我也曾纠结过自己这种心态的对错,从退出学习到现在已有一年多,这篇文章迟迟没动笔,就是想让时间来检验这种“退步”是否正确,是否能让自己心安。如今看来,我除了当好家里的“吉祥三保”,其余时间喝喝茶、散散步、看看电视,偶尔喝点小酒,到周边漫游一番,再写写美篇,日子过得简单随性。心态平和了,大脑也放空了,没什么压力,每天倒头就能睡,真是舒服!这样的日子其实唾手可得,无非是很多人不愿意过罢了,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p><p class="ql-block"> 且行且珍惜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