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0年9月,为解决军火生产需求、兵工人才不足的问题,遵照毛泽东同志、朱德总司令指示,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八路军总司令部军工部会议上指示:“应开办工业学校”。9月下旬,军工部以抗大特科大队(又称特科大学)</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40年8月抗大特科大队迁至黎城上峪村}</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从冀中军区调入的部分干部为基础,在黎城县下赤峪村成立军工部干部训练队,简称“干训队”。初期学员人数约70人,由李非平和厉瑞康分别担任队长和政治指导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1年1月13日干训队奉命从下赤峪村搬到黎城县看后村,筹备成立太行工业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1年5月在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副总参谋长左权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黎城县看后村正式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刘鼎担任校长。接收了96名学员。李非平任教务主任,厉瑞康为副政治指导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1年7月中旬因物资困难,太行工业学校迁移到武乡县河不凌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1年9月太行工业学校又迁回黎城县,先后转驻黎城县西头村、南陌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躲避日军扫荡,学校驻地曾辗转3县9村,因此又被称为“马背上的学校”。在太行工业学校办学过程中,师生们发明了“缸塔法”制造硫酸、“闷火法”韧化炮弹弹体、“坩埚炼铜锌法”炼制枪弹,被称为根据地“三大创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2年2月,反“扫荡”结束后,太行工业学校师生随军工部转移到辽县(今左权县)泽城镇,加强了领导和师资力量。军工部任命刘致中为副校长,学员人数增至176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2年5月19日起,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三、四旅团集中25000余人,对我八路军太行根据地进行“大扫荡”。5月24日夜,各路日军对河北涉县以北的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地区进行“铁壁合围”。牛宝印等率太行工业校师生,紧紧跟随彭德怀副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部,转移到太行山区今长治市黎城县北辽县十字岭。5月25日夜,彭德怀副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中央北方局等机关人员,在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掩护下,向南、西、北三个方向胜利突围成功。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指挥部分八路军官兵掩护总部大部队突围时,他撤退在最后,却不幸在十字岭壮烈牺牲。在战况异常危险的情况下,牛宝印率领太行工校师生,转战在太行山区今长治市黎城县的大山沟里,连续突破敌人的七道封锁线。在这次战斗中,太行工校副校长刘致中同志英勇牺牲。</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山西省长治黎城县黄岩洞兵工厂,是彭德怀副总司令、左将副参谋长亲手创办的八路军最重要的一个兵工厂。1942年初,为反击日寇围剿和“扫荡”,八路军军工部实行“缩小规模,分散转移”战略。他们将八路军军工部军工一厂即黄崖洞兵工厂分为三个分厂,340余人,分散在太行山今长治市黎城、武乡、沁源、平顺、壶关,以及晋中市辽县、和顺,河北省涉县、武安、邢台等地。</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2年7月,学校迁至武乡县温庄村后继续办学,全校人员增至317人。将学员重新编排为机械专科的专一班、专二班、专三班及化工班、矿冶班、政工班、工会干部班等,在全校开展学习实际化、生活集体化、思想政治化的“三化”竞赛活动,进入办学鼎盛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3年6月,日军进占蟠龙镇,学校面临安全威胁,被迫从武乡县温庄村撤离至黎城县井上村,学校停课。随后,朱德和叶剑英要求从晋东南抽调人员支援延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3年9月18日,遵照上级指示,太行工业学校停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6年2月,八路军总部和军工部决定在长治恢复重建太行工业学校,牛宝印同志被指定为负责人。太行工业学校改名为长治工业学校,学员100人,教学体制基本沿用太行工校原有的一套办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9年7月,学校迁入太原现址,更名为兵工职业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9年8月,太行工业学校更名为华北兵工工业学校。{</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当时太行工业学校分出的职校二部到了河北办学,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北科技大学。</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3年8月,华北第二工业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5年9日,太原第一工业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6年4月,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8年9月,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1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 4 个常规兵器专业(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引信)的教师、学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全部迁入该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2年沈阳工学院两个常规兵器专业(火药、炸药)也相继迁入,使学校规模和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充实和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3 年太原机械学院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 成为当时的国防工业 8 大本科院校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0年奉本部军管会命令,太原机械学院停办改为国营红旗光学仪器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1年,学校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机械工业部直接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7年停办8年之久的学校开始重建。复校后,师生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经过几年奋斗,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校初步恢复了元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1年11月,学校获批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2年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工业部直接领导,是兵器工业部直属院校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8年6月,太原工业学校更名为太原机械学院专科部,由学校直接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隶属于兵器工业总公司,成为“兵工七子”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①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红色军工的中流砥柱。作为工信部直属的985高校、“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北理工还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②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学院):火炮领域的黄埔军校。作为工信部直属的211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③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人民兵工第一校。作为工信部与山西省共建高校,中北大学有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④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学领域的璀璨明珠。作为工信部与吉林省共建高校,长春理工大学有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⑤沈阳理工大学(原沈阳工业学院):兵器制造的坚实力量。兵器工业集团与辽宁省共建高校,学校里还建有全国第二大兵器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⑥西安工业大学(原西安工业学院):西北兵工的人才摇篮。兵器工业集团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国家二级保密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⑦重庆理工大学(原重庆工学院):军工与汽车的创新融合。兵器装备集团与重庆市共建高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9年,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校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山西省管理为主的高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1年8月,薄一波同志为学校60周年校庆题词“人民兵工第一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北大学,学校由理工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北大学,从抗战硝烟中走来的兵工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北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高等院校,还是国家二级保密单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