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皖北行 相伴访游战友情

一鸣惊人

<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五十年前的1975年,新兵连训练结束,我们分配到了原南京军区测绘大队十四中队,从军之旅始发地,有缘相识大岗头;一年营建军旅路,终生结成战友情。</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原南京军区测绘大队十四中队,战友们分别几十年后首次在江苏宜兴集结,举行了一次令人难忘的三天战友聚会。</p><p class="ql-block"> 自宜兴聚会后至今,又七年时间过去了。十四中队部分战友一直有个心愿,想找一个理由,去看看老战友,“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在原十四中队季锡祥指导员、陈顺延付指导员的带领下,组成由我们这批新兵连的曾世和老班长、及宜兴六位战友各携伴家属,进行了一次皖北探望、拜访战友之旅。</p><p class="ql-block"> 图为策划时的探访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这是我们此行租用的19坐中巴车,季指夫人因身体原因未能同行,我们一行17人聚游团,在秋高气爽的十月,从10月9日-15日,用七天时间探望、拜访了老战友,同时顺道游览沿途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 实际旅行的线路如下:</p><p class="ql-block"> 如东→宜兴→南京→滁州→凤阳→淮北→寿县→合肥→宜兴→如东。</p><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的景点有:</p><p class="ql-block"> 滁州市琅琊山、凤阳县小岗村、濉溪柳孜运河遗址,濉溪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濉溪古城、濉溪乾隆湖、石板街、淮北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隋唐运河古镇、寿县古城、淮南八公山、合肥包公祠。</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此行第一天用午餐的酒店——江苏省宜兴市四季半岛酒店的外型。</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皖北游第一晚在安徽省滁州所住的酒店。</p><p class="ql-block"> 非常有意思的是:滁州,著名的“醉乡”,还是我们聚游团陈指导员60年前参军入伍所在地,但世事沧桑,变化太大,想寻找当年的营房,已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  琅琊山景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琅琊山景区里的“醉翁亭”,中国四大名亭之首,游琅琊胜迹,寻醉翁之意。</p><p class="ql-block"> 在醉乡,青山绿水中亲身体会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p><p class="ql-block"> 千古风流人物欧阳修,乐观豁达,名垂青史。</p> <p class="ql-block">  凤阳县小岗村,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凤阳县小岗村。</p><p class="ql-block"> 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  此行的第二天,入住淮北市。</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十四中队九组马维福组长,给予了我们热情、高规格的接待,酒桌上5斤装的中国名酒——口子窖,红色包装闪闪发亮,打开瓶盖满屋飘香。酒不醉人人自醉,淮北战友情谊长。</p> <p class="ql-block">  这是淮北藉原十四中队张良营分队长和两位指导员合影。</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战友,都是1945年出生,今年已经81岁。</p><p class="ql-block"> 祝三位老首长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聚游团的9位战友和淮北藉张良营、马维福、牛家良战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50年前十四中队九组战友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史一鸣、张法明、马维福、史永法。</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从新兵连分配到十四中队,我们同住一个屋,同吃一锅饭,整整一年。</p><p class="ql-block"> 刻骨铭心的记忆,永远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图为我们曾经是航外二中队的战友合影留念。从左至右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史一鸣、牛家良、杨解飞。</p><p class="ql-block"> 1976年2月,十四中队从六安大岗头营建工地搬迁至无锡杨湾,一个多月后,十四中队撤编,就地解散,我们40多名宜兴兵被分配到了航外、航内各中队。</p><p class="ql-block"> 十四中队战友情谊,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  聚游团到达淮北,马组长为我们精心安排了淮北、濉溪的精典景点游览。这是第一个景点——中国大运河柳孜运河遗址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三年前,参加原南京军区测绘大队八中队战友在江苏扬州聚会活动,有幸参观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其中提到在淮北有“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此次淮北游览,填补了中国大运河的有关知识。</p><p class="ql-block"> 关于大运河通济渠,将在另一个美篇中专题探讨。</p> <p class="ql-block">  以下照片,均为在濉溪柳孜运河遗址公园内光电背景变幻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濉溪县临涣镇,这里的建筑,始建于唐代,初名“昌帝庙”,后易名“文昌宫”,原是历代文人学士祭祀文昌帝君以及聚会场所。</p><p class="ql-block"> 1948年,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指挥部进驻此地,在这里,五位将军指挥了惊心动魄的淮海战役,取得了解放战争决定性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1日上午,马组长带我们聚游团全体成员拜访原南京军区测绘大队十四中队王恒计组长在乡下的老家。</p><p class="ql-block"> 王组长对我们的到来,做了精心准备,买了瓜子、花生、水果等一大堆吃的东西,午饭后都给放在我们车上了。</p><p class="ql-block"> 图为招待我们午餐的酒店。</p><p class="ql-block"> 感谢你王组长!</p> <p class="ql-block">  在王组长招待我们的酒桌上,我们共同回忆起七年前在宜兴,十四中队战友聚会时的情景,再次朗读季指导员写的三句半、马组长主持晚会时那妙语连珠的串台词,回忆是美好的,“老十四”精神永恒。</p> <p class="ql-block">  王组长的乡下老家,给我们聚游团全体团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座落于乡间的几间平瓦房,里面整洁又干净,门前一条大河缓缓流过,河边一棵80多年树龄的大树被栅栏围着保护,栅栏里有活泼可爱的小兔,欢快的吃着青草;住屋旁边用简易网围栏围着,里面养着很多鸡、鸭、鹅等家禽。</p><p class="ql-block"> 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蔬菜,二个人自已吃菜足足有余,绿色营养,自给自足。</p><p class="ql-block"> 房屋两旁,还种了几棵枣树,聚游团的小姐姐们,随手摘了几颗红枣,吃在嘴里很甜很甜。</p><p class="ql-block"> 听王组长介绍,他的夫人前不久突发疾病,在王组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很快康复,连医生都感叹,王组长创造了令人惊奇的医学奇迹。</p><p class="ql-block"> 一对神仙眷侣,住在乡村,开个代步的老年车,世外桃源般的环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真令人羡慕。</p><p class="ql-block"> 祝王组长和夫人开心快乐!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特意带上理发工具,在王组长的乡下老家,由马组长理发,虽然是摆拍,但绝对是五十年前大岗头军营生活点滴痕迹再现。</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我们这些新兵,分到十四中队,每个人都是由老兵帮我们理发,没有去理发店的。</p><p class="ql-block"> 老兵帮新兵理发,战友间互相帮助理发,这是部队的老传统。曾记得,离开部队后开始的几年,我还是请战友帮我理发,我也会帮人理发,儿子小时候的理发,也是我承包了。</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游览濉溪古城。</p><p class="ql-block"> 图为濉溪县乾隆湖景区。</p> <p class="ql-block">  图为濉溪古城南大街。</p> <p class="ql-block">  图为濉溪古城石板街景区。</p> <p class="ql-block">  图为淮北市“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也称“淮北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2日上午,马组长带我们游览隋唐运河古镇。</p> <p class="ql-block">  淮北,古为相城,是一座曾经辉煌的古城,曾在这里建过国都,所以,淮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遗存。</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淮北,马组长不仅亲自全程陪同我们游览,而且招待我们三顿(10号晚餐、11号晚餐、12号午餐),浓浓的战友情,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马组长!</p> <p class="ql-block">  淮南市八公山景区,这里是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的封地,这里是中国豆腐的故里。</p> <p class="ql-block">  八公山,出了一本书,原名叫《淮南鸿烈》,又名叫《淮南子》。</p><p class="ql-block"> 该书是以刘安及其门客“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集体编写的一部对中国历史具有深刻影响的哲学著作。</p><p class="ql-block"> 书中描写了这么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位练丹求仙之人,吃了丹药后得道升天成仙了,他把自己吃剩下的丹药倒在自家院里,家里的鸡、猫、狗等吃了残渣后也飞上了天,这就是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出处。</p><p class="ql-block"> 现在比喻一人做官,家人、亲戚、朋友等跟着沾光。</p><p class="ql-block"> 书中富有哲理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p> <p class="ql-block">  寿县——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县,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半部楚文化史,四朝古都地。</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墙,它不仅具有一般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还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备防洪功能的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合肥包公园,包括三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清风阁、包公墓、浮庄。</p> <p class="ql-block">  图为包公墓园对面的“清风阁”景区。</p> <p class="ql-block">  包公墓:是宋代开封府大臣包拯及其夫人、子孙所葬之地。</p><p class="ql-block"> 墓园主要建筑有:照壁、神道碑、神门、享堂、主墓、地下墓室等。</p> <p class="ql-block">  图为包河上的“浮庄”景区。</p> <p class="ql-block">  聚游团在合肥,与合肥战友们相见,共同回忆1975年在大岗头的旧事:</p><p class="ql-block"> 1975年八一建军节时,由当年的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即省政府)给每一位驻皖现役军人配发慰问品,即每人一本小日记本。</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的省政府慰问品,今天拿在手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不知有多少战友至今还保存着这个日记本?</p> <p class="ql-block">  图为慰问品封面。</p> <p class="ql-block">  聚游团在合肥,合肥的五位战友:孟凡臣、陈行军、刘亚飞、赵玉凤、王钟慧专程前来酒店探望、交流、聊天。</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孟组长,带来了酒,晚餐是孟组长招待请客,使我们聚游团全体成员非常感动。</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孟组长!</p> <p class="ql-block">  陈指导员从大地中队调任航外中队,后又任航内中队指导员,这是合肥几位航内中队战友专程来酒店探望陈指导员,从左至右分别是:</p><p class="ql-block">王钟慧、赵玉凤、陈顺延、刘亚飞。</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原十四中队老战友们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从左至右分别是:</p><p class="ql-block">陈行军、陈顺延、孟凡臣、曾世和。</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原十四中队一组组长陈行军和本组战友杨解飞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10月14日聚游团返回途中,在宜兴与三位宜兴战友欢聚时合影。</p><p class="ql-block"> 其中宜兴蒋国金战友,1965年入伍测绘大队,任11中队付指导员时,11中队是陈顺延任指导员。两位老战友相聚,分外开心。</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83404部队下发的工作手册。</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坛酒,口子窖真藏实窖的臻品。</p><p class="ql-block"> 马组长送给聚游团每一位战友一人一坛。战友情谊,长长“酒酒”!</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马组长!</p> <p class="ql-block">  此次探望拜访战友聚游活动,还有一条准备好的横幅,没有敢拿出来。</p><p class="ql-block"> 聚游团里我的年龄最小,但也已经70岁了,遥想当年,殴阳修被贬滁州时才</p><p class="ql-block">40岁,已自称为翁,喜酒且自号“醉翁”。战友们都是我的大哥哥,老翁已名至实归,但嫂子们叫一声小姐姐,能行吗?</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但还是留下了几个遗憾:</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魂牵梦萦的大岗头军营,我们亲手一砖一瓦砌筑的营房,未能前往再看看,令人非常之遗憾啊!</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还有许多老战友,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见一见;</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未能充分利用租车资源,如最后一天,本可以有半天时间,再游览一些景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为我们这些测绘兵的第二故乡——安徽省六安市大岗头营区昔日大门。</p><p class="ql-block"> 此次在合肥,听战友说:1974年最早成建制进驻六安大岗头工地的十四中队,实际在进驻工地前就已内定撤编,不知是不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十四中队对测绘大队营建的贡献,在测绘大队的大队史上是撤不掉的史实。</p><p class="ql-block"> “老十四”精神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一段军旅路,一生战友情。</p><p class="ql-block"> 今朝相聚来叙旧,军营生活聊不够。</p><p class="ql-block"> 最近听到一首歌,歌词大意是:“找一个理由,去看看老战友,只为那火红的记忆里,有我们曾相守;有你有我还有更多老战友,只为那激情的岁月里,有我们齐奋斗。”</p><p class="ql-block"> 看看老战友,无须找理由,五十年后,战友彼此还都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叫一声老哥呀,喝上一口老酒,千言万语哽在喉,含笑热泪流;</p><p class="ql-block"> 叫一声老弟呀,再喝一口老酒,同甘共苦战友情,晚年常相守。</p><p class="ql-block"> 兄弟们呀,干杯!</p><p class="ql-block"> 最后,记录季指的总结语:此次皖北之行,是一次快乐之旅、友谊之旅、成功之旅。浓浓的战友情谊,感人肺腑,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相聚是短暂的,友谊是永存的,期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再聚!再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史永法、黄国新。</p><p class="ql-block">编辑:史一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