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头小学第三轮人人过关课

张俊霞

<p class="ql-block">辛老师六年级数学</p><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进来,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算式,粉笔灰轻轻落在讲台边缘。辛老师站在投影前,手指随着公式滑动,声音沉稳而清晰。学生们挺直腰背,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连空气都凝滞在思考的节奏里。这是一节普通的数学课,却也是“人人过关课”中不平凡的一环——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听懂,每一个知识点都在被认真消化。</p> <p class="ql-block">管老师六年级语文</p><p class="ql-block">管老师讲课总有种娓娓道来的故事感。今天《桥》,她没有急着分析段落大意,而是先创设情景ppt导课。教室里静静悄悄的,窗外的风拂过窗帘,仿佛也带回了些许历史的回响。语文课不只是识字读文,更是种下思想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崔老师五年级语文</p><p class="ql-block">崔老师的课堂总带着一点诗意。那天她讲《太阳》,不是直接开读,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音频。孩子们睁开眼,争着分享脑海里的画面。一篇课文,就这样被讲成了生活的切片。在坝头小学,语文不只是工具,更是感知世界的触角。</p> <p class="ql-block">雷老师五年级数学</p><p class="ql-block">雷老师的板书工整得像打印出来的一样。每一道题,他都从最基础的条件出发,一步步推导,不跳步,不省略。“我知道有的同学觉得慢,但数学不是抢跑,是走稳。”</p> <p class="ql-block">认真听课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教室里最动人的风景,永远是那一张张专注的小脸。他们或托腮沉思,或低头疾书,或眼神紧追老师的动作,生怕漏掉一个细节。书本摊开,铅笔在草稿纸上划出思考的痕迹。没有喧哗,只有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像春天里细密的雨。这些孩子或许不知道,他们此刻的专注,正是“人人过关”最坚实的基础——教育,终究是发生在安静里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老师共同探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后,老师围坐在教研室的桌旁,手里捧着教案和听课记录。有人发言,有人点头,有人在本子上快速记下灵感。“这道题能不能换个情境?”“这个导入是不是太急了?”讨论没有火药味,只有对课堂的敬畏。窗外绿意盎然,墙上的书法作品写着“厚德载物”,而此刻,老师正用最朴实的方式践行着它——以本为本,以生为重。</p> <p class="ql-block">这轮“人人过关课”,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它不在汇报材料里,而在辛老师的板书上,在管老师的声音里,在崔老师的批注旁,在雷老师的慢节奏中,在每一个孩子抬头听讲的眼神里,也在老师们围坐讨论的深夜灯光下。教育,从来不是一场速成的演出,而是一次次耐心的抵达——在坝头小学,他们正用最踏实的脚步,走着这条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