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导之游,见两番天地

筱㚾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车辆停在了阿拉善西部梦幻大峡谷的入口处,笔者走下车来,看见这里没有来自导游举着小旗的喧闹,只能听得见风裹着沙粒从耳边掠过,这倒让人莫名松了口气,终于能抛开那些既定的解说词,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这片山谷了。</p><p class="ql-block"> 来到峡谷中, 抬眼的瞬间,所有细碎的杂念都被撞散。这里的岩壁不是单一的色调,褐色是这里的底色,像是被岁月熬煮了亿万年的老砖茶,每一道褶皱里都浸着时光的厚重,指尖触上去时,粗糙的颗粒感顺着纹路硌着掌心,仿佛能摸到地壳变迁时的余温。忽然有几抹赤色从褐色深处跳出来,好似是晚霞落进了岩石里,顺着岩层的走向漫开,像是大地跳动的脉搏,又像是先民们在岩壁上留下的火种,鲜活而又热烈。没有导游告诉你这是“第几号景观”,笔者便随意找了处石阶坐下,看光线在岩壁上慢慢的挪动,风穿过峡谷时发出低低的声响,像是大地在轻声的细语。偶尔有几株耐旱的小草从岩缝里探出头,绿得倔强,倒给这冷硬的山石添上了几分软意。就这么走走停停,听风、看光、摸石,时间竟像一瞬,连脚步都轻得怕叨扰了这份宁静。</p><p class="ql-block"> 当离开大峡谷时,感觉掌心里还残留着岩壁的温度。笔者的车辆继续前行,驶往敕勒川。一路上,脑海里还在晃着那片褐与赤的色块。</p><p class="ql-block"> 到了刺勒川,站在敕勒川上,竟是愣了愣~~没有诗里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葱郁景象,秋霜早已把草色打透,收割后的草茬留着浅黄的印子,顺着地势铺向远方,着倒是比盛夏时多了几分开阔。</p><p class="ql-block"> 来到哈素海景区,这里没有太多的景致,只有几棵枯树站在路边,枝桠勾着淡蓝的天。笔者没刻意去寻找“值得拍”的风景,只是用手机随手一拍:一张是草茬间露出的土黄土地,带着刚收割后的清新;一张是枯树枝桠间漏下的阳光,落在地上碎成星子;还有一张是自己的影子,长长地贴在敕勒川的土地上,竟觉得格外妥帖。虽然没有导游讲解这里的历史,可看着这片褪去葱郁的草原,倒懂了秋日里的另一种温柔~~不是繁盛时的热闹,而是沉淀后的安静。</p><p class="ql-block"> 往回走时,天已染了浅灰,想起这一天的旅程,没有一句既定的介绍,却比任何一次都记得深刻。大峡谷的褐与赤,是自然泼墨的浓艳;敕勒川的浅黄与蓝,是时光沉淀的淡远。原来最好的风景从不是听别人的描述,而是自己静下心来,用眼见,用手触,用耳听,把那些细碎的感受藏在心里,便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最鲜活的记忆~~别样的、秋天的、西部梦幻大峡谷,塞外敕勒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待续</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2日上午于沈阳</p><p class="ql-block"> 额济纳之旅之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