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杨家坊,充满魅力的美</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汀县河田中心小学 刘中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10月21日</div><br> 在连城,令我一日游后,而游兴未尽的村庄,有被称为民间故宫的培田,这天,我又游了一个留恋不舍的村庄——新泉杨家坊。<br> 相比起来,培田都是清代古民居,几乎属于全“老”村,而杨家坊不仅老,而在古迹旧房之间,已经随处建有新房。在我以为,只古无新,缺少生机,只新无古,缺少底蕴。像杨家坊这种“新旧并存,古今延续”的村庄,才是最为吸引人的所在。 仲秋将尽的廿八,骄阳依然显出几分燥热。然而,我们却游兴特浓。因为,杨家坊美,而且美得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杨家坊美,美在大河。杨家坊的这条大河叫连南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河面特别宽阔,可称为江,江水清澈,波光粼粼,千百年来,映照着青山绿树,映照着彩霞祥云,映照着桨声白帆,映照着翩飞的白鹭。站在沿河路新建的亭子边,对岸是燕诒堂古码头,是新泉境内保存最完整,当时最大最繁华的码头,距今近三百年。我的眼前浮现出当年舟楫穿梭,船工搬运货物的繁忙景象。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的船工们为苏维埃政府运送盐、洋油等紧缺物资,那支持革命的,是一颗颗勇敢朴素的心。在河边走走,当风儿吹拂着您的鬓发,您的心胸是会在视野中开阔的,您的烦恼是会随江水流走的,您的颓废也会消失,进而心中涌起积极进取的豪情。一个村,有了河,便有了柔情,有了滋润,那柔情与滋润,会长久地沁入村民的心,即使出走,也必定会流入梦里的乡愁…… <p class="ql-block"> 杨家坊美,美在古榕。榕树,是包容的树,先迁居的杨家将女儿嫁给后迁入的李家,此后杨李杂居,相互包容,和睦相处。在村北、村中与村南,分别生长着三棵百年以上的大榕树。尤其是燕诒堂码头往下数百米处的村中,有迟猪石码头,这个码头的岸边,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榕树高22米,树冠覆盖面积1300平米,这棵树的枝叶伸出,遮住了大半个江面和超出整条沿河路面,向高地楼房上伸展。树上挂着数个写有“大榕树”三字的红灯笼。平日,人们在码头挑水洗衣、淘米做饭,在树下纳凉聊天,神侃村里村外的大小新闻。入夜,月华如水,如明珠落江,你花几个小钱,从旁边排挡买出米酒、炒出小菜,对酒邀月,在神清气定中哼几句小曲,吹几句口哨,看着被树叶揉碎的月光,滴落而下,碎银满地。夜深了,半醺着踏月而归,安然寻梦,人生如此,夫复何求?而酷暑之际,少年下河游泳,爬树抓枝荡秋千,儿童跳绳玩取石,这里,是大家的天堂。水滋养着树,树庇护着人,人围绕着树,我觉得,古榕树是此村的标志,是游子思乡的一把巨伞,是村里人与自然最为和谐的美。</p> <p class="ql-block"> 杨家坊人民的凝聚力,是一种令人崇敬的美。2001年,在出家修行的释普华、释照明师傅的倡导发动下,民间筹资25万元,建成廻春桥,有人倡导,大家响应,众志成城,这就是杨家坊人的凝聚力,有凝聚力,这里的人们才能编出厚重的村志,才能建成一座座大桥、成就一番番事业,才能和睦相处,繁衍发达。</p> 杨家坊人民的信仰,是一种美。这里是革命基点村,有当年朱德三进开会的“杨氏家庙”、小学背后的山上矗立着武装暴动领导人李云贵烈士纪念碑……据统计,这里有70多人为革命献出生命,在册烈士59人。这是杨家坊人民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集中体现。而村中的10处古寺庙,那是民众们素心向善、尘心向佛的另一种信仰寄托地。 这里书院众多,彰显着文风之美。杨家坊的杨氏一族,是宋代大儒、闽学鼻祖杨时之后。大儒之后文风盛,这里培养出近百名秀才、贡生和五位举人,并且涌现出“李氏双兄弟,同科中进士”的佳话。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出博士十余名,研究生二十余名…… 杨家坊的美,美在古迹。杨李两姓族人先后在此建造46座古宗祠(其中3座“大夫第”),10处古寺庙,160多座古民居(其中4座九厅十八井)。古祠古屋斗拱木雕精美绝伦,令人挪不开眼睛。该村保存了大量古建筑,其中的杨氏家庙建筑风格独特,汲取了北京许多宫殿建筑的技法,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配以壁画,展现了明清建筑风貌。李氏祠堂内,天井方池原是水榭歌台,男观众站左,女观众站右,如今仍有垫石残柱,静卧于水池中,仰望天空聚散的流云,诉说着古祠的沧桑……2023年3月19日,古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里的关帝庙蕴蓄出武将之美。关帝庙石刻门联“鼎足三立归蜀汉,丹心一点照乾坤”,书法笔力遒劲,庙内供奉的却是手捧奏折的文关公。原来,这个关帝庙是处理民众纠纷的地方,自然不应该塑成手握青龙偃月刀的形象。杨家坊,是开国上将杨成武、开国少将杨尚儒的祖籍地,这里,还走出了福建军区副司令员李德安…… <p class="ql-block"> 杨家坊的美,美在墟市。一个村庄有墟市,这是很稀少的,可见古村之大,人口之多。至今,这里依然沿袭着逢“八”赶墟的风俗。今天正好是农历廿八,古街曲折,繁华处,百余米而已,但交易的物品丰富,地瓜、板栗、草药、美食、衣物,竹笼鸡盖、饭甑木桶……真是琳琅满目,而且多是摆放在街道两旁的地上或木板上,这种情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家乡拥挤热闹的赶集。</p> 杨家坊的美,美在小巷,小巷多而曲,悠行其中,有进入迷宫之感,有苏州园林移步换景之感,没有向导带领的游客,是难以辨出东南西北的。 杨家坊的美,何止这些呢?沿河路小竹亭的有趣对联,鸡爪梨散发的甜香,路边野花的紫,田野金稻的黄,老店铺外平息纠纷的告示,小学图书室里数千册的图书,芭蕉叶的飘摇,凤尾竹的高扬,草缝里的秋菊,双螺峰遥对的笔架山,太平庵下的垂钓,廻春桥上的江风……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充满着魅力……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双螺峰上白云悠,连南河里清水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村新旧并传递,游子梦萦生乡愁。</div> 魅力杨家坊,下次我还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