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张氏故居

佩珍(龙珑)

<p class="ql-block">制作:龙珑</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10-22</p><p class="ql-block">手机随拍:龙珑</p><p class="ql-block">地点:浙江省南浔古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31日,乙巳蛇年白大年初三,一大早,天空乌云密布,空中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这也是乙巳新年的第一场雨。细雨绵绵的南浔古镇,如诗如画,如同一幅水墨氤氲的画卷。本以为雨天的游客会少一点,没想到游客丝毫没有减少,熙熙攘攘的游客让古镇显得格外热闹。吃过早饭,我们从民宿出发,前往张氏故居参观。</p> <p class="ql-block"> 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又名懿德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南西街,是清末富商张钧衡(字石铭)于1899年至1906年建造的私家宅院,总占地面积约5135平方米,建筑面积6137-7000平方米,拥有244间中西风格房间。该宅院以清代中式建筑为主体,融合西欧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江南第一民宅",并于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为南浔“四象”之首张颂贤之孙,宅院历时六年建成,耗资巨大。建筑群坐西朝东,分为南、 北、中三部分。</p><p class="ql-block"> 中式传统区:位于东部,含五进院落(门厅、 轿厅、正厅懿德堂、花厅、内厅),采用三合院布局,体现“前堂后寝”规制。</p><p class="ql-block"> 西式建筑区:中部为巴洛克风格红砖洋楼,含豪华舞厅、化妆间及更衣室,地砖、壁炉等均从欧洲进口。</p><p class="ql-block"> 后花园:西端设碑廊、小楼及广玉兰古树,形成休闲空间。</p> <p class="ql-block"> 宅院以“四绝”著称: </p><p class="ql-block">1.东阳木雕:梁柱、门窗采用皇家级工艺,如“百鸟朝凤"雕刻。</p><p class="ql-block">2.砖雕与石雕:门楼浮雕“群仙祝寿”及"八仙过海”图案,技法精湛。</p><p class="ql-block">3.法国进口刻花玻璃:现存约70块,单块价值一两黄金,花式为四时花卉果品。</p><p class="ql-block">4.中西融合装饰:如芭蕉厅木刻漏窗、鹰石奇石,以及舞厅的克林斯铁柱与水晶吊灯。</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西合璧典范,该宅院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兼具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是研究南浔商帮文化及近代建筑变迁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南浔张氏旧宅的主人张石铭(1871-1927),名钧衡,字石铭,是清末民初南浔巨富张颂贤的长孙,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堂兄。该宅建于1899-1906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江南第一民宅”。</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继承祖业丝绸、盐业及上海钱庄、房地产,但热衷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奇石,是南浔四大藏书家之一,并参与发起西冷印社。旧宅名“懿德堂”,位于湖州市南浔镇南西街,占地约5135平方米,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含244间中西合璧房间,分中式传统与西欧巴洛克风格,以砖木石雕和名家手迹著称。</p> <p class="ql-block"> 宅院由张石铭与母亲桂太夫人于1903年分家后兴建,其母长期居住于此,张石铭本人仅短暂居住后迁居上海。</p><p class="ql-block"> 宅院后空关,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由清末富商张均衡(字石铭)于1899年至1905年建造,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坐西朝东,布局为五落四进,包含150间房舍,融合江南传统建筑与法国文艺复兴风格,设有轿厅、懿德堂、女厅、芭蕉厅及欧式舞厅等空间单元。</p> <p class="ql-block"> 宅内正厅懿德堂匾额为张謇所题,女厅采用法国进口彩色玻璃,第四进舞厅配备进口地砖和克林斯铁柱。旧宅保存砖雕门楼、 英德石等构件,后花园碑廊藏有东晋至清代名家碑刻。张石铭为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光绪二十年举人,参与发起杭州西冷印社,以收藏古籍碑刻闻名。</p> <p class="ql-block"> 大宅气势宏伟,富丽堂皇,风格独待,可称江南最大的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私家民宅。 其风格之奇特、结构之恢宏、工艺之精湛、 建筑之精华,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宅”。旧宅内,庭院深深,回廊曲折,楼层错落。</p> <p class="ql-block"> 前进——前进院为二合院,二三进院为三合院,前进院二合院有轿厅,面阔四间,和轿厅相连的是一座砖碉如意门楼,门额刻有吴昌硕所书“四德作永”四字。门楼四周雕有“群仙祝寿”等图案,雕刻采用镂刻手法,层次分明、 富立体感。与门楼相对的是正厅懿德堂,匾额系南通张謇所书。其面阔三间,高大宽敞,厅后有屏门,需要时全部打开。</p> <p class="ql-block"> 第二进——二进一厅二厢,称“小姐楼”,亦称“女厅”, 楼上供女眷居住,楼下为女主人接待理事之用。砖雕门楼,有吴淦书匾额“竹苞松茂”四字,楼厅装修极为精致,扇窗装有法国进口的彩色花玻璃,以蓝色为主。玻璃上的图案包括花卉、农作物、瓜果等。</p> <p class="ql-block"> 第三进——三进厢房粉墙上嵌有硬木漏明窗,雕有芭蕉叶图案,故称芭蕉厅。该厅平时为家人休闲品茶聚谈之处。天井中有一傲立似鹰的英德石,称“鹰石”或“英石”,为江南罕见的石中珍品。</p> <p class="ql-block"> 第四进——第四进的大厅是一个设有更衣间、化妆间的豪华舞厅,地砖及油画均从法国进口,墙面屋顶由红色砖瓦砌筑。从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等,均体现欧洲十八世纪建筑风格。楼前有一天井,栽有二棵广玉兰,树龄已有200多年。旧宅各进两边有避弄(也称备弄),前后贯通。即有通风之用,也为安全通道,民间称太平通道。</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旧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建筑文化,建筑以明清传统建筑为主,兼有欧式建筑风格,是一座中西合壁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建筑和文化价值。其建筑规模,装修豪华和经典在江南一带实属罕见,故有史学家称之为“江南第一名宅”。</p> <p class="ql-block"> 第五进——为后花园、碑廊;碑廊。自1899年8月动工,至1905年4月中中旬完工,碑廊中共镶嵌自东晋王羲之至清代何焯等数十位我国书坛名家墨宝碑刻八十七方。 </p> <p class="ql-block"> 懿德堂,原主人张钧衡(1871-1927),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祖父张颂贤,父亲张宝庆。张颂贤系南浔“四象”之一,以经营辑里湖丝和盐业发家。因经营恒和丝行出名, 人称张家为张恒和。张颂贤之子张宝庆、张宝善分家后,张宝庆购得明清史学家、诗人董说和“四象”之一顾福昌两人的住宅,称南恒和,立堂名懿德堂。</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1871年一1927年),名钧衡,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浙江省湖州南浔人, 系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酷爱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奇石,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是南浔四象(头等巨富)之一张颂贤之长孙,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堂兄。1887年, 张石铭的父亲张宝庆去世,1892年,祖父张颂贤去世,1903年,张钧衡与叔父张宝善(张静江父亲)分家。</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是南浔四象(头等巨富)之一张颂贤之长孙,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堂兄。1887年, 张石铭的父亲张宝庆去世,1892年,祖父张颂贤去世,1903年,张钧衡与叔父张宝善(张静江父亲)分家。</p><p class="ql-block"> 张石铭在分家后继承的祖业包括丝绸、盐业,以及上海慎大钱庄、东南信托公司和一些房地产。不过他并不亲自经营,而是热衷于收藏字画、金石、 碑刻、奇石、书籍(超过十万卷),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并与吴昌硕、 毛福庵等文人名士过从甚密。1894年(光绪二十年),张石铭还在乡试中考中举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