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14年秋,借到银川出席中国钱币学会组织的研讨会机会,会后约朋友在额济纳旗博物馆老馆长陪同下,到内蒙额济纳旗考察汉长城及烽燧遗址、汉张掖郡居延都尉府障塞红城子遗址、唐大同城、西夏、元代黑城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额济纳旗汉长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西南约19.5公里的荒漠戈壁中,是居延地区汉代建筑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遗址属于居延汉长城的一部分,始建于西汉时期,主要用于抵御匈奴侵扰、保障丝绸之路安全。据说遗址现存最高的城墙高达9米、基厚4米,南门设有鄣门和矮城堞,是居延属国时期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由于汽车只能开到沙漠边缘,我和朋友带着干粮和水徒步进入大漠寻找汉长城及烽燧遗址,幸好天气良好,没有风沙,我们没费多大力气就抵达了长城、烽燧遗址,这里的汉长城比较惨,只剩下断断续续的一溜土埂,延伸向远方,高不过一米,最低的地段只留下夯过的地基,没有植物生长,可以看出当年修筑边墙是下了功夫的。烽燧遗址我们看了七八座,高低不等的土墩台,上面长满了大漠特有的红柳骆驼刺之类的野生植物。我们捡了一些瓷片,唐宋元什么年代的都有,还有碎铁片残迹,看上去原来是铁锅。可能都是当年守军留下的。还幸运的看到野生的双峰野驼,比我在中亚看到的单峰骆驼漂亮多了,不但毛色光滑,身子骨也比较丰满壮实,中亚的骆驼都瘦小枯干,身上的毛也是一蓬一绺的,可怜兮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沿着长城遗迹又前行了约十多公里才恋恋不舍地折返,因为必须要在天黑前返回并与等我们的司机会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最让我意外惊喜的是,我们在大漠边缘无意中捡到一枚胡杨木刻制的汉代木印,由于年代久远,木印失水轻如纸且多裂㾗,印面是一匹站立的战马,头部已损,但身躯四肢和脚蹬尚可辨识,背面的木钮也保留完好。据孙馆长分析,这枚木印可能是当年汉军向老百姓征集粮草时开据收据时的用印,也十分珍贵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抵达并亲眼看到汉长城内心十分激动,毕竟做为一个曾经的老兵,家国情怀难以磨灭,长城是华夏民族集体性格最好的体现,它向世人宣称:中国人自古以来爱好和平,我们从不侵犯别人,也绝不允许别人侵犯于我。修建长城的目的,就是要划清边界,保卫家园,维护国家间的秩序,我们从没有觊觎他人扩张领土的野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