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寨妇女赶场彩色图集

刘精前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到赶场,枉至湘西。 </p><p class="ql-block"> 赶场,湘西人谓"逢墟",北方称"赶集",巴蜀叫"逢场"。这古老的市集传统,至今仍是深山苗寨的血脉所在。 </p><p class="ql-block"> 晨光未醒时,山道上已晃动着银饰的微光。苗家女子必着盛装赴会,衣裙上的蝴蝶纹振翅欲飞,银项圈碰撞出细碎的铃音。近寨者踏露而行,远村人挤在突突作响的三轮车里,摩托后座偶尔闪过绣片的华彩——这蜿蜒的山路,原是为赶场人织就的锦带。 </p><p class="ql-block"> 市集乍醒, 最夺目的必是那些戴苗帕、背竹篓的妇人。她们立在摊位前挑选丝线时,银冠上的月亮纹会投下细密的影;蹲身尝新米酒时,百褶裙便绽成山茶花的模样。那些藏在皱纹里的精明,缀满银饰的骄傲,以及背篓里探头的新笋,都在诉说着:赶场何止买卖?分明是苗家女儿在书写另一部《诗经》。 </p><p class="ql-block"> 而今柏油路已钻透群山,超市货架摆满琳琅,可偏有老婆婆执意要走三小时山路,只为用红绒线换一包老种子。你说这是固执?倒不如说,她们正用绣花针般的耐心,把快要消失的"赶场"二字,一针一线绣在新时代的粗布上。 </p> 银饰叮当压岁篓 苗家有女 一尺一世界 低垂的春天 蜘 蹰 墟 望 谁在时光里低语 一帽一镜一欢颜 同路异载 撑住的日子 成交之前 盼 箩帽下的山谣 经纬之间 青山背不动她的流量时代 经纬心事 被背篓耽误的模特 婆视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