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逆向思维

金秋十月(拒礼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起职场,我们总容易困在“按流程解决问题”的惯性里,把劝说、追责当成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直到真正认识到有些时候解决问题,并不是用习惯的方法去解决。如果跳出常规用逆向思维替代循规蹈矩,可能会更快的解决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秋十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职场摸爬滚打这些年,在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也有些方法可借鉴。自己最深的体会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要被“习惯”的做法捆住手脚。遇到事儿,应该首先考虑的是用什么办法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去解决出现的矛盾。想必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经历:遇到矛盾先想着把道理说透,或是按规章一步步追责,可往往费了半天劲,问题没解决,自己还落得一身疲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曾经遇到过两件事儿,没有按常规处理,结果却非常好。也让我体会到:解决问题不必墨守成规,换个角度切入,反而能更轻松地达到预期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是我负责单位分房时。三次分房公示都顺利完成,没成想找上门提意见的,竟是已经分到房的几个人。他们说,之前和父母同住,孩子上学、上幼儿园都在父母家附近,如今分到的房子离得远,不仅爱人上班要绕路,孩子上学不方便,连照顾父母都成了难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着他们的诉求,我心里难免有些窝火:房子本就紧张,多少人盼而不得,这几人分到了房,却还提额外要求。但我没像往常一样做“思想工作”,而是直接开口:“是我之前没考虑到你们的实际情况,没料到分房反而给你们添了新麻烦。既然这样,我现在就把房子收回来,分给更需要的人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话一出,几人瞬间慌了,连忙摆手:“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可你们说分房没解决问题,还造成了麻烦,那收回房子才合理啊。”我接着说。他们赶紧解释:“我们就是随口说说,别收房子!这些困难我们自己能解决。”短短十分钟,问题就解决了,几人笑着离开了办公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复盘这件事我才明白:面对这种看似“合理”的额外诉求,与其按常规耐心劝说,不如反过来让对方看清他们这种要求,会失去什么。他们要的从来不是他们所说的“困难”,而是得寸进尺想得到更好的房子。可当“额外要求没满足”变成“可能失去已到手的东西时,权衡利弊后,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另一次经历,是处理企业实名举报干部吃喝的事。按惯例,这类事我们都是先找干部谈话,批评教育后让其退钱给企业。但那次我没有按习惯的方式去处理。我当时心里犯了嘀咕:如果干部真的主动索要吃喝,企业为什么不当时拒绝,反而事后才举报?带着这个疑问,我没先找干部,而是先去见了举报企业的负责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没直接问“为什么举报”,而是从细节慢慢聊起:“那天吃饭一共几个人?”“是你们主动留干部吃饭,还是干部提的要求?”“总费用大概多少?”“能把当天的账本给我看看吗?”企业会计很快拿来账本,我指着其中一行记录——“请税务所XXX吃饭,金额628元”,看着账本上纪录,心里顿时不是滋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都说企业对税务专管员格外客气,可这事儿怎么看都是企业故意所为。我接着问:“当时吃饭的六个人里,我们的干部有几位?”对方答:“就一位。”摸清情况后,我才开口:“既然是大家一起吃的,干部只需要退自己那部分钱就行。但话说回来,你们主动请吃饭,事后又举报,难道你们不觉得,你们是想故意拉干部违反纪律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话刚说完,企业负责人的脸一下就红了,没一会儿就主动说:“他们没有那个意思,不行我们撤回举报。”“那怎么行,我们还要找他本人了解情况,他的饭钱按六分之一退给你们。希望你们以后不要这样做事儿,这样做不是正人君子的做法。”当时,我对企业也没有客气。企业一个劲儿地道歉。后来找那位干部谈话时,我没提“批评”二字,只是把企业的情况跟他说了说。他听完愣了半天才说:“那天他们非要留吃饭,特别热情我就没有拒绝。以前总觉得别人热情就是好意,没想到后边他们还有这种心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这件事我感触很深: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问题”只是表面。如果只盯着看得到的东西,很可能会出现处理不得当的情况。反过来从提出问题的另一方入手摸清情况,既会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又能有的放矢地处理问题。也能让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毕竟职场里的事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多听多了解情况,就多一分做出正确判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两件事儿对我触动很大。后来在处理一些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时,我总会先提醒自己,除了正面解决问题,还要有逆向思维。别着急按习惯解决问题,先想想“能不能换个角度切入”。不是说“正面应对”不好,而是职场困局常像缠在一起的线,顺着扯只会越缠越乱,反过来找线头,反而能轻松解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慢慢发现,逆向思维其实不是“耍小聪明”,而是这些年工作里总结出的“实在经验”——解决问题的路从来不止一条,了解情况也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多转个弯,多问一句“为什么会是这样”,往往就能找到更简单的解困办法,让职场里的难题,少一些纠结,多一些通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金秋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秋十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10/22</span></p>

解决问题

干部

举报

你们

企业

分房

逆向

吃饭

房子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