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魂山河丰碑

李济民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枪托上的年轮,青铜枪托在雨水中蜷成弓的形状,扳机护圈里嵌着半片枯槁的银杏叶——那是1937年深秋,某双冻裂的手最后一次扣动扳机时,从领口滑落的故乡。枪身上的铭文被锈迹啃得模糊,唯有“守土”二字的横折竖钩仍锋利如刀,在阳光斜照时,会在地面投出两道交叉的影子,像极了战壕里交织的绑腿。</p> <p class="ql-block">  该雕塑图陶罐与星图,半埋在花岗岩基座里的粗陶水罐,肩颈处有道斜斜的裂痕,裂痕里积着经年的雨水,竟在罐底养出了几株苔藓。罐身用黑釉写着“饮水思源”,笔画却歪歪扭扭,像是孩童的笔迹——史料说,这是1942年冬,太行山深处的村民给八路军送水时,十二岁的小交通员用烧焦的木棍补画的。每当满月升起,月光会顺着裂痕淌进罐内,倒映的光斑在基座上晃成细碎的星子,如同当年夜行军时,战士们头顶的银河。</p> <p class="ql-block">  该䶆塑园勋章的温度,枚弹痕累累的二等功勋章被固定在钢板上,金属表面的鎏金早已褪成暗哑的银色,唯有勋章中心的五角星,在指尖触碰时仍能感受到细微的凹凸。勋章背面刻着姓名与日期,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被弹片削去了一角,只留下“李×柱”的残迹。最动人的是勋章边缘,有一圈浅浅的指痕——那是获得者在牺牲前,攥着它贴在胸口留下的印记,数十年过去,锈迹也没能将这圈温度完全覆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