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各行各业的AI+工作逐步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前几天和老同学聊天,谈起现在已经是AI时代了。是的呢,对此老年人也学无止境哦。</p><p class="ql-block">最近把曾经试拍摄后照片,使用用AI看看效果。当照片接触上AI+,一个漂亮的混血儿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AI+图</p> <p class="ql-block">今日话题:《光影诗笺:当AI邂逅江南》</p><p class="ql-block">曾经在暮色时,漫过青石桥,水面浮起一层碎金般的光斑。假如千年水乡与现代科技的初遇,一定像宣纸上晕开的墨痕,在时光里舒展着新颖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在江南水乡拍摄的一些照片,借助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成为一种别样的作品呈现,献给喜爱江南风格的欣赏者。</p> 几幅原照片与AI效果比较图 <p class="ql-block">AI+图</p> <p class="ql-block">摄影实图</p> <p class="ql-block">AI+图</p> <p class="ql-block">摄影实图</p> <p class="ql-block">AI+图</p> <p class="ql-block">摄影实图</p> <p class="ql-block">AI+图</p> <p class="ql-block">摄影实图</p> <p class="ql-block">旧时先辈的摄影师总爱背着木制三脚架穿街走巷。他们用银盐相纸捕捉檐角垂落的雨丝,让石板路上斑驳的青苔永远停留在春日的湿润里。那些刻意虚化的焦点宛如未干的墨迹,将现实景物揉进朦胧的意境中。</p> 以下是AI参与的画意摄影风景图 <p class="ql-block">摄影机镜头曾忠实记录下飞檐翘角间的晨雾,而今人工智能正以数字为笔,在虚拟绢帛上重绘这片土地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如今成了数字时代,提醒我们艺术创作本是心手相连的修行。当算法开始解读水乡的密码,一切都变得不同以往。</p> <p class="ql-block">人工智能如同不知疲倦的学徒,昼夜研读张古画谱。它解析《千里江山图》里的柔擦点染,破译八大山人笔下的留白玄机,甚至能听见渐修派僧人扫落叶时的禅意。</p> <p class="ql-block">在它的眼中,粉墙黛瓦不再是简单的几何形体,而是流动的音符;波光潋滟也不仅是光影游戏,分明是天地挥洒的草书长卷。</p> <p class="ql-block">这种超越人类感官的认知方式,使每粒像素都成为传递东方美学的基因片段。数码暗房取代传统红灯的工作台后,创造与复制的边界日渐模糊。</p> <p class="ql-block">有人担忧机械臂终将取代画师执笔,却不知真正的变革发生在更深处——当AI学会在乌篷船舷边点缀几笔写意兰花,当神经网络懂得为石拱桥添加半抹赭石色的秋意,这已不是简单的模仿游戏。</p> <p class="ql-block">新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让古老技法获得了重生的可能。就像苏州双面绣遇见全息投影,传统工艺在数字维度绽放出令人惊叹的新姿。</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是人机共创时的默契对话。摄影师选取晨曦初露的角度,AI则为画面添上宋代汝窑特有的天青色薄雾;创作者构思归舟晚唱的场景,算法自动生成符合平仄规律的水波纹路。</p> <p class="ql-block">这种合作犹如琴箫和鸣,既有人类的灵性感悟,又具机器的精密计算。在电子取景框里看到的,早已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映射,而是文化记忆与未来想象的交织共生。</p> <p class="ql-block">站在周庄双桥头回望,河面上倒映着两种月光:一是千年不变的银白月华,二是代码编织的荧光星河。它们相互渗透又彼此成就,真如水墨遇见了量子力学,禅意碰撞了我们,毕竟要深度学习吧。</p> <p class="ql-block">或许某天,当我们的翻看这些影像时,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数字洪流并未冲垮传统的堤坝,反而浇灌出一片更为葱茏的文化绿洲,但愿您有这样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于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