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已是深秋,可天气依然是闷热,虽然天气预报气温已经降到30度以内,可是由于特高的湿度,体感仍然是湿热,不得不继续开着空调休息,好在没有停电之虑。可飘落地上的落叶和花朵,却提示秋天已经快结束了。一叶知秋,大自然不会因为科技发展,改变其运行规律。</p> <p class="ql-block">上海青浦一角,俗称朱家角,也在秋色里迎来又一个黄金旅游季节,渡过十一中秋黄金假期,游人不多,正是散步观景吃茶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最吸引人的不是一年四季的小桥流水,不是独具魅力的传统农家美食,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小镇土特产,更不是可以随处可见的仿古建筑,而是那种秋季特有的休闲氛围,以及游人慵懒的生活状态,一人或数友闲聊品茗发呆。</p> <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那水乡独有的如诗如梦的乌篷船,艄公一杆撑起旅途,或轻摇橹慢划桨,欸乃一声山水绿,烟雨蒙蒙客乡人,悠哉游哉。</p> <p class="ql-block">说起乌篷船,当属清代诗人查慎行的《初换乌篷船》诗:“涛江日夜搅秋天,听雨听风那得眠。莫怪朝来贪晏起,乌篷梦稳越人船。”,所以,在一个慵懒的下午,租一艘小船,做一个乌蓬梦稳越人船的游客,岂不美哉快哉。</p> <p class="ql-block">一叶知秋,不仅在那梧桐飘零的落叶,也在荷塘的逐渐枯萎的残荷,此刻夏日清癯的莲花已完成生命的升华,化作一支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蓬,傲娇的向天而立,他们用自己的躯体紧紧守护着生命的果实——莲子,在风雨侵蚀中逐渐枯萎凋零,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养分,支撑着不屈的莲蓬头,直到精疲力竭,垂下头颅的那一刻,将希望的种子撒向池泥。所谓文人眼中的残荷败柳,却是生命轮回中的高光时刻,牺牲自己,为新生命铺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枯萎的柳枝,是蝉生命轮回的载体,蝉的生命是短暂的,仅仅是一个夏季,可生命力却顽强惊人,据说北美有十七年蝉之说,也就是蝉卵以若虫的形式在地底蛰伏十七年,就为那一夏的蝉鸣。</p><p class="ql-block">抖落莲子的莲蓬,就是我们所谓的残荷,会在冬日的寒风中战栗落败,这已经无关大局,因为他已经为生命的延续完成使命,而莲子在泥炭层的蛰伏期,更是达到惊人的930-1250年,仍具备发芽能力。如1953年北京故宫出土的古莲子,经处理后发芽率仍达90%以上,可见自然界的奇迹。 </p> <p class="ql-block">如此看来,贵为万物之王的人类,个体的生命周期不过区区百年,十月怀胎的延续,与他们比简直天壤之别,可见人生的短暂和脆弱。</p><p class="ql-block">也许,人类的痴念太重,痴念多就容易产生各种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焦虑,而焦虑是疾病的根源,疾病是生命的天敌,即使科学再发达,也改变不了这一规律,所以,唯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方为养生之术。</p> <p class="ql-block">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人辛苦了一年,就盼着一个好收成。久居城市,在秋日的暖阳里,多到乡下走走,体验农家的快乐,享受丰收的果实,是保持乐观豁达心情的良方。</p> <p class="ql-block">选一处茶舍,沏一壶淡茶,要三俩果盘,或邀好友,或陪家人,静静地坐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伤秋,不悲秋,静静地看落叶,默默地观夕阳,做一个心静的看客,也是一种修行。</p> <p class="ql-block">所以,既然改变不了规律,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有思想有情感,可以自省。比如减少痴念,控制欲望,顺应自然,选择回归自然,顺应大自然的安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不追求逆天改命,就可以颐养天年。</p> <p class="ql-block">白墙黛瓦,梦里水乡,不因秋天的落叶而犹伤,不因秋季的雨雾而迷茫,去享受收获的喜悦,去体验秋叶的静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