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与“息”的區別

空明

<p class="ql-block">  現代漢語中的“消息”,指通过媒介传播的新闻、事件或情况。其實,“消”与“息”的本义分别指“消减”和“生长”,两者结合表示事物的更替变化‌。这一概念源自《易经》,体现天地万物随时间推移的盛衰循环。</p> <p class="ql-block">  “消”是个形声字,其篆文字形从“氵”(水的变形),肖声。从“氵”是说它的意义同“水”有关。《说文解字》说它的意义是“(水)尽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未尽而将尽也”,都是说水没了或快没了。其字形以“水”为形旁,象征如水蒸发般的消减过程。‌‌‌‌在《易经》中,“消”与阴阳变化相关,代表阳气的衰退或事物的消亡。‌‌</p> <p class="ql-block">  “息”‌在商周时期是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上部像鼻子(写作“自”),下部用几笔短画表示呼出气的样子。呼吸是明显的生命体征,古人认为心是身体的主宰,因此大约到了春秋,人们便将鼻子(“自”)下部改为“心”,表示心气从鼻窍而出。因此,“息”本义为呼吸(“喘也”),后引申为“生长”或“滋生”。《说文解字》指出“自”(鼻)与“心”的组合体现古人认为呼吸与生命力的关联。‌‌‌‌在《易经》中,“息”指阳进阴退的生长过程,如“阳息阴”,与“消”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消”與“息”共同构成事物动态平衡,如《易经》所言“与时消息”,描述日月盈亏、万物盛衰的规律。‌‌汉代将十二卦分为“息卦”(阳进)与“消卦”(阴进),用以阐释阴阳消长的哲学观。‌‌</p><p class="ql-block"> “消息”一词‌从“变化”的本义逐渐演变为“音信”、“新闻”,但仍保留动态更替的底层逻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