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阿尔卑斯山:少女峰云端的风雪之旅

惟道是从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总听说,阿尔卑斯山脉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相拥——它会用草场的柔软裹住脚步,会以湖水的澄澈浸润目光,也会借风雪的凛冽叩击心房。于是这趟旅程,便成了一场向阿尔卑斯奔赴的拥抱:从卢塞恩驶向因特拉肯的公路上,我们拥着晨光里的炊烟与牧场;抵达小镇后,又一头扎进双湖的温柔怀抱,最后向着少女峰的云端前行,连途中的风雪,都成了与阿尔卑斯山深度相拥的序章。</p> <p class="ql-block">  从卢塞恩出发,驶向因特拉肯的公路仿佛是一条通往童话世界的隧道。车窗外,瑞士的田园风光如上帝打翻的调色盘,肆意铺展。成片的绿油油草场像被精心熨烫过,起伏间泛着柔和的光泽。黑白相间的奶牛三三两两散在草场上,成了最天然的田园乐章。木屋农舍点缀在草场边缘,尖顶红瓦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轮廓渐次清晰,雪峰在蓝天的映衬下,像一幅淡墨勾勒的背景画,让这片田园多了几分巍峨的底色。每一次转弯,都是一幅新的油画,叫人忍不住按下快门,却又觉得镜头装不下这满目的纯净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半,我们抵达因特拉肯,最先邂逅的是图恩湖与布里恩茨湖这对“孪生姐妹湖”——这里的拥抱,是浸在水里的温柔。图恩湖的蓝,是温柔的丝绒蓝。湖水被阿尔卑斯山的群峰环抱,阳光斜斜洒下,微风掠过,湖面漾起层层涟漪,像一块被揉皱又迅速抚平的蓝绸,每一道波纹都裹着水的清凉。湖水将远处的山影、云影都揽入怀中,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布里恩茨湖则是清新的翡翠绿。湖水因冰川融水的滋养,清澈得能看见湖底的鹅卵石和游弋的小鱼。湖边的小镇充满木质风情,湖畔的栈道上,游人或漫步,或静坐,享受着美妙的山光湖色。</p> <p class="ql-block">图恩湖</p> <p class="ql-block">布里恩茨湖</p> <p class="ql-block">  因特拉肯本身就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小镇,连空气里都飘着被拥抱的惬意。何维克街是小镇的活力中心,街道两旁的精品店、咖啡馆鳞次栉比,Cartier、Kirchhofer等名店的橱窗闪烁着精致的光。我们在街上重点逛了手表店和药店,感受一下瑞士名表的魅力,挑选一些瑞士有名的原产药品。逛完商店,来到街道中央的大草坪上,这里有不少休憩的游人,或躺或坐,感受青草贴着掌心的柔软,抬头就能看见天空中飘荡的滑翔伞,像一只只彩色的大鸟,承载着人们对阿尔卑斯的冒险梦,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小镇的建筑充满瑞士传统风格,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阳台和窗台被鲜花装点得格外温馨。偶尔走进一条小巷,便能遇见一座古老的教堂,钟声悠悠传来,和着街头艺人的琴声,让整个小镇都浸在悠闲的氛围里。在这里,时光仿佛被放慢,每一口空气都带着青草与湖水的清甜,连风的拥抱都变得格外温柔。</p> <p class="ql-block">因特拉肯小镇</p> <p class="ql-block">何维克街</p> <p class="ql-block">街道中心草坪</p> <p class="ql-block">滑翔伞</p> <p class="ql-block">  少女峰是今天游览的重头戏,它是阿尔卑斯山的著名山峰之一,海拔4158米,位于瑞士因特拉肯小镇东南18公里处,是阿尔卑斯山第三高峰,主要由结晶岩组成。山势雄伟高峻,山上终年积雪。1811年,瑞士人梅耶兄弟首次登上少女峰。1912年,历时16年建设的少女峰铁路开通,在海拔3454米处建成欧洲最高的火车站“欧洲屋脊一Top of Europe”少女峰站。2001年少女峰与阿莱奇冰川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这里有斯芬克斯观景台、冰宫等景点,还开发了高山探险、冰川徒步等旅游项目。在少女峰的斯芬克斯观景台,可360度饱览阿尔卑斯山景色。</p> <p class="ql-block">缆车</p> <p class="ql-block">  为了拥抱少女峰的真容,我们踏上了缆车之旅——这是与阿尔卑斯相拥最奇妙的一段,风景随海拔变换,拥抱的触感也跟着换了模样。当缆车在正午的阳光里缓缓爬升,少女峰下的梦幻山坡如一幅立体的翡翠织锦在眼前铺展。那草甸绿得像被上帝亲手调过色,浓淡相宜的翠绿间,散落着一座座红顶木屋,木质的纹理在阳光下泛着暖棕的光泽,每一座都像是从童话里搬来的积木——有的依偎在几棵挺拔的云杉旁,树冠如墨绿色的伞盖,将木屋半掩在阴影里;有的则独自卧在草坡高处,露台朝着山谷敞开,仿佛在邀请山风与阳光共舞。草甸上的小路像银灰色的丝线,蜿蜒着串起这些木屋,偶尔有几头棕白相间的奶牛低头啃草。远处的针叶林是深绿色的海洋,杉树一棵挨着一棵,在山坡上堆出层层叠叠的浪涛,阳光从林隙间漏下,在树影里投下斑驳的金斑。更远处的山峦披着淡蓝色的雾纱,山顶的积雪在正午的光线下亮得刺眼,与脚下这片充满烟火气的田园形成了奇妙的对话——一边是亘古的冷峻,一边是尘世的温柔,而缆车正载着我们,在这两种极致的美之间,缓缓穿行。行过半程,向下俯瞰,看见一队人正在雪山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地爬行,他们是登山爱好者,我不禁为他们征服少女峰的勇气称赞。快到缆车终点时,看到一团团白雾向山顶拥来,把山峰笼罩,原来清晰可见的雪山美景,已逐步消失在云山雾海中,这让我们有了一种“看不清雪山美景”的不祥预兆,也多了几分对风雪凛冽拥抱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格林德瓦小镇</p> <p class="ql-block">梦幻山坡</p> <p class="ql-block">徒步少女峰的驴友</p> <p class="ql-block">缆车站</p> <p class="ql-block">云快要遮山了</p> <p class="ql-block">  从缆车换乘少女峰的红色小火车,又是另一番与时光相拥的体验。火车从海拔2061米的小夏戴克站出发,到海拔3454米的少女峰站,全程9.3公里,高度差近1400米,其中约四分之三的路段是在冰河底下的隧道岩壁里通过。在进入隧道前,经过艾格峰冰河等路段,欣赏到了沿途的山脉、冰川等美景。进入隧道后,通过车站的玻璃观景窗欣赏冰海景观。</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红火车</p> <p class="ql-block">火车车厢</p> <p class="ql-block">火车上看窗外</p> <p class="ql-block">  从火车下来,就进入少女峰火车站相连的“欧洲之巅”。它集观景、餐饮、购物于一体,有电梯可直达海拔3571米的斯芬克斯(Sphinx)观景大厅与平台,我们在这里吃到了精美的午餐。我乘午饭后几分钟的闲暇,欣赏了一下冰宫,里面有冰雕艺术作品以及当年修建铁路时的文件与照片资料。</p> <p class="ql-block">欧洲之巅同行证</p> <p class="ql-block">午餐</p> <p class="ql-block">欧洲之巅商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冰宫</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乘电梯到达斯芬克斯观景台,这里正被风雪裹挟,天寒刺骨,狂风呼啸,目之所及皆是白茫茫的一片。站在欧洲之巅的观景台,风雪像无数把小刀子刮在脸上,却丝毫挡不住眼前的震撼。远处的雪峰在风雪中若隐若现,偶尔有阳光穿透云层,在雪山上投下一道金色的光带,像给白色巨人披上了绸缎,瞬间让凛冽的风雪多了几分温柔。脚下的雪地被狂风卷成一层层雪浪,仿佛一片白色的海洋,在风的推动下不断翻涌,指尖触到积雪,冰凉的触感瞬间传遍全身,却让人忍不住想多停留片刻。整个少女峰被风雪笼罩,少了几分平日的巍峨,却多了一种凌厉的、不怒自威的壮美。在这片白色仙境里,人类显得如此渺小,而自然的力量却如此磅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这是阿尔卑斯最有力量的拥抱,带着风雪的凛冽,却让人无比动容。</p> <p class="ql-block">少女峰达斯芬克斯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回想这场旅程,觉得“拥抱阿尔卑斯”从来不是拥抱某一处固定的风景,而是从因特拉肯双湖的温柔水色,到少女峰云端风雪里的凛冽壮阔,每一次驻足都是与阿尔卑斯的深度相拥。那些触过的青草、拂过的湖水、淋过的风雪,早已和沿途的心动一起,刻进了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