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太平湖》,大徽州一黄山行(一)

西域山羊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6日游黄山市太平湖,湖水面积88.6平方公里,是青弋江上游的人工水库,被誉为“黄山情侣”“中华翡翠“,2014年获评国家湿地公园。沿着石阶缓步而上,脚下的每一级台阶都像是被阳光亲吻过,色彩斑斓的涂鸦在绿树掩映间跳跃着,一艘绘在台阶上的小船,像是随时要从石阶启航,驶向远处湖光山色的深处。两旁的灌木静静守候,枝叶轻摇,像是在为旅人拂去一路风尘。这里不是寻常的步道,倒像是谁把童年的梦铺成了路,让人走着走着,心也轻快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一块巨岩,上面三个大字——“太平湖”,笔力遒劲,仿佛是从山骨里长出来的。旁边的“AAAA”与“国家旅游景区”字样,像是给这片山水加了一道官方的注脚,可真正打动人的,却是那岩石上斑驳的苔痕与四周苍翠的树影。太平湖蓄水淹没原太平县城(唐天宝年间建)、广阳古城(汉代县治),古镇及河流两岸的古老集镇。湖体东西长48公里,南北最宽处约6公里,平均水深40米,风从湖面吹来,带着水汽与松香,拂过脸颊时,才明白,所谓“景区”,不过是自然慷慨地向世人敞开的一扇门。</p> <p class="ql-block">  湖边一块赤红大石上刻着“松林碧波”四字,像是一句古老的诗题,点破了眼前景致的魂。松林如阵,层层叠叠地沿着湖岸铺展,湖水则静得像一面未打磨的铜镜,映着山影与云踪。一根木栏横在眼前,不高,却像是画框,把这一片碧波青山框成了一幅流动的卷轴。站在这里,连呼吸都不由放轻,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  湖边忽然出现两个巨大的金属环,交错而立,像是现代人向自然投去的一道凝视。它们没有名字,却在阴云低垂的天空下,与远山、湖水构成了一种奇异的和谐。云层压得低,湖面却平静如初,仿佛一切都在等待一场未落的雨。金属的冷与自然的柔在此相遇,不争不扰,反倒让人想起,人与山水的对话,未必需要言语,一个姿态,便已足够。</p> <p class="ql-block">  绿荫深处,一尊石雕悄然立着。一位渔夫手持长杆,目光凝在脚边的鱼篓上——一条大鱼正跃出篓口,鳞光一闪,仿佛下一秒就要重回湖心。这瞬间的定格,竟让人屏息。他不笑,也不动,却把一种专注的生气刻进了石头里。周围的树影婆娑,像是在为这场即将发生的逃脱默默倒数。</p> <p class="ql-block">  湖水清澈,远山如黛,薄雾轻笼,像是一层纱,把现实与梦境轻轻隔开。岸边有屋舍,有泊船,却不见人影,仿佛整个世界都沉入了一场温柔的午睡。云层厚重,光线柔和,连风都放慢了脚步。这样的景,不适合大声说话,只适合坐在湖边,任思绪随水波轻轻荡开。</p> <p class="ql-block">  抬头望去,群山连绵,云雾缠绕山腰,像是山在呼吸。厚重的云层间偶尔透出一缕光,洒在峰顶,瞬间点亮了一角苍翠。山脚下,植被茂密,绿得深沉而有力。这山不喧哗,却自有威严,它不邀请人,却让人不由自主地仰望、驻足、沉思。</p> <p class="ql-block">  一条石阶小路从湖岸蜿蜒而上,通向一座被绿树环抱的小屋。石阶粗粝,岩石嶙峋,却透着一股原始的古朴。远处山坡上,一抹红色桥梁若隐若现,像是画中不经意点的一笔朱砂,瞬间点亮了整幅山水。湖水清澈,倒映着天光树影,走在这里,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徽州的旧梦里。</p> <p class="ql-block">  湖边,一女子独坐,白衣在风中微动,手持钓竿,目光专注地落在水面。四周树木茂密,枯枝落叶铺满地面,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不言不语,却像与这片山水达成了某种默契。钓鱼或许不是为了鱼,而是为了这一刻的宁静,为了与自然独处的片刻清明。</p> <p class="ql-block">  几株芦苇高高挺立,细长的茎在风中轻摆,穗子在微光中泛着金黄。背景的绿影模糊而柔和,像是大地的呼吸在轻轻起伏。它们不争不抢,却在这湖畔,站成了一道最温柔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湖面波光粼粼,青山连绵,云雾在峰顶缠绕,仿佛山在云端行走。天空虽阴,却透出一种深远的宁静。湖边植被稀疏,视野开阔,让人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样的景,适合放空,也适合把心事交给风,让它吹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美篇作者,</p> <p class="ql-block">  长椅上坐着一尊石雕男子,身着古衣,双手交叠,神情安详。他不看湖,也不望山,只是静静地坐着,像是一位守湖的隐者。身后紫红的灌木如焰,与他的沉默形成奇妙的对照。远处树影朦胧,天空低远,仿佛他已坐了百年,也将继续坐下去,守着这片湖光山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