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老头的美篇

时尚老头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0日,秋阳正好,通江街道办的会议大厅里暖意融融。这一天,铁路社区艺术团在这里举办“爱满重阳,岁月如歌”重阳节文艺会演。我早早赶来,坐在前排,看着舞台上的电子屏缓缓亮起,那行字——“通江街道铁路社区‘爱满重阳 岁月如歌’重阳节文艺汇演”——像一封写给时光的情书,温柔地铺展在所有人眼前。</p> <p class="ql-block">这场演出的每一帧画面,都由王云明老师用镜头细心收藏。他是我们口中的“时尚老头”,白发梳得一丝不苟,相机挂在胸前,眼神里闪着光。他说:“年纪大了,更要活得有声有色。”这话,像极了今天这场演出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大屏幕上的仙鹤展翅欲飞,背景是淡雅的山水,红底圆徽像一轮初升的朝阳。这不只是舞台布景,更像一种仪式感的开启——属于长者的节日,不该被轻描淡写,而应被郑重以待。</p> <p class="ql-block">这次演出得到了街道办老年大学和社区领导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是社区领导在演出前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走上台,声音清亮。他念着节目单,也念着一份社区的情怀。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联欢,而是一群银发身影用热爱编织的生活诗篇。他们中有退休教师、老工人、曾经的文艺骨干,如今聚在一起,只为在秋日里唱一曲不老的歌。</p> <p class="ql-block">开场舞《我和我的祖国》响起时,一群身着紫裙的舞者走上舞台,手臂舒展如云卷云舒。她们的舞步或许不再轻盈如风,但那份深情却格外沉实。音乐流淌,我看见前排一位老人悄悄抹了眼角——原来,有些感动,与年龄无关。</p> <p class="ql-block">一曲《母亲》由一位老先生独唱,军绿色上衣熨帖整齐,手握话筒,声音微颤却坚定。他唱得缓慢,像是把一生的思念都揉进了旋律里。那一刻,舞台不再只是舞台,而成了回忆的渡口。</p> <p class="ql-block">八十三岁的钱秀范老人登台朗诵《老有老的骄傲》,声音洪亮,字字铿锵。她说:“皱纹是岁月盖的章,不是退场的信号。”台下掌声雷动,有人笑着鼓掌,有人默默点头。这哪是朗诵?分明是一代人的宣言。</p> <p class="ql-block">《苹果香》跳起来时,满台都是欢快的节奏。那些穿黄马甲、紫长裙的阿姨们,腰鼓敲得震天响,笑容比灯光还亮。她们跳的不是舞,是日子越过越甜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电吹管独奏《再唱映山红》响起,那位穿灰军装的老师傅站在聚光灯下,长笛轻抵唇边。山河画面在身后缓缓流动,他的眼神专注得像在穿越时光。一曲终了,全场静默两秒,随即爆发出热烈掌声——那是对坚守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京东大鼓《叫咱怎不笑起来》一开嗓,全场就笑了。鼓点俏皮,词儿接地气,唱的是柴米油盐里的乐子。原来,快乐从来不需要宏大叙事,一句“锅里煮着饺子香”,就足以暖透人心。</p> <p class="ql-block">《夫妻识字》是陕北秧歌剧,两位老人一逗一捧,动作夸张却不失温情。他们演的不是戏,是几十年相守的日常。台下有人小声跟着哼,有人笑着对老伴说:“咱们那会儿也这样。”</p> <p class="ql-block">评剧《花为媒·报花名》一开腔,韵味十足。那位穿红袍的阿姨,水袖轻扬,眼神流转,仿佛从戏台走进了现实。传统在她们身上,不是陈列品,而是活着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沂蒙颂》的舞者们身着素衣,动作柔中带刚。她们用肢体讲述着山河故事,也讲述着女性的坚韧。舞台灯光下,每一道身影都像在发光。</p> <p class="ql-block">京歌《北大荒人》豪情万丈,唱的是拓荒岁月,也是无悔人生。台上的老人挺直脊背,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时那片黑土地。</p> <p class="ql-block">《祝寿歌》响起时,一位穿红上衣的中年女性站在舞台中央,笑容灿烂如花。她不是专业歌手,但那份真诚,比任何技巧都动人。她唱的,是祝福,也是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智斗》一出场,台下就有人轻声接词。经典唱段总能唤醒共同记忆,三位老人配合默契,眼神里都是戏。原来,岁月可以带走青春,却带不走热爱。</p> <p class="ql-block">书法表演静中有动。一位老先生提笔挥毫,“福如东海”四字一气呵成。墨香仿佛透过屏幕飘来,那是文化沉淀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万疆》舞蹈气势恢宏,红裙翻飞如火焰。她们跳的不仅是舞,更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舞台上的每一帧,都像一幅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的中国心》响起时,全场轻声应和。那位穿白T恤的男士唱得深情,台下有人举起手机录像,有人跟着轻轻拍手。这一刻,爱国不是口号,而是心底最柔软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评剧《梅桂花开》温婉动人,唱腔细腻,像秋日里的一杯热茶,暖到人心深处。</p> <p class="ql-block">《双脚踏上幸福路》由男女对唱,歌声里满是生活的踏实与满足。他们唱的不是远方,而是脚下的路,是手牵手走过的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墙里墙外》是二人戏,演绎邻里趣事。台词朴实,却句句戳心。社区生活的小确幸,就藏在这些鸡毛蒜皮里。</p> <p class="ql-block">《书香家园》舞姿优雅,仿佛在书页间起舞。她们用舞蹈诉说:精神世界的丰盈,才是真正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包龙图》一开嗓,正气凛然。京剧的韵味在老艺术家的演绎下,愈发醇厚。那是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底色。</p> <p class="ql-block">《光辉照儿永向前》铿锵有力,唱的是信仰,也是传承。台上的老人眼神坚定,仿佛在告诉所有人:我们老了,但心从未老去。</p> <p class="ql-block">小合唱《乡间小路》《阿瓦人民唱新歌》《格桑花》《洗衣歌》接连响起,乐器伴奏悠扬。歌声里有山野的风,有高原的雪,也有平凡日子里的欢愉。</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时,演员们手拉手站成一圈,笑容灿烂。有人挥手,有人鞠躬,有人眼含泪光。这不是谢幕,而是一场属于长者的庆典。他们用舞台告诉世界:老,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下边这些照片是演出时,抓拍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以下这几幅照片是演出前的花序</span></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合影里,每个人都笑得像孩子。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落在他们银白的发丝上,闪闪发亮。我站在人群外,却感觉被温暖紧紧包围。这一天,我看到的不只是演出,而是一群人如何把岁月,活成一首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次演出成功是几位团长书记主任,及各组带头人,全体团员共同努力的结果,</span></p>